分享

中原藩镇的演变:藩镇的固定期

 金色年华554 2019-03-14

从贞元之际,到王仙芝、黄巢之乱爆发之始的乾符元年,在这段时间内,由于朝廷采取更为稳健的藩镇政策,全国局势总体上趋于缓和。中原地区的政局,表现出相对稳定的状态,不仅藩镇的废置大为减少、藩镇的名称与治所日趋固定,藩镇管辖的区域也很少发生变化,藩镇的动乱明显减少。

中原藩镇的演变:藩镇的固定期

首先就是藩镇的废置大大减少、藩镇的名称与治所日趋固定;其次,藩镇的管辖区域、诸州的隶属关系也较少发生变化;最后就是中原藩镇的动乱数量锐减。不仅本阶段中原藩镇与中央的矛盾大为缓和,而且藩镇内军将逐帅、军人哗变的也明显减少。本阶段的动乱规模较大的有淮西吴元济之乱、淄青李师道之乱、宣武李岕之乱与武宁军庞勋之乱。

元和九年,淮西节度使吴少阳卒,子元济擅“主兵务”,发兵“屠舞阳、焚叶县、攻略鲁山、襄城”,“恣行夺攘,无所顾忌”,造成“关东大恐”。宪宗发诸道之兵同为进讨。此役历时四年,终致吴元济“槛送京师”。

元和十年,朝廷讨伐蔡州,淄青节度使李师道使贼“烧河阴仓,断建陵桥”,甚至“焚宫阙”,谋杀宰相武元衡。待王师平定淮蔡,大恐,上表割三州之地以赎罪,既而反悔。宪宗大怒,发兵讨伐。十四年,淄青大败,在境况日蹙之际,被大将刘悟反戈诛杀。

长庆二年(822)七月,汴州军乱,逐节度使李愿,诸军“立牙将李岕为留后”。朝廷征之入朝,然拒不奉诏,且遣将横征属内,被宋州刺史高承简拒绝,乃兵围宋州,朝廷急令忠武李光颜、武宁王智兴增援,旋为汴将李质执送京师。

咸通九年七月,赴岂管防戍的徐州戍卒,因超期服役,节帅拒不按期遣返,官健许佶等杀都将王仲甫,推庞勋为主,剽掠北归。先后陷宿、徐、泗等州,杀武宁节度使崔彦曾、囚监军张道谨。朝廷乃诏征河南、河东、山南等道,凡十川各七万三千一十五人,分路进讨。咸通十年九月,叛乱平定。

需要指出的是,藩镇动乱次数的锐减,是中央在该地区“去河朔化”的重要收获之一,表明中原地区正在发生相应的变化,其一,中原藩镇因对抗中央或藩镇内部因争夺节帅的权力而引发动乱的数量在明显减少,前者仅有3次,后者仅为1次。其二,士兵阶层为追逐经济利益而发起的动乱则明显增多,藩镇士兵群众,作为流民无产者的“逐利性”得到了充分的“彰显”。其三,原本是唐代中原地区动乱“策源地”的淮西、淄青两镇,自从吴元济与李师道的被诛,唐王朝以割属与析镇的措施完全消除了淮西与淄青地区跋扈不廷的问题,而宣武的桀骜不驯也得到很好的解决。在武宁军,则动乱不止,共发生5次动乱,占了全部数量的近一半,其中4次为逐帅事件,武宁军成为中原动乱的多发之地。但是,中央随后在处理武宁的骄兵问题显然矫枉过正,造成该镇军力的严重削弱,使得平定庞勋之役旷日持久。其四,中原地区的民众开始大规模地参与社会动乱,成为这一时期值得关注的“新问题”,民变日渐成为晚唐社会动乱最重要的根源之一。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