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小梁切除术的术后常见问题、并发症及其处理的问题解答 part2

 好大水 2019-03-15

五、房水生成减少致浅前房、低眼压及处理

术后持续性低眼压(<5mmHg),睫状体、脉络膜脱离,滤过口切除操作不当引起的睫状体分离,睫状体炎症、休克,术前长期应用房水生成抑制药物,术中使用过高浓度MMC等都可能引起房水生成减少。应局部、全身给予抗炎药物。同时针对病因治疗。局部抗炎药物包括醋酸泼尼松龙滴眼液(百力特)、妥布霉素地塞米松滴眼液(典必舒)、氯替泼诺混悬滴眼液(露达舒)、氟米龙滴眼液(氟美瞳)等甾体类抗炎药,非甾体抗炎药有双氯酚酸钠(迪非、普南扑灵)、溴芬酸钠水合物滴眼液(普罗纳克)等。全身抗炎药物有泼尼松、甲泼尼龙等。参考本节问题三、四解答,再次强调:

①抗炎积极纠正低分泌最重要;

②耐心不要急于手术干预。作为术者一定要“ be patient”,当眼内低分泌状态没有得到改善时,过早的手术形成前房往往是无效或收效甚微的。所以,积极针对病因处理,加强局部和全身抗炎和散瞳等处理,一般5~7天会有所好转,10天到2周左右恢复,也有20多天才恢复;

③预防浅前房、低眼压的最有效方法是提高手术的技巧(参考本章第二节相关章节)。所以掌握精细的手术操作和术后细致的护理意识十分重要;

④患者的睡眠质量很重要,临床上观察到,患者睡眠好,恢复快;睡眠质量差,效果差,甚至加重。要给予足够的重视。

六、高眼压性浅前房原因有哪些?

原因有:

①恶性青光眼;

②滤过性手术后瞳孔阻滞;

③迟发性脉络膜上腔出血。根据不同的病因进行处理,见下文问题七~十七解答分别叙述。

七、恶性青光眼及保守治疗

恶性青光眼的现代概念,是指任何原因导致房水逆向流入玻璃体腔内引起前房消失、眼内压不断增高的一种特殊类型的青光眼(玻璃体腔内房水传导阻滞)。按照这个概念,恶性青光眼可以发生在任何内眼手术的术后(最常见于小梁切除术),也可发生在任何内眼手术的术中(如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亦称为房水逆流综合征),滴缩瞳剂也可以诱发。

关于恶性青光眼的发病机制,目前尚未完全阐明,但玻璃体水囊形成、后方(主要指玻璃体腔)压力增高导致一系列改变(前房浅或消失、晶状体-虹膜隔前移、睫状环阻滞和玻璃体前界膜阻滞房角粘连或关闭、角膜内皮失代偿等),被认为是恶性青光眼最传统的观念。 Chandler & Grant 1962年提出晶状体悬韧带松弛是发病机制之一。近年来,脉络膜膨胀被认为也可能是发病机制之一。

发生恶性青光眼可能的解释是:

①手术中及术后后房间隙消失导致房水错误流入玻璃体腔;

②脉络膜膨胀推动后脱离的玻璃体前移;

③睫状体水肿产生睫状环-晶状体或睫状环-玻璃体阻滞;

④葡萄膜炎渗出导致睫状体、晶状体和玻璃体前界膜之间的粘连。著者个人认为晶状体悬韧带松弛可能是潜在的最大始动力,但尚需研究来证实。

术前发生恶性青光眼的高危因素包括:前房浅(前房深度<1.9mm),短眼轴<21mm(≤19mm为小眼球)特别是真性小眼球患者(眼轴≤16mm), Lower系数<0.19。事实上,临床上真性小眼球患者并不是很常见,但前房深度≤1.5mm或眼轴≤20mm的的确非常常见。年轻(男性或女性)或中年女性原发性慢性闭角型青光眼是发生恶性青光眼的高危人群。

恶性青光眼的保守治疗:

事实上基本同浅前房低眼压的处理,包括局部、全身抗炎治疗,散瞳,脱水,镇静。但局部需加用降低眼压的药物。一般5天作为一个观察疗程,如果前房无好转趋势,则可以考虑手术处理。

著者对浅前房伴随的低眼压或高眼压,总结了以下几条体会和经验供参考:

·浅前房(低眼压)经常发生,但及时处理往往能恢复;

·浅前房、低眼压——问题不大;

·浅前房、低眼压 情绪问题—问题大大;

·浅前房 高眼压(恶性青光眼)——一开始问题就大,且一旦发生,很难逆转;

·争分夺秒处理,积极主动处理;

·阿托品是首选的治疗药物;

·善意的谎言——不要告知“发生了恶性青光眼”,而是有“恶性青光眼的倾向”;

·想尽办法让患者配合医生治疗;

·患者良好的心态、充足的睡眠是促使病情好转的关键!

·恶性青光眼治疗的过程是一场耐心、持久战!不但考验了患者的配合度,更重要的是考验了医者的耐心、信心和技术!

·术后细致护理,有助于及早发现恶性青光眼的“苗头”;

·重在预防,精细的手术技巧能使恶性青光眼的发生率降到最低;

术前除关注“眼轴、前房深度”外,是否存在“晶状体悬韧带松弛”是防范恶性青光眼发生的重中之重。

关注患者的情绪、性格和睡眠问题,有助于治疗。临床上发现,情绪问题在这类患者中似乎起着推波助澜的作用,性格焦虑、敏感、睡眠质量差者,往往是恶性青光眼的导火线。为什么睡眠不好容易导致恶性青光眼发生或恢复欠佳?这种现象和术中患者紧张导致眼后方(玻璃体腔)压力增高的现象类似(参考第一章第一节问题二和四解答)。目前尚未有研究得以证实,著者推测是否和自主神经系统的紊乱导致脉络膜膨胀有关?有待进一步研究。

见图4-3-4。

图4-3-4恶性青光眼案例

A:小梁切除术后第一天发生前房消失、眼压高(43mmHg)

B:保守治疗第8天后前房方出现一点裂隙,眼压32mmHg,期间眼压每天都在逐渐下降

C:术后第14天前房进一步加深,眼压25 mmHg

D:术后一个月时前房完全恢复,眼压16mmHg。注意这个患者保守治疗的时间很长,如果没有患者的理解和配合,不可能突破“5天疗程”的框框而早早采取了手术治疗

E、F:然而,当患者在术后二个月复查时,恶性青光眼再次发生了!追问病史,前一天晚上患者由于天气热(没有空调)、辗转反复一晚没有睡着觉!G、H:给予经扁平部前段玻璃体切除,前房形成、眼压下降、滤过泡形成

八、恶性青光眼的手术治疗

基于对发病机制的认识,目前手术治疗一般遵循如下顺序:

1.玻璃体腔水囊穿刺抽吸联合前房形成术。

2.经睫状体扁平部行前段玻璃体切除联合前房形成术。

3.晶状体摘除联合前段玻璃体切除术。这里“晶状体摘除”方式,包括了单纯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或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Phaco/Phaco IOL);白内障囊外摘除术或白内障囊外摘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ECCE/ECCE IOL);白内障囊内摘除术(ICCE)等术式。前段玻璃体切除包括了经前房和经睫状体扁平部切除术式。

4. Phaco IOL联合后囊环形撕囊(PCCC)联合前段玻璃体切除术

5.经睫状体扁平部行晶状体咬切联合前段玻璃体切除术。

玻璃体腔水囊穿刺抽吸是处理恶性青光眼首选的手术治疗方式。如果无法抽吸到玻璃体腔液体,可以改做前段玻璃体切除术。

下文问题九~十三解答将一一叙述。

关于手术治疗,著者有几点体会和经验,供参考:

·手术方式众多,这与恶性青光眼的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多种机制共同参与有关。

·手术中处理需要随机应变。

·建议不断总结经验,积极探讨,应对不同病情的处理。

·玻璃体腔水囊穿刺抽吸联合前房形成术并不能解决所有恶性青光眼。年轻人玻璃体浓稠难以抽吸。

·文献认为晶状体摘除联合前段玻璃体切除术优于玻璃体腔水囊穿刺抽吸联合前房形成术。

·年轻恶性青光眼患者应考虑选择晶状体摘除联合前段玻璃体切除术而不是玻璃体腔水囊穿刺抽吸联合前房形成术。

·单纯Phaco IOL往往不足够!需要联合前段玻璃体切除或激光后囊切开(图4-3-5)。

·联合眼后段手术:先扁平部切除前段玻璃体降低后方压力→ 晶状体摘除→再次扁平部切除前段玻璃体,充分沟通前后房,应当是最佳的手术方式。

·需要联合角膜科积极处理术后角膜失代偿问题。

·联合眼后段医师处理特殊病例。

图4-3-5单纯 Phaco IOL有时候不足够治疗恶性青光眼

A、B:Phaco IOl术后前房仍浅(A),Nd:YAG激光切开后前房稍加深(B)

C、D:Phaco IOL联合张力环植入术后前房仍浅(C),Nd:YAG激光后囊切开后前房加深(D)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