詹某,女,33岁,郑州人。有多年月经先后不定期,痛经病史,经多次检查未发现明显器质性病变,服用中西药可未能有效取得治疗效果,近因病友介绍前来诊治。刻诊:月经先后不定期(有时两三个月1次,有时半年以上1次),血色暗红如胶漆样夹血块,面部色素沉着,手足不温,身体沉重,月经来临腹痛剧烈,头痛剧烈,因寒加重,恶心呕吐,倦怠乏力,舌质淡,苔白厚腻,脉沉弱。辨为寒痰瘀夹虚证,治当温阳散寒,养血调经,给予当归四逆汤、吴茱萸汤与赤丸合方,当归10g,桂枝10g,白芍10g,细辛10g,通草6g,大枣25枚,吴茱萸24g,红参10g,生姜20g,制川乌6g,生半夏12g,茯苓12g,炙甘草6g。6剂,第1次煎40分钟,第2次煎20分钟,合并药液,每日1剂,每次服150ml左右,每天分早中晚3服。 二诊:身体沉重减轻,以前方12剂。 三诊:手足不温较前减轻,倦怠乏力好转,以前方12剂。 四诊:诸症状表现较前又有好转,以前方12剂。 五诊:月经来临未再出现腹痛,仅有少量血块,恶心呕吐仅有轻微表现,以前方20剂。 六诊:诸证基本缓解,以前方20剂。 七诊:月经来临未有明显不适,诸症状表现基本消除,又以前方治疗30余剂,月经按期而来,为了巩固疗效,又以前方治疗30剂,月经恢复正常。随访1年,一切尚好。 用方体会:根据血色暗红如胶漆样夹血块辨为痰瘀,再根据头痛剧烈、因寒加重辨为寒,因恶心呕吐辨为寒气上逆,又因倦怠乏力、脉沉弱辨为气虚,更因身体沉重、苔白厚腻辨为痰,以此辨为寒痰瘀夹虚证。方以当归四逆汤温阳散寒,活血养血;以吴茱萸汤温阳散寒,降逆止痛;以赤丸温阳燥湿化痰,方药相互为用,以奏其效。
|
|
来自: 学中医书馆 > 《47.王付教授医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