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寒瘀痛经 患者李某,女,32岁,2021年11月3日初诊。 诉痛经严重。两颊胃经区域痤疮多。平时怕冷,四末冷。大便2-3日一行。月经40日一行,7日干净,量第一二天多,有血块,lmp2021.10.10。查:右脉弦细,关滑;左脉弦细。舌胖,黄腻苔,下络粗。 诊断:痛经,寒瘀证 处方: 制吴茱萸6g,生姜5片,酒当归9g,桂枝9g,酒白芍6g,赤芍3g,细辛3g,小通草3g,大枣(劈开)3枚,炙甘草6g,麸炒苍术9g,姜厚朴9g,陈皮9g,艾叶6g,7剂,水煎服,一日一剂,早晚分两次服用,禁生冷,禁水果,饭前服用。 疗效: 患者服药后痛经明显减轻,月经血块减少。但是,下个月有一次用冷水洗脚后,又出现痛经,但是疼痛程度很轻。建议患者不要再用冷水洗脚,而要用热水泡脚。 二 瘀血痛经 患者王某,女,43岁,2021年10月21日初诊。 患者痛经严重,经期用冷水洗手也会导致痛经无法起床。月经血色暗,血块多。脉涩,舌暗。 诊断:痛经,瘀血证。 处方: 川牛膝30g,天花粉18g,紫草15g,酒当归15g,川芎18g,肉桂3g,盐车前子12g,益母草15g,马齿苋18g,红花9g,烫水蛭9g,生姜9g,麸炒枳壳15g,3剂,水煎服,分两服。 疗效: 患者服药后诉:疼痛逐渐缓解,下腹逐渐转温暖,疼痛完全消失。 三 寒湿痛经 患者刘某,女,16岁,2021年12月4日初诊。 诉从美国回北京2年后开始痛经。月经第一天痛经严重,需要吃止痛片。患者自幼生活在美国,饮食习惯与美国人基本相同:饮冰水、喝冰牛奶等。回国后凌晨2点睡下,熬夜严重,仍然饮冰水、喝冷牛奶。查:下颏皮肤颜色暗,右脉弦数,寸滑,左脉虚数,寸滑。舌质红,中苔白。LMP2021.11.16,腹诊:心窝部略硬,下腹部皮温略低。 诊断:痛经,寒湿夹杂肝气郁滞证 处方: 酒当归9g,酒白芍9g,柴胡9g,茯苓9g,生白术9g,炙甘草6g,生姜2片,薄荷(后下)6g,醋延胡索12g,郁金6g,川芎6,7剂,水煎服,一日一剂,早晚分两次服用,禁五辛,饭前服用。 复诊2021年12月12日 服药后尚未行经。查右脉沉细,左脉弦,双寸滑,舌尖鲜红,舌苔中后部白而厚。腹诊:胃脘部皮肤冷,下腹部皮肤略冷。 诊断:痛经,寒湿证 处方: 酒当归9g,酒白芍9g,醋延胡索15g,川芎9g,醋香附6g,炒白芥子6g,艾叶6g,桂枝6g,茯苓9g,赤芍6g,生姜3片,丹皮6g,制吴茱萸3g,5剂,水煎服,分两服,忌寒凉。 疗效: 患者行经后无痛经。 按: 痛经原因很多,发生率较高。常见的痛经为寒、瘀、痰、郁等。常用方药有:当归四逆汤、吴茱萸汤、逍遥散、当归芍药散、桂枝茯苓丸等。临床治疗痛经需要辨证用药,疗效较好。有一种痛经很难治,就是子宫内膜异位症导致的痛经。对于外在性子宫内膜异位症痛经,可学习柴松岩老师的经验:该病为 阳证、实证、热证,临床治疗多用利湿、清热、软坚散结、化瘀血等疗法,常用药有茵陈、银花、夏枯草、三七粉等。而对于子宫腺肌病(有人认为是内在性子宫内膜异位症),目前有效疗法为艾灸、隔药灸。近几年西药新药“地诺孕素(唯散宁)”对该病有效果,但是需要持续服药,不可间断,而且容易出现头痛、阴道持续出血等。 |
|
来自: 昵称15204637 > 《待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