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原因不明的结肠溃疡性炎症所引起的,以左下腹痉挛性疼痛伴血性腹泻、里急后重为主要临床表现的消化系统疾病。欧阳氏认为此病乃属中医白痢范畴,多因湿热蕴积大肠,损伤肠络,伤及气阴所致,其治疗主张从湿热入手,主要分以下3种证型进行论治。 1.大肠湿热证 [主症]腹痛腹泻,泻下脓血,或溏滞不爽,里急后重,泻后痛减,或大便秘结,小便短黄,舌质红、苔黄燥或黄腻,脉滑数。 [治法]清热利湿,宽肠止痛。 [选方]化湿清肠汤加减。 [用药]败酱草15g,白芍12g,厚朴10g,炒地榆15g,苦参10g,黄连7g,黄芩10g,甘草3g。 [加减]口中粘腻不适者,加石菖蒲、藿香;腹痛明显者,加冬瓜子、蒲黄;大便干结者,加决明子、火麻仁。可配合应用中药灌肠,药用:生蒲黄15g,地榆炭30g,秦皮15g。 [治验举例]胡某,女,58岁。1985年5月15日初诊。腹痛腹泻反复发作10年,加重2个月,肠镜检查诊断为溃疡性结肠炎。刻诊大便粘液样,稀溏,有时夹脓血,里急后重,腹痛,口粘口苦,苔白厚腻,脉细滑。证属大肠湿热。治宜清热利湿,宽肠化湿,方用化湿清肠汤加减,药用:败酱草15g,白芍12g,厚朴10g,炒地榆10g,黄连5g,黄芩12g,藿香5g,石菖蒲3g,甘草1.5g。同时用中药灌肠,药用:生蒲黄15g,地榆炭30g,秦皮15g,兰香草10g。服药并用中药灌肠10剂后,大便成形,腹痛明显减轻,纳食增加,仍用上法,灌肠方不变,内服方中加薏苡仁,续用15剂,大便正常, 腹痛基本缓解。 [按语]此案乃湿热蕴积大肠,损伤肠络所致,湿热下注则大便溏滞不爽;湿热阻滞气机,则腹痛,里急后重;湿热损伤肠络,则时夹脓血;湿热中阻,浊气不降,清气不升,则口粘口苦;苔白厚腻,脉细滑为湿热之征。其治用清肠汤去苦参,加石菖蒲、藿香,灌肠方加兰香草芳香化浊。 2.湿热伤阴证 [主症]便溏与便结交替出现,腹部隐痛,腹胀,口干口苦,舌质红,苔花剥,脉细滑数。 [治法]清热利湿,养阴生津。 [选方]化湿清肠汤加减。 [用药] 败酱草15g,白芍12g,厚朴10g,炒地榆15g,苦参10g,薏苡仁15g,川楝子10g,生地黄10g,甘草3g。 [加减]腹痛明显者,加延胡索;纳食减少者,加麦芽;以大便稀溏为主者,加山药;便秘为主者,加冬瓜子。 [治验举例]唐某,女,53岁。1994年1月17日就诊。便溏与便秘交替发作7年,肠镜检查诊断为溃疡性结肠炎。刻诊大便粘溏不爽,每日2次,腹胀腹痛,口干苦,苔花剥,脉细滑数。证属湿热伤阴。治宜清热利湿,养阴生津,方用化湿清肠汤加减,药用:败酱草12g,白芍15g,厚朴10g,炒地榆15g,苦参10g,薏苡仁15g,川楝子12g,延胡索7g,生地黄12g,甘草3g。服药10剂后,大便已成形,腹不痛,稍感腹胀,纳食增加,苔转薄白,用上方加山药,续用10剂,大便成形,无明显腹胀、腹痛,守方续服10剂以巩固疗效。 [按语]此案乃湿热伤阴所致,湿热下注则大便粘溏不爽,口苦;湿热阻遏气机,则腹胀腹痛;阴液受损,则口干;舌苔花剥、脉细滑数为湿热伤阴之征。其治用败酱草、地榆、苦参清利湿热,薏苡仁淡渗利湿,厚朴理气宽胀,川楝子、延胡索理气止痛,生地黄、白芍益气生津,甘草调和诸药。服用10剂后,湿热渐清,阴液渐充,病有向愈之势,故加山药健脾益肾以善后。 3.湿热伤气证 [主症]大便稀溏不爽,肛门坠胀,腹部隐痛,口苦,纳食减少,疲乏无力,舌质淡红,苔白厚,脉细滑数。 [治法]清热利湿,益气升清。 [选方]益气清湿汤加减。 [用药] 人参10g,薏苡仁15g,葛根30g,扁豆10g,败酱草15g,厚朴10g,炒地榆15g,甘草3g。 [加减]腹胀明显者,加制香附、大腹皮;纳食减少者,加神曲、麦芽;肛门疼痛者,加槐角、忍冬藤;大便滑脱者,加炒乌梅、芡实。 [治验举例]陈某,男,57岁。1993年3月18日就诊。大便稀溏反复2年,加重半个月,肠镜检查诊断为溃疡性结肠炎。刻诊大便稀溏,粘滞不爽,每日2次,肛门坠胀,口苦,纳食减少,疲乏无力,苔白厚腻,脉细弱。证属湿热伤气。治宜清热利湿,益气升清,方用益气清湿汤加减,药用:人参12g,薏苡仁15g,葛根12g,扁豆12g,败酱草12g,厚朴10g,炒地榆15g,芡实12g,麦芽12g,甘草3g。服药10剂后,大便已成形,每日2次,纳食增加,苔转黄,仍用上方去芡实、人参、扁豆,加槐角、忍冬藤、制香附、香连丸,续用10剂,大便成形,日1~2次,有时口苦,苔白滑,脉弦,用二诊方去忍冬藤、葛根、香附,加乌梅、僵蚕,续服10剂以巩固疗效。 [按语]此案乃湿热伤气所致,湿热下注则大便稀溏,粘滞不爽,口苦;脾气受损,失于运化,则纳食减少;脾气因虚而不能升清,浊气不降,则肛门坠胀;脾气不能主四肢,则疲乏无力;舌苔白厚腻、脉细弱为湿热伤气之征。其治用人参、扁豆、芡实、甘草健脾益气,薏苡仁健脾渗湿,葛根升清生津,败酱草、地榆清利湿热,厚朴理气宽胀,麦芽和胃助运。服用10剂后,脾气渐充,但湿热有转甚的趋势,故减少健脾益气药,增加清利湿热药,续服20剂后,病情基本缓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