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古代打仗的粮道是这样的,难怪一断粮道军队就活不了几天

 思明居士 2019-03-15
古代打仗的粮道是这样的,难怪一断粮道军队就活不了几天

在古代战争中粮草保障处于极其重要的特殊地位,军队没有粮草必定失败,粮草是一种极为特殊的物资,必须经过自然力的作用才能生成,而且直接存贮于民间,这就使得军用粮草的筹措要有非常独特的办法,

早期士兵出征时,不仅武装自备,而且粮草自备。常备军出现以后国家机构中设立专职部门通过税赋的方式向民间征收,战事连年不断民间可征收的粮草日趋枯竭的时候采取屯田戍边的方法,还有采取因粮于敌的方法在占领区进行掠夺。私人的一切物资也要被征用为作战物资。这是古代军队的粮草来源

古代打仗的粮道是这样的,难怪一断粮道军队就活不了几天

有了粮草就要建立粮库贮存,军用粮库和草料场要解决防火、防水和其它安全问题,除了由专人看守管理之外还经常派人去巡察。贮存粮谷的仓库。在城市的中心城都设有粮秣库,在派有驻军的城市都设有保存粮食和食品的仓库。

仓库所用空场、房间面积大小不一,较大的城堡可储千人两年用粮。中间的空场一般用来建粮库或将装粮食的麻袋堆放在一起,上覆防雨布以成简易粮仓。每年春季民众青黄不接时将库存兵粮支出一半,贷给民众,秋收交租税时加息十分之一,外加损耗归还原库。兵粮出库时,先陈后新,由此保证军仓之粮常新。

古代打仗的粮道是这样的,难怪一断粮道军队就活不了几天

粮草的运输早期的军事活动的地域范围比较狭小,持续的时间比较短暂,士兵所需粮食由士兵随身携带,其数量为能满足3天~5天的需要为限。有了军用牲畜以后,部分粮草的运输任务由畜力来承担,所谓人背畜驮。但随着军事活动地域范围的扩大,作战时间的延长,人背畜驮已经不能满足战争的需要,

于是舟楫作为水路主要运输工具,运河中运送军用物资的船只首尾相连千里。古代的军用运输船与民用运输船相比,总体区别不甚明显,多为木质结构,形体日趋增大,主要靠桨、橹和风帆来解决动力问题,陆路重要运输工具车辆,动力主要靠人力和畜力来解决,

古代打仗的粮道是这样的,难怪一断粮道军队就活不了几天

在主要军事交通线上每隔10里就有可供休息的设施,可以供给饮食以解饥渴。每隔30里就设有供住宿的设施。在春秋战国之时,行军的速度通常日进30里,每隔30里所设的路室中有肉类、米类、烧柴和马草。总之,是储备以供应军需的物资,

也就是说每隔30里有少量的物资储备,可供暂时驻扎,而每隔50里有住宿条件较好的侯馆,侯馆里有较多的物资備备,可供较长时间驻扎,同时,各行业的职官又分别负责向作战部队供给自己管辖的物资。社会上的巫医、工匠等在战时也要为军事行动服务,只要有足够兵力在路上一拦,粮道就切断了,一断粮道或火烧粮仓后,敌人军队就活不了几天了

古代打仗的粮道是这样的,难怪一断粮道军队就活不了几天
古代打仗的粮道是这样的,难怪一断粮道军队就活不了几天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