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被聪明耽误一生, 苏轼仕途三起三落

 凤凰山居士 2019-03-15

耕哥读历史

18-11-1615:07

今天看到苏轼的一首自嘲的诗,寥寥28个字总结自己的一生,说自己被聪明耽误了一生,自认看透人间世事,本可以位列三公,还希望子孙后辈傻一点糊涂一点。苏轼是宋朝有名的大才子,一门三父子都名垂青史了,关于苏轼的小故事更数不胜数。有很多的奇闻异事都是后人强加在命人苏轼身上的,并不是真实的存在。苏轼的官运非常的差,刚被启用就被放逐,再被重用又被放逐,就这样不停的重用和放逐三次。今天就讲一讲苏轼真实的从政生涯。

苏轼画像

景佑三年(1036年)末苏轼出生在眉州苏宅,当时苏轼的父亲苏洵年近三十,还没有取得功名。苏轼的出生并没有给苏洵带来多少的快乐,苏洵日夜苦读只希望自己有朝一日能金榜题名。苏洵考中进士但却未被朝廷赐予官职,仍然是闲人一个,这也为后来苏洵能获得大学生提供了条件。苏轼五岁开始跟随父亲学习文学经典,苏洵认准研究古今治乱得失之道的大方向,安排好苏轼后就出外游学了。三年后归来,继续教育苏轼和弟弟苏辙治学,苏洵也在这段时间开始著书。官员张平仰慕苏洵的才华,把他推荐给当时翰林欧阳修,欧阳修未能与苏洵相见。

苏东坡画像

嘉佑一年(1056年)学问已经打成的苏洵带领苏轼和苏辙闯荡京城,这次进京得见欧阳修,欧阳修对苏洵的文章赞不绝口,京城内各类官员得知后相互传诵苏洵的文章,一时间名动京城。第二年苏轼和苏辙在科举考试中同时入榜,父子三人的佳华不断在京城被传播,苏氏三父子名满天下。同时苏轼也得到欧阳修的赏识,一而再再而三的夸奖苏轼善读书善用书。正当父子三人春风得意之时,苏轼的母亲在老家去世,父子三人回家办理丧事。苏轼守孝三年,三年之后再次回到京城,这是苏轼仕途的开始。

苏洵电视剧照

回到京城的苏轼,参加皇帝选拔人才的公务员考试。考试结果出乎所有人的意料,成为宋朝建国以来第一个入“第三等”(最高等级)的学生。苏轼的起点非常的高,直接被授予大理评事(掌管典狱),走上上任凤翔府(陕西和洛阳部分地区)判官。四年后再次回到京都,外地历练后回到京城很明显的是要被重用,却出现了变故,苏洵在这个关键的时刻驾鹤西去。苏轼和苏辙再次回到眉山老家,苏轼又守孝三年,这时的苏轼已经岁过30,虽然名动天下然而仕途一直没有达到预期,再次回到京城就遭遇了第一次被放逐。

苏轼戴孝电视剧照

苏轼从眉山老家返回京城的时候,皇帝已经变成了宋神宗,正好遇到王安石变法,苏轼初到京城并不清楚王安石变法的本质,但老前辈欧阳修对王安石变法有很大的成见,苏轼原先的故交也对新法持反对意见。已经年过30的苏轼看到的朝堂再也不是20岁时看到的一派祥和,他已经感觉到新旧势力之间早晚要有一场输赢之战。苏轼并不在意谁对谁错,他在意的是谁能可以让利于天下百姓。苏轼就决定不和朋友们一样离开京城,而是留在京城考察新政。

王安石

通过两年的观察看到新法其实并不利于普通老百姓,主要是苏轼深受苏洵治乱得失之道的影响,思想相对属于守旧的。苏轼认定了自己的观点,就开始公然反对新法,1071年写奏折陈述新法的存在的严重问题,劝皇帝对新法进行干预。王安石得知消息后大骂苏轼无知之徒,并安排人联合上奏宋神宗苏轼从政之后的过失,宋神宗当然选择相信王安石。苏轼看到时局对自己不利,请求外调出京,这份请求正好和神宗的想法一致,苏轼就去杭州当了通判(类似法院),这是苏轼的第一次被放逐出京城。

苏轼被贬电视剧照

苏轼自认聪明,认为新法对百姓不利,这也造成他一辈子不能理解王安石变法,同时对他的仕途产生巨大的影响。第一次放逐让苏轼远离的权力中心,十年时间一直在京城之外调来调去,不过这也成就了苏轼成为一代文豪和美食家。苏轼在杭州做了三年通判,有先后被调往密州、徐州、湖州作为地方长官,苏轼在地方从政时期,一直从便民的角度对府衙和当地立法立规,百姓对他也非常的尊敬,苏轼能名扬全国也和他在各地历练有关联。在湖州当知州就好好当知州呗,自认聪明的苏轼非要给自己找不痛快,这次还制造了一起冤案。

苏府剧照

苏轼到了湖州任职,按照制度要先给皇帝一份奏折汇报一下自己治理的思路和执政的方向。凭苏轼的文采,写这样一份正规的官文一点也不费力。自认聪明的苏轼,还把自己这么多年在地方当家作主的想法写了进去,最后总结的时候苏轼写到自己愚钝不能跟进新思想,年龄越大越不想惹事端致使小人当道。这句话就被当时新党(变了性质的)注意到,有心人就利用这句话说他自以为是盲目自大,还讽刺满朝文武是小人,神宗皇帝也就成为小人和昏君了。还把以前苏轼写的文章扒拉出来,说苏轼如何如何的目无朝廷。自认聪明的苏轼玩火玩大了,不仅自己进了监狱,数十个针砭时弊的文人也无辜躺枪被逮捕起来。“乌台诗案”就因为苏轼一句自嘲的话产生的。

苏东坡画像

43岁的苏轼被关进天牢100天以上,一众新党官员力主杀了苏轼,苏轼在牢狱之中每天朝不保夕。与苏轼交好的官员在不停的为苏轼周旋,多亏宋太祖赵匡胤在位时留下不杀士大夫的言语,苏轼总算保住了性命,降职是再说难免了。这次降得比较厉害,地处偏远还是无实权的副职。这次的变故对苏轼的影响非常的大,看苏轼后期的诗词就会发现缺乏了青年时期的豪迈,苏轼整个人也变的比较懒政,官职对苏轼来说已经是可有可无了。苏轼就在城东的山坡上开垦了一块荒地,种菜养花打发时间困难时期还可以补贴家用,“苏东坡”就是这样得来的。年迈的苏轼还有一次重用,这次多亏司马光的提拔,却又因举报司马光再次被放逐。

司马光

1084年,近50岁的苏轼终于熬到了出头,被升官调任了到汝州,从黄州到汝州距离很远,还要翻山越岭,还没到汝州苏轼的小儿子夭折了,苏轼老年得子又失子,悲痛万分的苏轼请求朝廷让其先在常州暂歇,刚接到批准的文书,接着传来的就是神宗驾崩的消息,年幼的宋哲宗继位。哲宗年龄小不懂朝政,高太后趁机把持朝政,为了巩固自己的势力,开始打击王安石的变革派,司马光被重新封为宰相。司马光开始重用苏轼,苏轼的职位升迁之快世所罕见,一月一小升,一季一大升,很快就到了京城上任翰林学士、知制诰(皇帝的秘书负责写圣旨)。旧党执政,苏轼看到的结果并不是重振朝纲安抚百姓,而是和变革派一样,旧党得势后先废除了一切新法,然后拼命打压王安石。

苏轼饮酒图

双方都是为了权力之争,无论新党旧党不过是势力所属不同。自认聪明的苏轼再次向朝廷上奏新旧之争扰乱朝政,旧党中贪污受贿严重相互偏袒的官员很多,直指司马光包庇下属。他的行为被旧党所不容,新党和旧党都不容苏轼存在于朝堂之上,苏轼再次请求外调。53岁的苏轼再次到阔别20年的杭州当官,为了治理西湖便于农业灌溉,苏轼带领杭州人民修建了至今保存完成的“苏堤”。1091年旧党人才不足,在新旧之争中逐步处于劣势,政绩优秀的苏轼再度被司马光召回京城。苏轼不改初衷刚到京城就上书力荐整治朝纲再度被贬。

苏轼作品

1093年,新党再度执政,开始彻底清除旧党势力,苏轼三次被降职放逐,年近花甲的苏轼被安排在儋州(今海南岛)为官。按照宋朝的制度,海南岛是重罪之人家族被流放的地方。徽宗继位后,苏轼的处境好了一些,被调回大陆做一些闲职。66岁时,苏轼被召回京城,在回去的路上去世了。苏轼生命最后的10年时间,不停的被调任,不停往返于各地直到生命终结。苏轼自认聪明,却被聪明耽误了一生,自认看透了人间世事,仕途却三起三落后还落得客死他乡。如果生命可以重来,苏轼愚钝一些,很有可能官至公卿位列三公。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