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肾,是一个非常常见的养生话题;养肾的方法也有很多,题主问的穴位,也是养肾非常实用的方法。 小芳今天就用“足少阴肾经”上的穴位,来和大家分享一下如何养肾。 图:本草纲目 养肾,是中医养生里的内容肾,分为中医上的“肾”,与西医上的“肾”,二者是不同的两个概念: 1.西医上的“肾” 它诞生的时间比较短,指的是我们位于我们腰部的两个肾脏器官。这连个肾脏器官,它的基本功能是生成尿液,代谢体内的废物、毒素,维持体内水分、电解质平衡;同时,还有生成肾素、红细胞生成素等等的内分泌作用。 请注意,西医上没有“养肾”的概念,如果你到医院的泌尿科,询问大夫如何养肾,就会闹大笑话了。 2.中医上的肾 这个概念诞生时间非常久远,《黄帝内经》里就有比较详细的论述,而我们平时说的“养肾”,则属于中医养生概念。 既然是养肾,那么中医上的“肾”,究竟是什么东西呢?中医上的肾与西医最大的区别就在于:看不见! 它就像是一个无形的系统,决定着我们的“先天之本”,比如:精神状态是否良好、说话是否有洪亮、目光是否炯炯有神、头发是否乌黑发亮、走路是否有劲等,这些是我们先天之本,是构成人体的基础,所以被称为“先天之本”。 图:恐惧情绪,会伤“肾” 足少阴肾经上的3大养肾穴位足少阴肾经上,有27个穴位,它们是维护我们“先天之本”的天然大药。通过激发足少阴肾经上的穴位,可以充盈肾气,培补精元。 相对于食疗养肾来说,穴位按摩3点优势: 1.按摩穴位非常方便,只要休息了,就能进行; 2.穴位按摩不花钱,效果还好,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3.食疗养肾,不能天天吃,经常吃会造成饮食结构单一,而且还容易上火。 但是,足少阴肾经有27个穴位,天天按一遍很不现实,我们就需要找出最基础的一些穴位来坚持按摩,小芳给大家推荐的是:涌泉穴、照海穴和复溜穴。 图:足少阴肾经 涌泉穴:肾出涌泉,生命之根取穴位置: 涌泉穴有两个,分别位于左右脚掌;取穴的时候,先将五根脚趾头尽力弯曲,在脚掌前半部分会出现一个明显凹陷,这个凹陷位于第二趾与地三趾之间,向下的位置,这个位置就是涌泉穴。 主要作用: 涌泉穴,是足少阴肾经的起始穴,从名字上看,就像是涌出生命之泉,灌溉我们的五脏六腑。激发涌泉穴,会让肾气从脚底产生、随着肾经充盈我们的体内各处。 操作方法: 涌泉穴,喜欢热,一定记住这一点! A.艾灸法:艾灸涌泉穴,让艾条距离涌泉穴3厘米作用,灸至皮肤发红即可; B.泡脚法:热水泡脚,在泡脚的同时,用拇指按揉涌泉穴; C.搓脚法:将手掌搓热,然后搓揉涌泉穴,一组不低于5分钟。 照海穴:生津养阴、滋养五脏取穴位置: 照海穴有两个,分别位于左右内脚踝下方。 取穴时候,先找到我们的内脚踝,在内脚踝正下方的边缘位置找到凹陷,就是照海穴。 主要作用: 激发照海穴,最明显的一点,就是会激发唾液的产生。 唾液,是人体非常宝贵的分泌物,中医上称之为“津液”。将唾液吞下去,叫做“吞津”。 我们常常听说“滋阴”二字,用什么来滋阴呢,就是唾液。可以这么说,没有比唾液更能滋养五脏的营养品了。 操作方法: A.艾灸法:用艾条距离照海穴3厘米的位置进行艾灸,灸至皮肤发红即可; B.关节按揉:用指关节的硬骨按揉,力度尽量大一些。 复溜穴:人体自带的“养肾大补丸”取穴位置: 复溜穴有两个,分别位于两侧内脚踝的后上方。 1.先找到内脚踝,然后找到后面的跟腱,定位两者连线中间点; 2.内踝与跟腱之间的中点,正上方三指宽的位置,就是复溜穴。 或者太溪穴往上2寸的位置。 主要作用: 这么说吧,激发复溜穴就像是为“养肾”开了一个作弊开关、加油站,让穴位养肾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复溜穴是肾经上的大穴,肾气从脚底升发,走到这里就像是到了一家客栈,休息的好,可以养肾气更加有精神的往前走,休息不好,影响后面的路程。 所以,复溜穴是肾气能否顺畅到达五脏的关键。 操作方法: A.艾灸法:用艾条距离复溜穴3厘米的位置进行艾灸,灸至皮肤发红即可; B.拇指按揉:用大拇指进行揉按,力度稍大一些,一次不低于5分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