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是现代中国的民族魂,他的精神深刻的影响着很多中国人,而他也被称为是20世纪世界文化巨人之人。他与同时期的杰出的思想家和文化家一样,在关注民族的同时,也在关注着人类共同面临的问题,并做出了自己独特的贡献。然而鲁迅先生却曾经说过“汉字不灭,中国必亡”的话,那么他究竟对汉字有何偏见呢? ![]() “汉字不灭,中华必亡”是鲁迅先生曾经说过的一句话,这在《病中答救亡情报访员》中也有所记载。鲁迅先生之所以说这句话,是因为他认为汉字比较艰涩难懂,使得中国大多数人民与文化隔离,在他眼中方块字是愚民政策的利器,是中国劳苦大众身上的一个结核,很多细菌和病菌都潜伏在其中,倘若不去除,那么只有灭亡。 ![]() 汉字的笔画结构比较多,写起来也比较困难,当年那种风起云涌的时代,还没有衍生出拼音来辅助大家学习汉字。所以当时很多人在面对笔画繁多的汉字,有一种无从下手的感觉,不知从何学起,造成了文化普率的极低。并且穷苦人家孩子为了生活还得奔波,哪还有时间去学习汉字,因此鲁迅先生认为汉字难学,民众很难变得聪明起来,这样下去中华民族将面临“危机”。 ![]() 而在当时有这种意识的并不只有鲁迅先生一人,很多知识分子都有这个意识,主要是时代背景所致。当时的中国正处于水深火热之中,于是人们强烈的民族危机感比较突出,这也是另一种意义上的爱国意识。这也是为何鲁迅在深知学习中华汉字之艰难后,提倡学习“白话文”的原因之一。 ![]() 对于鲁迅的话,我们也应该客观理性的理解,或许听起来有些偏激,似乎对中华汉字有些偏见,实则不然。实际上是鲁迅先生对于汉字有种恨铁不成钢的意思,希望有一种比较简单易学的文字,好让中华民族人民在很快的掌握文化和知识,从此告别愚昧,走向繁荣昌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