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九要论中的“三扣”如何理解?

 tjboyue 2019-03-18

诚信  互助  感恩

九要论中的“三扣”如何理解?

拳谱中讲:“膀扣开胸,精气上升;阴气下降,任脉通行;手足指扣,周身力雄”。

手指、脚趾是大筋的末梢,就如同琴弦的两端,要使弦能够弹动,则必须牵动两头,拉紧才能崩弹。人的身体'大筋'与琴弦类同,手指脚趾就是大筋的尽头。练拳时,我们要做到“手指撑拔,脚趾抓地”,才能够使身体“大筋”腾起,使四肢充满劲力。但这还不够,要使四肢与躯干接上劲力,则需要“含胸拔背”,将脊柱节节拔起,才能连接上下,形成一身之整劲。拳谱中讲“膀扣开胸”,就是要求两肩内扣,背脊后撑,令尾闾至大椎骨节节撑拔。至此,我们可以使劲力在肢节与躯干之间流窜,形成劲力通路。

我们观察家里养的猫,在伸懒腰时候的状态,可以看出,四肢极力撑拔,脚趾抓地,背部撑起如“拱桥”,身体充满了劲力,这种状态下,“脚趾扣与膀扣”都实现了。

大家在站桩或者练拳时,都要符合这些要求,可以使“气”沉丹田,也是古谱中所说的“阴气下降,任脉通行”。而“指(趾)扣与膀扣”,则可“拔劲”,是古谱中所说的“精气上升”。很多时候,练拳的会陷在文字游戏里,如果不能做到上通天文,下通地理,还真捉摸不透。还不如一些简单扼要的字眼来得实在。

很多朋友习拳,喜欢拉上来就练,一套打下来,其实收效并不大。行拳时,如果没有“大筋”的参与,那也只能在招式上熟练,不会产生速度和劲力,“精气”自然也就无从谈起。

传统武术其实从来不缺招式,缺的是“基本功”,是“撑筋拔骨”的方法,没有“大筋”的介入,即使下功夫去练,可能只能练得一身的蛮劲。我们很多老前辈即使到了晚年,依然不丢功,那是因为训练“大筋”的缘故,肌肉力容易退,但“大筋”的劲力不容易退,一旦练到身上,这辈子就粘上你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