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因口干、多饮24余年,手足麻木加重1周入院”病例分享一则

 zskyteacher 2019-03-19

来源丨医生汇

基本信息:

宋某    女性    58岁;

身高:165厘米    体重:60公斤    BMI:21.9

病史:

糖尿病24余年,乙肝病史12年,亚临床甲减病史多年,又青霉素过敏,无骨科相关疾病,无神经科相关疾病,患有高血压病3级

主诉症状:

肢体感觉异常,感觉麻木、发冷、虫爬、发热、烧灼、有触电样等感觉,关节位置觉和振动觉异常,出现步态与站立不稳的症状;  

肢体疼痛,烧灼痛、刺痛

排汗异常,足不出汗,皮肤干裂,偶有便秘、排尿困难

体格检查:

感觉检查:触压觉减退、温度觉减退;

运动检查:足部出现小肌肉的萎缩;

腱反射检查:腱反射减低;

自主神经功能检查:足部皮肤发凉、干燥;

临床检验结果:

血糖:13.55mmol/L,糖化血红蛋白:9.3%

血脂:LDLmmol/L:4.01,TCmmol/L:6.85,TGmmol/L:1.05,HDLmmol/L:2.42,血压:150/90mmHg

神经传导检测结果:多条感觉及运动神经传导速度及波幅异常

诊断:

患者患有糖尿病及糖尿病周围神经病,糖尿病大血管病变,糖尿病肾病3期,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激光治疗术后)

患者入院情况:

因口干、多饮24余年,手足麻木加重1周入院。既往乙肝病史12年,亚临床甲减病史多年。否认结核、疟疾病史,高血压病史2年,最高达170/100mmhg,不规律应用替米沙坦,血压波动于160/90,16年前阑尾炎手术,10年前子宫肌瘤手术,6年前脑膜瘤手术,右眼眼底手术,左眼激光治疗,有青霉素过敏,查体:T:36.5℃  P:80次/分 R:16次/分  BMI:21.9Kg/㎡  Bp:150/90mmHg,双肺呼吸音粗,未闻及干湿性啰音,心脏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病理性杂音,双下肢不水肿,足背动脉搏动减弱,10g单纤维丝触觉减退。

诊疗经过:

完善相关检查, 肝肾功、血常规、血凝常规均未见异常,尿白蛋白/尿肌酐69.89mg/g; [干化学]尿蛋白-、葡萄糖13.55mmol/L、总胆固醇6.85mmol/L、甘油三酯1.05mmol/L、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2.42mmol/L、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4.01mmol/L、血清果糖胺363; 糖化血红蛋白9.3%,促甲状腺素2.180uIU/ml、游离T3 4.47pmol/L、游离T4 13.31pmol/L、甲状腺球蛋白抗体13.55IU/ml、过氧化物酶抗体6.19IU/ml、胰岛素15.43uIU/ml、C肽(CP)0.687ng/ml 、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定量>250.00IU/ml、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体定量0.00MIU/ml、乙型肝炎病毒e抗体定量0.01g/co、乙型肝炎病毒核心抗体定量10.89s/co

彩超回报:双侧颈动脉硬化;双下肢动脉硬化伴硬化斑块形成;甲状腺多发结节(左0.8*10px);双侧颈部淋巴结显示;肝稍大;胆囊结石(1.2*25px);主动脉轻度硬化,主动脉瓣退行性病变;泌尿系彩超未见异常

颅脑CT:左额部颅骨术后改变,右侧小脑半球近颅板下斑点状稍高密度影

胸部CT:双肺上叶、右肺下叶背段胸膜小结节样略增厚;左肺下叶胸膜下粟粒节灶

药物治疗:

入院后予降糖(诺和灵N联合诺和锐)、降压(替米沙坦)、调脂(瑞舒伐他汀钙片)、抗血小板聚集(阿司匹林肠溶片)及改善循环(长春西汀氯化钠)、营养神经(甲钴胺、硫辛酸)对症治疗


患者出院时症状改善简述:

患者近期病情平稳,无口干、多饮、乏力症状,四肢麻木感较入院时缓解,血糖控制较入院前好转,无饥饿感、心慌等低血糖症状发生,经上级医师同意准许出院。

出院医嘱:

低盐低脂糖尿病饮食,适当运动,减轻体重,监测血糖、血压、低血糖宣教。

继续药物治疗:下述药物根据病情随时调整,避免低血糖、低血压等发生。

降糖:阿卡波糖片(拜糖平)50mg  日三次口服

诺和锐    早6U,中8U,晚8U,三餐前皮注

来得时     16U,睡前皮注

降压:替米沙坦片(美卡素)   80毫克      日一次口服

抗血小板:阿司匹林肠溶片       100毫克    日一次口服

调脂、稳定斑块:瑞舒伐他汀钙片 10毫克    睡前口服

营养神经:甲钴胺胶囊    0.5毫克    日三次口服

心脑宁胶囊     2粒           日三次口服

糖尿病综合管理目标:

血糖:空腹5-8mmol/L,餐后2小时8-11mmol/L,糖化血红蛋白<7%;

血压:130/80mmHg以内。

血脂:总胆固醇4.5mmol/L、甘油三酯1.7mmol/L、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2.6mmol/L以下。

定期复查:1个月后复查尿白蛋白/尿肌酐、肝功、血常规等,3个月复查糖化血红蛋白、血脂、甲状腺彩超,半年至1年复查眼底、动脉彩超等,全面评估糖尿病并发症情况。

复查腹部超声(3-6月)

病情变化,门诊随诊。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