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季湿气易伤身!中医教你4招来祛湿!口臭便秘、大肚腩都没了! 春天的气候潮湿,阴冷,湿是最容易在体内累积的。再加上现代人少动、多吃、熬夜、压力大,更是加重了这种现象。湿气重会造成肠胃消化功能受阻,水分代谢失调。主要表现在头晕、恶心、大便不成形、舌苔黏腻。那么如何祛除体内的湿气呢?教大家几个小妙招! 湿气重有5大原因,对症祛湿事半功倍! 1、饮食不规律,喜欢吃生冷食物 人们身体里的脾和胃有利尿和消水肿的作用。脾和胃一旦虚弱了,湿气就十分容易侵入。况且,脾脏特别畏惧寒冷,所以如果平时的饮食不是很规律或吃太多的寒凉食物就会容易伤害到脾脏,从而引起湿气太重的问题。 2、坐的时间太长也会招来湿气 坐的时间太长会使人体大脑的供血不足,从而使得大脑供氧和营养物质缺乏,身体会出现乏力、失眠、记忆力减退等症状,情况严重时还会导致全身性肌肉酸痛、头疼、头晕以及脖子僵硬。 3.经常熬夜也易导致提内湿气重 晚上是身体重器官最好的休息时间,包括脾和胃,尤其重要。如果我们经常熬夜,脾脏与胃都没有足够休息时间,伴随时间延长,自然而然地湿气就会产生了。由此可见,充足的睡眠时间可以使身体内的代谢系统更加平稳地运行,这样更有助于排湿与减肥。 4.运动少?湿气不请自来 运动量少的人十分容易出现身体沉重、四肢无力等症状,这些症状都是湿气大的体现。越是不喜欢运动,身体中积攒的湿气就会越来越多,时间久了身体还会出现其他的疾病。可以通过适当运动,例如跑步、健走、游泳等,从而促进身体各器官协调运作,加速祛湿。 5、 吃太多的甜食,湿气悄然而至 甜食不但能使人因为其含有高热量而发胖,而且增加身体内的水分。因为糕点、糖果等甜食相对来说比较粘稠,中医经常说,甜味能够保持湿润,如果甜食吃得太多,水分在身体中不易排出,容易滞留在体内。 祛除湿气3个妙招,特别第2个很管用! 1、食疗祛湿 (1)健脾祛湿汤 材料:淮山(干)、土茯苓、溪黄草各10克,猪胰(猪横月利)300克,清水适中。 做法:淮山、土茯苓、溪黄草、猪胰洗净后一起放入砂煲中,加入适量的清水煲开,然后再转小火,煲1小时后即可饮用。 (2)鹌鹑祛湿汤 材料:鹌鹑4只、薏米、百合各50克、生姜3片。 做法:将鹌鹑洗净,然后把薏米和百合在水中泡一泡。再将鹌鹑、薏米、百合与生姜一同放到砂锅中,加入适量清水煲1.5个小时即可。 功效:这款汤能够清热去湿、润肺化痰。春天身体容易出现湿气重,因此,煲这种汤,能够为身子祛除湿气,人也会醒神好多。 2、中药祛湿 方名:笼香祛湿帖 使用方法:每晚睡前取一贴,贴于肚脐(神阙穴),每贴使用8—12小时。 功效:中医认为神阙穴与人体生命活动密切相关,是人体生命最隐秘最关键的要害穴窍,也是人体的长寿大穴。借助中医祛湿核心:芳香祛湿,内有10余种芳香型药材,使用一周后就可感到身体明显变化。此方资质齐全,可以放心入手使用,无论从功效还是使用难易来说,都是祛湿的上乘选择。 3、针炙袪湿 (1)关元穴 穴位:位于肚脐下3寸,是养生保健强壮的要穴。 功效:长期针灸能有调理气血、补肾固精等功效。 做法:可艾条灸10~15分钟或者艾罐灸20~30分钟。 (2)足三里穴 穴位:外膝下3寸,胫骨外侧一横指处, 做法:可用艾条灸10~15分钟或艾罐灸20~30分钟。 (3)中脘穴 穴位:位于腹部正中线,肚脐上4寸处。 功效:能有效缓解胃部疾病的各种症状。 做法:可用艾条灸10~15分钟或艾罐灸20~30分钟, (4)解溪穴 穴位:在足背与小腿交界处的横纹中央凹陷处。 功效:这个穴位是全身祛痰湿的穴位,对解除下肢的水肿效果较好, 做法:每天艾灸15分钟。 日常注意事项 1. 多做户外运动,减少手机的使用时间。 2. 注意饮食,合理搭配日常饮食。 3. 合理安排工作时间,日常作息规律。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