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谁是天津的“靠山王”

 潇潇雨ekg9m5f4 2019-03-20

天津时调是天津人十分喜爱的曲种,名称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经王毓宝大师改革而定名的。此前统称时调,包含靠山调、鸳鸯调、拉哈调等众多曲牌。时调诞生发祥在天津。那么,时调在历史发展的早中期,起到至关重要的艺人是谁呢?是谁将贬称为“荡调”“窑调”的时调一改旧貌、让其登上“什样杂耍”高雅殿堂的呢?是谁将靠山调唱响京津,并享有“靠山王”的盛誉呢?

这就是诞生于1890年的天津女艺人秦翠红,其幼时家贫,被人拐卖到北京,学唱小曲,擅长《人辰十谣》。十八岁返回天津,在各落子馆演唱,师从王宝银、陆桐坡,学唱靠山调、鸳鸯调、拉哈调。观众为其取绰号“棒子面”。她在清末民初即已十分走红,先与以善唱悲曲、被时人称为“悲调大王”的高五姑齐名,后成为当时最受欢迎的时调演员。她的嗓音浑厚深沉,吐字清楚,气力充足,用“男口”唱法,粗犷豪迈,富有阳刚之气。时调演唱的“稳、准、狠”三个要素把握得极好,“悲、媚、脆”三诀也为上乘,所唱靠山调堪称一绝,享有“靠山调大王”之盛誉,所以观众称其为“靠山王”。当时,王毓宝的师父姜二顺曾得秦本人指点,能传其艺。

在20世纪30年代中后期,秦翠红愤世嫉俗,开始隐退,只参加公益演出,收入所得全部捐助善事。她的气节及鲜少露演,不仅观众格外珍视,更得到同行们的尊重与关注。如1942年她出演于玉茗春杂耍馆,首日日场贴演拿手唱段《七月七》,下午两点即挂出了满座牌。演唱时,“相声大王”张寿臣也在聆听。当唱到“瞧了一瞧东,望了一望西,瞧瞧我的儿,看看我的闺女,家里无人”时,张寿臣情不自禁地哭了起来,可见秦翠红演唱的《七月七》悲凉凄楚,感人至深。又如,1943年3月秦翠红在玉茗春票演,也是还未开演即告满座。曲艺评论家戴愚庵还为秦翠红题了七言绝句,发表于1944年1月15日出版的《游艺画刊》八卷二期:“燕赵悲歌乐府珍,黄钟独唱属天津。靠山王位如淮水,直到如今犹姓秦。”赞美之意,流淌于字里行间。可是这样的优秀艺人又是什么结局呢?

1943年10月31日,秦翠红忽闻一令其震惊的消息,比她大8岁的“悲调大王”高五姑因晚年不能登台,冻饿死在“三不管”街头,她得了消息连忙去买寿衣、殓具赶到“三不管”,可是人已经被扔到乱葬岗,无处找寻。听说人被拉走时被乞丐扒光了衣服,身上一寸布也没有了。秦翠红回到家中,茶饭不思,大病一场,精神和身体受到严重摧残。1948年,秦翠红愤然离世。这就是旧社会艺人的悲痛结局。

在旧社会,与马三立搭档的“捧哏”演员是刘宝瑞,可是他们为什么“裂穴”呢?咱下篇讲。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