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周永乐:消失了的城市味道

 zdjphoto 2019-03-21

消失了的城市味道

周永乐

上海西餐厅“天鹅申阁”厨师

聂其璧之孙

  我是一个炸了无数块猪排的人。

  很多人不能理解,炸猪排为何对上海人如此重要。这是因为上海人热衷于吃西餐,觉得这是一种小资的体现,所以炸猪排成了上海西餐中的名菜。老上海西餐是黄金年代的产物,曾一度是上海“摩登时代”的象征。用上海人自己的方式去烹饪西餐,承载了一代老上海人的记忆。

  三年前,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的导演找到我,希望我能拿我的炸猪排录一期关于老上海西餐的视频。我虽然很开心,但我心里很没底,“做炸猪排的人这么多,我也不是最出名的,为什么会选我呢?”其实炸猪排是有诀窍的,就是“过三关”——猪排敲打之后,过蛋清、面粉,再过蛋清、面粉,最后过蛋清、面包糠。很多人已经不这样做了,我还是坚持这个做法。

  我出生在一个带着光环的家庭。我的奶奶是聂其璧,她是曾国藩的外孙女,上海道台聂缉椝的幼女,结婚时宋美龄为她做傧相……奶奶是一个比较摩登的上海女士,虽然生长在一个很传统很闭塞的家庭,却她从不遵循家训,喜欢西式的东西,喜欢追好莱坞明星……

▲周永乐和奶奶聂其璧

  我是家里最小的孩子,所以比较受宠。奶奶经常会带我去一些西餐馆,并且教我许多餐桌礼仪。像如何用刀、叉;如何按照顺序吃西餐;汤喝到最后一定要把碟子往外翻然后继续喝;不喜欢的菜可以不用去吃,服务员会把菜撤走。当时觉得出去会有东西吃,就很开心,在西餐厅里,我感觉周围的叔叔阿姨都非常时髦,餐厅的氛围也非常安静。所以从小我就接受了西餐的文化。

  另一方面我的家里规矩很多,小朋友做事情都要看着钟表来规划时间,而我唯一可以逃避大人视线的做法就是去厨房,既可以逃避掉繁琐的功课,还可以帮着大人削削土豆皮、调色拉酱,最关键的是在这里还能找到吃的。

  在我10~20岁的时候,这些习惯无形中影响着我。20岁之后,我到了美国学习工作,在美国生活的17年里,我一直回忆小时候的一切,包括那时候奶奶带我去吃的上海西餐的味道。直到1999年,我回到中国,那时候上海还保留着像“红房子”这样的老字号餐厅,但是那个味道已经不复存在了。

  有一次爸爸对我说:“既然你这么喜欢做菜,喜欢上海西餐的味道,你就自己去开一家餐厅。”于是,2008年我的天鹅申阁餐厅开始营业了。因为怀念小时候天鹅阁带给我的感觉,“申”则是代表了上海,我的餐厅才取名“天鹅申阁”。经营初期,我请了法国厨师来做,但是始终达不到我的要求,我的目的就是要重现老上海西餐的味道和记忆。百般无奈之下,我只好亲自下厨。

▲原“天鹅阁”西餐厅

  我在美国的时候,遇到了一位很出名的法国厨师——丹尼尔,后来丹尼尔成了我的老师。以前我爸爸在做菜的时候也会把菜名等做个简单的记录,再加上我对那个味道的回忆,包括很多上海“老克拉”会给我指点,告诉我哪个菜的味道像,哪个还差一点。经过十年不停地复制、回忆,现在的菜味复原已经达到80%。因为这些老食客的要求和挖掘,我的菜单也越来越厚。

  天鹅申阁汇集了那些老上海传统西餐厅的经典招牌菜。常常有老食客对我说,“你这里的味道,和我四十年前吃的一模一样。”与当年天鹅阁一样的材质,一样红白颜色的搭配,一样的窗帘、美式座椅,ART DECO风格装饰,让这里充满二三十年代上海风味的情调。

  “从小到大,我最深刻和美好的感情都在这座城市,我爱它,所以我想通过味觉来留住一座城的回忆,让那个年代的人能找回消失的好味道,也让现在的年轻人能接触到这些有故事的食物,这让我觉得非常的有意义。”

请聆听他的故事


《我们正青春》

1月17日  18:30丨20:00

东方财经·浦东频道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