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原创科普】远离结核病,需要我们做哪些

 渐近故乡时 2019-03-22

发热、咳嗽、咳痰,是呼吸道疾病常见的临床症状,几乎每个人都经历过,可能是“感冒”、“支气管炎”、“肺炎”等,还有一种疾病一定不能忘记,它是几千年来人类健康的长期掠夺者——肺结核。结核病并未离我们远去,通过下面几个真实的病例大家不妨体会下。

病例1

29岁,青年男性,2月来节食减肥,10天前出现发热,体温39°C,伴有畏寒、寒战,夜间盗汗,查血常规提示白细胞、中性粒细胞轻度升高,诊断“支气管炎”,服头孢类抗生素3天效果不佳;再次就诊时复查血常规:白细胞、中性粒细胞较前有所增加,胸部X线片提示“右上肺肺炎”,使用左氧氟沙星后体温降至正常。但仍有盗汗、乏力,查胸部CT检查发现:双肺多发小结节影及渗出影,右上肺空洞。怀疑肺结核可能,行结核分枝杆菌γ干扰素释放试验,为阳性。来我科住院,支气管镜检查提示双侧支气管炎性改变,右上肺支气管肺泡灌洗液送检病原学检查,结果提示:结核分枝杆菌核酸 阳性。诊断为肺结核,开始抗痨治疗。

病例2

21岁,男性,3天前着凉后出现发热,伴头痛、疲乏,无咳嗽、咳痰,化验血常规是白细胞、中性粒细胞正常,血沉增快。胸部CT检查发现双肺多发结节影、斑片影、树芽征。患者无咳嗽、咳痰,入院后给予高渗盐水雾化诱导痰,送检病原学检查,结果回报:结核分枝杆菌核酸阳性。诊断为肺结核,开始抗痨治疗。

这两个病例看上去起病都比较急,从症状上与“上呼吸道感染”、“肺炎”也非常相似,往往容易忽略肺结核的诊断。实际上这两位患者的病程绝不仅仅只有10天或3天,从影像学上推测应该有数月了。结核感染症状多呈慢性表现,非常隐匿,在机体免疫系统足以“抗衡”结核杆菌的侵犯时,可以没有任何症状,一旦“着凉”、“劳累”、“节食减重”等免疫状况受损,则可显现出结核感染症状来,比如发热、咳嗽、咳痰、乏力、周身不适,这种情况下往往被当作感冒、支气管炎、肺炎,不加鉴别的使用抗生素会使病情暂时“好转”,实际上造成了肺结核的诊治进一步延迟,肺结构的逐步破坏和对周围人群的传播。下面一个病例比较完整的显示了在免疫力正常的人群里,肺结核的延迟诊断可达近1年。

病例3

29岁,青年男性,11月前在单位体检时发现“肺部阴影”,无发热、乏力、咳嗽及其他不适症状,未予重视,未进一步诊治。2月前间断“感冒”2次,当时咳嗽、咳黄痰,时有痰中带血丝,不发热,无乏力、盗汗等不适,自行应用药物治疗后好转。4天前患者突然咯鲜血3-4口,并出现咳嗽、咳少量白痰,血常规提示白细胞、中性粒细胞比例稍高。胸部CT提示肺结核可能性大。查痰抗酸涂片阳性、结核分枝杆菌核酸阳性,诊断肺结核涂阳,予四联抗痨治疗。

这一患者从无症状肺部阴影到咯血,历时近1年,明确诊断时已经是双肺病变,痰涂阳性,在他确诊前正常工作、生活,这造成了多少例传播实在是细思极恐。

人群对于结核菌普遍易感,不仅是健康人群,各种基础疾病者更是结核病高发人群,比如HIV感染、2型糖尿病、尘肺、支气管扩张、慢阻肺、肿瘤及一些风湿性疾病等。我再通过一个例子来说明。

病例4

58岁,男性,长期大量吸烟史,诊断慢阻肺,吸入糖皮质激素及支气管扩张剂治疗,既往患2型糖尿病,20年前发现右肺钙化灶,2月来纳差、体重下降,1周来咯血,为整口鲜血。收入院,胸部CT示右上肺钙化灶变为空洞影,留痰送检病原学,结果回报为抗酸染色阳性、结核分枝杆菌核酸阳性,诊断为继发性肺结核,开始抗痨治疗。

在这个病例中,患者本来有一个陈旧的钙化灶,2型糖尿病造成全身免疫力下降,吸烟、慢阻肺等引起局部粘膜屏障破坏,最终导致陈旧病灶的“活动”。这其实不是罕见情况,据估计,单2型糖尿病这一个危险因素可使得结核病发病风险增加十几倍。

在这几个病例里,我们谈到了结核分枝杆菌γ干扰素释放试验、胸部钙化灶、痰抗酸染色阳性、痰结核分枝杆菌核酸阳性。要充分理解这些项目的意义,需简单了解下结核病的发病机制。所有人对结核普遍易感,也就是说,肺结核的密切接触者都容易感染结核菌。据估计,我国近20%人口感染结核。结核感染后不一定都会发病,大部分(约90%)的结核感染者终身不会发生结核病,剩余10%可能会罹患结核病(图1),这其中又有部分患者可自愈,在肺上留下“钙化灶”、“索条影”等标记。有肺结核密切接触史者可行结核菌素试验(PPD试验)或结核感染γ干扰素释放试验(IGRA),以此判断是否感染了结核,并行胸部X线片或胸部CT、痰液病原体检查等判断是否患结核病。痰抗酸涂片、分枝杆菌培养等是传统的检测方法,痰分枝杆菌核酸检测是近些年来快速发展、广泛应用的较快速便捷的手段。但每项检查受机体状态、疾病进程、检测手段本身局限性等影响,需在专业医师的判断下准确诊治。

图1. 结核感染与结核病

结核疫情依然非常严峻。我国结核病病例数占全球总例数的9%,结核病总人数继印度后为全球第2位。WHO 2017全球结核病报告显示,我国结核病年发病率64/100000,部分地区发病率高达1000/100000,全国每年新发病例895000例。结核病是全球第九大致死性疾病,是感染性疾病中引起死亡人数最多的一种。因此今年3月24日——世界防治结核病日,WHO的主题为“IT’S TIME!”,确保向全世界提醒,要紧急采取行动,终结结核病流行。

结核病是可以被战胜的。结核病曾肆虐全球,我们的邻国日本,也曾经是高负担国家,发病情况与我国相当,而现在他们的发病率是我们的1/5,美国、欧洲更低。这需要包括每一位公民在内的社会各方面的共同努力。

结核病是可防可治的。每一位咳嗽的患者自觉带上口罩是最经济有效的办法。尽早诊断并开始有效治疗可以避免肺结构、功能不可逆的破坏,减少人群中传播。肺结核的密切接触者,应积极、主动就医完善相关检查评价是否感染、是否患病,能更早期的发现结核病,甚至可在出现症状、开始传播前启动治疗。结核感染者中免疫低下易发病者,可在发生活动性结核前对潜伏感染状态进行预防性化疗。

肺结核是法定传染病,一旦诊断或疑似肺结核,应就诊于结核专科医院、结核病防治所或结核病定点医院的结核病科。治疗策略为WHO推广的督导短程化疗(DOTS),用药多采用利福平、异烟肼、吡嗪酰胺、乙胺丁醇等联合方案,规律、足量、足疗程可保证治疗效果,减少复发、耐药。当然亦需根据结核菌的药物敏感性、患者的基础状态及肝肾功能等个体化调整用药方案。治疗过程中一方面需监测治疗效果,如痰菌阴转情况、影像学情况等,另一方面也需监测抗结核药物的不良反应,如过敏、肝损害、视神经炎等。


作者:中日医院呼吸中心 崔晓敬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