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5、中华传统文化中“性”的哲学思想——再谭《中庸》

 山佳国学谭 2019-03-22



5、中华传统文化中“性”的哲学思想——再谭《中庸》

    《中庸》开篇接着说“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在这里又提出了第三个非常重要的哲学思想,那就是中华传统文化中“性”的哲学思想可以说天(宇宙)下包括天在内的万事万物,都是有区别于其它事、物的“性”。这个“性”可理解为是:一个事物区别于其他事物的,决定这个事物是这个事物的“性质、本质、本性”,也就是《中庸》下文提出的“大本”的哲学思想(下文详谭)。如:生物与非生物性质的区别;植物与动物的“”区别;鱼、鸟、虫、兽的“性质”区别;人与动物的性质”区别等。这些事物的“性质、本质、本性”又都是由各自不可改变的“天命”所决定的。正可谓是“天命之谓性”。正因为如此,“天命”决定了天下所有生物的生存之道,由“天命”决定的意义就在于:任何事、物都不可改变,由天命所决定其的特“”;因此,任何事、物都必须遵循其特“”生存,也就是率性”。这就是任何事、物的生存之道。否则,就是死亡之道,毁灭之道,失败之道。正可谓是率性之谓道;”如:鱼选择了大海、鸟选择了蓝天、兽选择了深林等,可以说生命就在于选择中。

    在人类社会中同样是这样。往细了分析,人与人的性质”可细化成为禀、本性、性格也就是个性的不同,如有的性直、性慢、性急、性稳、刚、性弱、性温、烈等不同的禀性,决定了人就有天真、老成、耿直、圆滑、刚强、软弱等性格表现的区别。因此,在面对这同样的生存、生活环境中的选择上就有所不同,甚至于大相径庭。如此不同禀性人的率性而为,就会走出不同的人生之路,就会有着不同的“命运”。因此,有句俗话说得好“性格决定了人的命运”。这正是“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的哲学思想。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