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坚持节水优先 强化水资源管理——吴江水资源治理综述

 吴越尽说 2019-03-22
      每一滴水,上至天空,下至土壤,贯穿人类生活的每一个瞬间。吴江,与水的关系更是千丝万缕。

      翻开吴江的地图,淡蓝色的区块星罗棋布、交错连接,水如同血液一样流淌到江城的各个角落,在居民生产生活和地区生态环境建设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因此,吴江也被誉为“千河百湖之城”。据统计,全区共有河道2600多条,湖泊319个 (50亩以上),其中列入江苏省保护名录的湖泊有56个,水域总面积267km2(不含太湖水面积84.2km2),占全区总面积的22.7%。

      又到一年“世界水日”,又到一届“中国水周”。借此良机,让我们再次借助自然之力,护绿水青山。


贯彻长三角战略 推动一体化治水

吴江区水务局局长 胡明忠


      吴江区地处江浙沪两省一市交会的黄金腹地,在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国家战略的大背景下,区位优势日益显现。

      作为典型的江南水乡,“水”成为长三角人居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的天然纽带。2018年,吴江区积极抢抓历史机遇,顺势而为、趁势而上,突出地域相连、水网相通的水乡特色,在河湖治理上先试先行、做好表率,与相邻的浙江省嘉兴市秀洲区建立联防联治机制,共聘联合河长,开创跨省联合治水的新模式,有效解决了边界河湖责任认定不清、信息沟通不畅、执法行动困难等问题,变“三不管”河湖为“联合管”河湖,边界区域水环境水平得到了显著提升,受到了媒体的广泛关注和上级的充分认可。

      2019年,吴江区将继续准确把握角色定位,当好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的积极拥护者和坚决执行者,进一步优化联合治水的格局,在与浙江秀洲区建立联合河长制的基础上,扩大跨界治水范围,深化联合治理机制,将两地、双边联合治水拓展到与上海市青浦区、浙江省嘉兴市嘉善县、桐乡市等区县之间的多边联合治水,成立长三角区域一体化治水联盟,从河湖水系规划、治水项目协同等方面加深沟通协作,共同解决区域内水安全、水生态、水环境问题,形成“上下游一盘棋”的治水新格局,为从治水向交通、教育、卫生、生态全面推进,实现长三角更多层面的一体化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2019年3月22日是第二十七届“世界水日”,3月22日—28日是第三十二届“中国水周”。联合国确定 2019 年“世界水日”的宣传主题为“Leaving no one behind”(不让任何一个人掉队)。我国纪念 2019 年“世界水日”和“中国水周”活动的宣传主题为“坚持节水优先,强化水资源管理”。

      主题宣传画一套两张,紧扣今年宣传主题,选取生活、农业、工业、生态等各类节水图片和强化水资源管理、加强依法治水等方面的图片,通过创意策划,形象直观地展现了坚持节水优先、强化水资源管理的重大意义和根本举措。


多措并举共绘“绿水青山”


      吴江河流纵横、湖泊密布,是典型的江南水乡风貌。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尤其是
工业化城镇化建设的大步迈进,吴江的河湖环境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巨大压力。为适应河湖保
护新需求,近年来我区积极探索河湖管护新思路、新方法,通过推行河长制改革、实施河湖
长效管护、开展黑臭河道治理、加强河湖“三乱”整治等举措,使得水体环境大幅改善。

      “有事找河长”成治水新名词,2017 年,党中央、国务院将全面推行河长制作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一项重大制度安排。同年5月,吴江召开全面深化河长制改革工作动员部署会,引“河长制”活水,涤荡千河百湖。经过近两年时间的努力,区、镇、村三级605位河长责任得以层层压实,累计开展巡河 23497 次,召开各类河长治河会议 1191次,报送信息 737 次,处理工单 41 项,完成“一事一办”工作清单858项,完成率100%。

      管护河道单单依靠政府力量是远远不够的,需要全民参与达到最大治理效应。2017年12月初,区河长办公开向社会招聘“民间河长”,号召市民共同参与治河、护河,并最终遴选出了47名热心公益且对吴江河湖有一定了解的市民,向他们颁发了“民间河长”聘书。这是吴江区河长制工作首次融入“民间”力量,而后在此基础上,全区逐步建立起了“两代表一委员”、志愿者公益团队、社会热心人士、邮政护河邮路和团员“河小青”五大民间河长体系,聘任河道“检察官”,动员各方力量参与治河护河。

      因管护职责不清、管理信息不对称、执法行动难开展等问题的限制,跨省交界河道一直
是吴江水环境治理的盲点和痛点。去年11月28 日,吴江与秀洲区联合举办“长三角区域(秀洲—吴江) 治水一体化再深化推进仪式”,打破行政藩篱,共聘联合河长,共治交界河道。以此为基础,吴江又及时总结经验做法,与其他跨省交界县市区建立联合治水机制,设立联合河长公示牌,实现区、镇、村三级河长有效对接。据统计,目前共有178名联合河长上岗到位,开展联合巡河920多次,共同推进河长制“一事一办”工作清单落实,推动长三角区域治水一体化。


整治黑臭河道改善人居环境


      水体黑臭是百姓反映强烈的水环境问题,不仅损害人居环境,也影响城市形象。按照苏州市明确的“到2018年底基本消除城镇黑臭水体,2020 年底基本消除城乡黑臭水体”的总体目标,吴江狠抓落实,精准施策,全力以赴让“母亲河”摘掉“黑臭帽”。

      前年开始,区政府牵头组织水利、住建、环保等单位,对各区镇在推进黑臭水体治理工
作中存在的制约性因素进行分析研究,并通过联合督查、通报的形式,督促各区镇加快推进
在建工程,确保完成治理任务。至2018年,全区共完成城镇黑臭河道整治 139 条,2019 年计划重点治理农村黑臭河道42条共计33.81公里,确保今年年底全域基本消除黑臭水体。

      黑臭河道治理无法一蹴而就,需要运用系统化思维稳步推进。去年,吴江成立了以治违、治污、治隐患为重点的“三治”工作办公室,各区镇也相应组建“三治”办,抽调各部门业务骨干集中办公,太湖新城等区镇明确将黑臭水体治理工作放在“三治”办扎口,解决了原先多部门分别治理,各扫门前雪的问题,在推进黑臭水体治理,特别是拆违等方面的工作中,取得了显著成效。

      此外,吴江还借助科研院校的力量,为全区黑臭水体治理出谋划策,同西交利物浦大学签订了苏州 (吴江) 水生态文明研究中心委托运行协议,通过举办各类生态环境会议,邀请来自各所高校的国内外专家学者为吴江区黑臭水体治理建言献策。


水行政执法还原岸线原貌


      河湖水环境问题表现在水里、根子在岸上。其中河湖乱占、乱建、乱排等“三乱”问题尤为突出,不仅侵害河湖水利工程安全,更危害河湖生态健康。

      2017 年 11 月,吴江组织开展河湖“三乱”专项整治行动,对各地发现的相关违法违规行为予以严厉打击,整治对象主要为列入省政府批准的 《江苏省骨干河道名录》 和 《江苏省湖泊保护名录》 中的河道、湖泊以及饮用水水源地一级保护区、二级保护区和准保护区。

      至去年年底,吴江累计清除太浦河、苏南运河等重点水域违规住家船1000多条,清理整治“散乱污”企业9000多家,并成立太浦河水域地笼网清理专项行动工作领导小组,联合依法清理太浦河水域地笼网及辅助设施,基本实现了“削减存量、遏制增量”的阶段性目标。

      为全面贯彻落实各级生态环境保护决策部署,对全区中央环保督察“回头看”反馈问题举一反三,去年 7 月至 10 月,吴江开展了河湖生态环境突出问题专项整治行动,集中对全区涉水违法建设行为,河湖违规设障,破坏水利工程,河湖周边区域固废非法贮存、倾倒和填埋,“12345”热线涉水投诉举报未完成问题,违法违规设置的入河排污口,河湖清淤排泥场等水生态环境问题进行全面整治。相关整治工作还纳入了各区镇“三治”工作、“一事一办”工程等统筹推进。坚持全局思维,统筹好整治人力物力,及时拆除涉水违章建筑,处理围湖造地等侵占湿地和生态保护红线行为,恢复河湖原状。


真抓实干实现长效管护


      河道和湖泊内水葫芦等漂浮物集聚,不仅会使得本地水生态环境破坏、水质恶化,更会导致河道堵塞。2018 年初,吴江开展了全区“水葫芦”集中打捞清除行动,利用一个月时间,投入资金2000万元,一次性清除水葫芦超过10万吨,而全年累计打捞水葫芦超过40万吨,并落实保洁经费7000万元,建立了专职保洁队伍。

      为切实加强对河道养护管理的监管考核,吴江还组织人员认真开展定期检查和日常的巡查
工作,至目前全区累计巡查7504条次,发现解决问题1320条次,各区镇河道管理部门对排查管辖范围内的问题河道,及时进行整治。同时创新护河模式,启动“护河邮路”,利用邮政投递网络,由邮递员对河道管护情况开展第三方检查考核,考核结果与外包公司管护费用直接挂钩,不断提升长效管护水平。

      此外,吴江还进一步加强交通干线沿线绿化及环境整治工作,确保按期、优质完成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市政府下达的整治任务,2018年对沿线95条河道进行提档升级,对沿线432条河道进行保洁全覆盖,落实专业化保洁队伍和保洁人员,实现长效管护。


农业水价改革走出“吴江经验”


      2017年,吴江把同里北联村列为试点,迈出了农业水价改革的第一步。通过思路创新,吴江从健全改革机制、科学核定水价、精准计算补贴、组建用水合作组织、加强工程管护等方面与各相关部门探讨,积极推进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工作。

      2018 年 3 月初,《苏州市吴江区农业水价综合改革操作细则》 出台,明确吴江水稻灌溉实行单一制水价,核定水稻农业水价为0.085元/立方米。按照 700 立方米/亩的灌溉定额,每亩额定运行维护成本为 59.5 元,节水近 25%。去年,全区共成立了 80 个农民用水合作组织,639 座灌溉站实现了灌溉用水全面计量,改革区域实现了运行管护考核全覆盖,500 多座灌溉站完成了制度上墙、建立台账、立面刷新和维修等工作。

      目前,吴江已从建立组织领导体系、成立农民用水合作组织、完善供水计量设施、明确灌溉用水定额、核定农业用水水价、建立精准补贴机制等方面,逐步形成了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吴江模式。2018年度吴江农业水价综合改革经验做法获得全省推广。

      按照计划,吴江 2019 年将实施改革面积15.63万亩,建立82个农民用水合作组织,实现
改革实施区域末级渠系管理组织覆盖率100%。


您喝的水哪里来?


      吴江目前共有 2 个集中式饮用水源地:庙港水源地和北亭子港水源地 (包含东太湖应急备用水源地)。两个水源地均位于太湖东部,是湖泊型水源地,根据水利部水源地水质安全状况评价体系标准,均为水质良好水源地。

      全区共有两个水厂:吴江第一水厂和第二水厂。其中,第一水厂取水口在庙港水源地,日可供水 60 万吨;第二水厂取水口设在北亭子港水源地,日可供水 30 万吨。两个水源地所在的水功能区为太湖湖体保护区。2020 年,吴江的水质目标为Ⅱ类,水源地所在的水功能区基本维持达标状态。

      另外,2012年吴江建设完成了应急备用水源地工程并投入使用,该水源地常水位时蓄水区水面 379.6 万 m2、蓄水量 751 万 m3,在遇突发水污染事件时,可满足全区居民基本生活用水和特别工业用水14天的用水需求。

      从卫监部门和企业自检数据合格率结果来看,近几年全区出厂水合格率均为 100%,管网水七项及水质综合合格率均为 100%,高于国家水质标准 95%的要求,供水水质安全得到保障。

      为切实保障饮用水源地安全,2015年我区成立水源地管理中心,专门负责水源地保护区内的蓝藻水草常态化打捞、日常巡查和管理等工作;同时会同相关部门对准保护区范围内的村庄实行生态补偿机制。根据 《吴江区集中式饮用水源突发安全事件预警和应急预案》要求,我区每年召开年度供水安全保障会议,定期对各类预案进行演练,实现部门间的应急联动。


每一滴水都值得被尊重

 
 


      身在“江南水乡”,吴江过境水资源量充足,但有效水资源量却贫乏,人均当地水资源量为476.9立方米,仅为全国人均水资源量的1/5,是典型的水质型缺水地区。

      近几年,吴江一直在用后天的努力弥补先天的不足,成为全省节水型社会建设的“排头兵”。目前,吴江拥有节水型载体 159 个。其中,通过重点行业节水技术改造,118家企业成功实现循环用水和再生水回用,全区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达到78.8%,城市再生水回用率达到38.4%,节水器具普及率达到97.4%,灌溉水利用系数达到 0.662。吴江还大力普及社会节水意识,全区建成节水型社区9个、节水型学校32个。

      结合全区产业升级改造,吴江在控污减排综合治理上有一套严格的标准。2016年开始,区水务局牵头对区域内企业实施清洁生产审核,三年间新建多处污水处理厂。去年,城市污水处理率超96%,为吴江节水工作提供有力支撑。


带你认识节水型社会建设“大家族”


      为贯彻落实 《国务院关于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意见》 等系列文件精神,全面推动节水型社会建设,近年来,水利部、工信部、国家机关事务管理局、全国节约用水办公室等部门陆续在全国开展了节水型企业、公共机构节水型单位、节水型居民小区建设工作。

      这些节水载体作为节水型社会建设“大家族”的主要成员,充分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带动行业、单位、居民小区等加强节水管理,推广节水技术,改造节水工艺,不断提高用水效率,为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作出了积极贡献,营造了全民节水护水的良好氛围。今天,就给大家介绍三类节水载体。

节水型企业

建设目标:
      树立一批达到行业领先水平的节水标杆企业,发布行业节水标杆指标,引导企业加强节水管理和促进技术进步,加快转变工业用水方式。

具体要求:
1.完善企业节水管理制度。
2.加强定额管理,向先进水平对标达标。
3.加强用水管网 (设备) 建设,完善用水计量配备和管理。
4.加强节水技术改造,推进节水技术进步。
5.加强冷凝水、冷却水循环利用,推进工业废水处理回用,提高水资源重复利用率,积极努力推进废水“零”排放。
6.增强职工节水意识。

公共机构节水型单位

建设目标:
      到2020年,全部省级机关建成节水型单位,50%以上的省级事业单位建成节水型单位。

具体要求:
1.完善节水管理制度。
2.强化节水日常管理。
3.加快推广使用节水技术和设备。
4.积极利用非常规水源。

节水型居民小区

建设目标:
      到2020年,直辖市、省会城市和计划单列市节水型居民小区建成率达20%以上,其他地
级城市节水型居民小区建成率达到10%以上。

建设任务:
1.开展节水科普宣传。
2.规范用水管理。
3.推广使用节水技术和设备。
(奚沁整理)



区水务局扫黑除恶打出“组合拳”


      开展一轮新的扫黑除恶专项斗争,重点是农村,城市也要抓,对群众反映强烈、问题比较突出的地区、行业和领域,应采取强有力的措施,依法重点整治。扫黑除恶要与反腐结合起来,与基层“拍蝇”结合起来,既抓涉黑组织,也抓后面的“保护伞”。加强基层组织建设,是铲除黑恶势力滋生土壤的治本之策、关键之举,务必把这个基础夯实筑牢。

      围绕一年治标、两年治根、三年治本总蓝图的目标任务,吴江区水利水务系统制定了“扫黑除恶”计划,将以下内容列为打击的重点:

①在水利水务工程建设领域强揽工程、恶意竞标、破坏正常经济秩序的;
②在水利水务工程建设过程中煽动闹事、阻碍施工的;
③在水政执法中聚众拒绝接受检查、暴力抗拒执法、威胁侮辱盯梢执法人员的;
④以非法或暴力手段妨碍正常管理行为的;
⑤为上述违法行为充当“保护伞”的黑恶势力。


发现身边的涉黑涉恶违法犯罪线索,应该如何举报?


人民群众若有提供黑恶势力犯罪线索的,可以通过以下方式举报:
①吴江区监察委员会受理公职人员涉黑涉恶问题举报电话:12388。
② 吴 江 区 扫 黑 办 举 报 电 话 : 0512-63981833, 电 子 邮 箱 : wjshce2018@163.com,信件邮寄地址:苏州市吴江区开平路1000号吴江大厦A座1811室,苏州市吴江区扫黑除恶专项斗争领导小组办公室,邮编:215200;当面举报:举报人可直接到苏州市吴江区扫黑除恶专项斗争领导小组办公室举报,地址:苏州市吴江区高新路787号 (吴江区综治中心一楼)。
③公安机关举报,吴江区公安局受理涉黑涉恶违法犯罪举报电话:0512-63457999。

吴江区水务局扫黑办
2019年3月



举案说法

严禁在河湖内倾倒垃圾、渣土


案件回顾:


      2017 年 3 月,吴江水利系统人员在巡查中发现吴江开发区长安中心河益和路以南至五方港段河水浑浊,疑似有泥浆排放入河现象。经过调查和实地取证,巡查人员在长安中心河东侧的某地产项目开发工地找到了通往河道的这只“黑手”。经过仔细盘查,了解到原来该项目桩基施工时产生的泥浆由胡某负责处理。在外运过程中,胡某投机取巧,偷偷将泥浆排入长安中心河。胡某的行为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 第二十二条的规定。鉴于胡某配合执法工作,按要求自行清理了淤积在河道中的泥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第五十五条第二款并对照《江苏省水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参照执行标准》对该条的设置“违反本法第二十二条第二款,在河道、湖泊管理范围内倾倒垃圾、渣土的,垃圾、渣土在50立方米以上的,处四万元以上五万元以下的罚款”的规定,区水务局对胡某作出四万元罚款的行政处罚。

适用法律:

      《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第二十二条第二款禁止在河道、湖泊管理范围内建设妨碍行洪的建筑物、构筑物,倾倒垃圾、渣土,从事影响河势稳定、危害河岸堤防安全和其他妨碍河道行洪的活动。

      《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第五十五条第二项违反本法第二十二条第二款、第三款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责令停止违法行为,排除阻碍或者采取其他补救措施,可以处五万元以下的罚款:(二) 在河道、湖泊管理范围内倾倒垃圾、渣土,从事影响河势稳定、危害河岸堤防安全和其他妨碍河道行洪的活动的。

案件分析:

      吴江因水而闻名,城区河道承载了防洪排涝、生态景观、沿河居民生产生活用水等功能。
如果河道被泥浆淤积,不但影响河道的生态环境,还严重威胁防洪,危害公共安全。本案件
中,当事人擅自向河道排放泥浆的行为,严重影响了河势稳定、危害了河岸堤防安全、妨碍河道行洪,河道的行洪能力和蓄泄兼施的能力受到影响,洪水来临时会对国家财产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产生影响。执法人员依法对此事进行处理,符合法律法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