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美丽乡村建设 (1)变“个体人”的意识为“公共人”的意识 (2)变“被动者”的意识为“主动者”的意识 (3)变“权力者”的意识为“服务者”的意识 (4)让乡村成为生态宜居的美丽家园,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是实现乡村振兴的题中之义。 (5)用“科学之笔”,绘就美丽天空。 (6)用“转型之笔”,绘就美丽山河。 (7)用“文化之笔”,绘就美丽乡风。 (8)农业强不强、农村美不美、农民富不富,决定着全面小康社会的成色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质量。建设美丽乡村是发展魅力中国的底色,有多姿多彩的美丽乡村,才有气象万千的美丽中国。 主题:电商扶贫 (9)“三农”问题一直是政府工作的重中之重,而发展农村电商能够有效带动产业发展,提高农民收入,缩小城乡差距。 (10)以产业化保质量,让口碑更好。 (11)以规模化降成本,让物流更快。 (12)以企业化提品质,让服务更佳。 (13)电子商务成为推动‘互联网+’发展的重要力量和中国新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推动国家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等方面发挥着先导、纽带作用,更为助力农村发展、农业升级和农民致富方面贡献了一己之力。 主题:新时代“留守青年” (14)年轻人一切都是新鲜的,也因此能听到时代的先声,引领时代的风尚。更多年轻人将梦想照进乡土,广袤的原野也必将绽放出青春的魅力。 可以直接用在分论点的金句: (15)用产业引人。 (16)用环境养人。 (17)用乡情留人。 (18)有美丽乡村,才有美丽中国。想方设法引人才,千方百计留人才才能让新时代的乡村富起来、美起来,让美丽乡村成为年轻人干事创业的美好家园。 主题:基层治理工作 (19)面对纷繁复杂的环境和艰巨繁重的任务,基层治理工作该如何创新?是需要我们回答的一个时代命题。 (20)创新基层治理,要坚持“政策导向” (21)创新基层治理,要用好“民意导向” (22)创新基层治理,要突出“效果导向” (23)“民惟邦本,本固邦宁”。基层是国家治理的“神经末梢”,下好基层治理这盘棋,让治理的难点变亮点,书写好百姓期待的民生答卷。 主题:生态宜居 (24)良好生态环境是农村最大优势和宝贵财富。必须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推动乡村自然资本加快增值,实现百姓富、生态美的统一。 (25)乡村要宜居,房屋规划一定“美” (26)乡村要宜居,生态环境一定“美” (27)乡村要宜居,硬件质量一定“美” (28)建设生态宜居的美丽乡村,决不可能一蹴而就,只有一件事情接着一件事情办,一任接着一任干,才能扎实稳步推进,绘就未来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美好蓝图。 主题:乡风文明 (29)乡风文明建设既是乡村振兴的“硬要求”,也是乡村振兴的“软基础”。加强乡风文明建设,既要传承“老文化”,更要发挥“新能量”。 (30)乡风文明是乡村振兴的“灵魂”。 (31)乡风文明是乡村振兴的“引擎”。 (32)乡风文明是乡村振兴的“晴雨表”。 (33)新风润沃土,田野聚民心。既要让农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更要让农民记得住乡愁。当下,战略已经部署,路径已经明晰,只要把乡风建设放在振兴农村工作的重要位置,就一定能谱写出属于新时代乡村全面振兴的华美篇章。 主题:振兴乡村产业 (34)三农工作,说一千、道一万,增加收入是关键。乡村振兴,讲生态、重乡风,农民有钱最实在。 (35)产业兴旺要以实际为导向 (36)产业兴旺要以意愿为动力 (37)产业兴旺要以政策为保障 (38)农业强不强、农村美不美、农民富不富,决定着亿万农民的获得感和幸福感。我们必须抓住乡村振兴这一历史契机,顺势而为,乘势而上,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 (39)发挥优势,健全政策,在“量”上有保证。 (40) 转变导向,提质增速,在“质”上下功夫。 (41)突破关键,创新技术,在“创新”上做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