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主管运作实务之第二篇第一节:主管人员

 标准HR 2019-03-23

一、定义:用自己所管辖的人员来达成公司所赋予的任务的人。

 主管一定是管理人员,管理人员则并不一定是主管。

管理人员:一个组织中正式负有指挥别人进行工作职能的人员,包括:董事会、总经理、部门经理(主任)、工头、监督人员及要为他人工作负责的人。

主管具备两个条件:

1.有管辖的对象。

2.是一个部门(或车间)的负责人。

二、分类:

1.经营层:总经理、厂长(全局性方针、目标、计划及部门目标、方针的决定与变更)。

高级职员必须有高级职务,但有高级职务的人未必是高级职员,因为企业的流动性大。

2.管理层:经理、主任(根据方针、目标来拟定实行目标或计划,并命令部属实施)。

3.监督层:班组长(将工作分配给部属,命令实施,并给予指导)。

三、主管的设置:

1.依据:组织结构和组织内部联系。

2.原则:

A责权利一致、工作不重复。

B名称统一、命令统一。

C监督幅度适宜、层次不可多、有弹性。

3.职位与职责相对应:领导是主管,主管不一定是领导。

A高级管理策略层:制订方针、方向、目标、策略;发展各种资源;控制和掌握各种情况。

B直线经理层:规划单位或部门工作,提高生产力;规划工作计划;执行生产或服务的执行。

C技术专家层:作工作研究;定义各种工作任务;设定工作标准;评估执行绩效。

四、称职主管与不称职的主管:

(一)称职主管应具备的能力:

1.目标指向力。

2.发现良策能力:能利用他人智慧。

3.组织能力:发现部属困难、鼓励、指正、指导。

4.传达能力:及时详细地传达给所有的部属(决策的错误比浪费更可怕);站在上司的立场上思考;杂务才是组织的大动脉;面对面才是最好的联络方法。

5.触发动机的能力:使部属发挥出全部能力。

A部属不是工具。

B责备或奖励部属要把握时机。

C让部属有成就感。

D要与部属共同制定目标。

E要重视个人接触的重要性(包括人际交往)。

F不能安于现状。

G要运用技巧来激励员工,使其发挥出积极性。

6.要有耐性:

A不要埋没人才,对部属要加以信任,也不要把部属能力理想化。

B干部定目标,部属定方法。

7.自我革新:

A工作才是真正的千里马,在工作发现自己。

B太自信就会失去可塑性。

C人各有长短,要尽量发挥出长处。

D不断地向未经历的事情挑战。

(二)不称职主管的特点:

1.做好人、讲困难。

2.考上司、推责任。

3.欠公平、不传达、不报告。

4.做事不彻底、不协调。

5.不学习、不教导。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