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定义:用自己所管辖的人员来达成公司所赋予的任务的人。 主管一定是管理人员,管理人员则并不一定是主管。 管理人员:一个组织中正式负有指挥别人进行工作职能的人员,包括:董事会、总经理、部门经理(主任)、工头、监督人员及要为他人工作负责的人。 主管具备两个条件: 1.有管辖的对象。 2.是一个部门(或车间)的负责人。 二、分类: 1.经营层:总经理、厂长(全局性方针、目标、计划及部门目标、方针的决定与变更)。 高级职员必须有高级职务,但有高级职务的人未必是高级职员,因为企业的流动性大。 2.管理层:经理、主任(根据方针、目标来拟定实行目标或计划,并命令部属实施)。 3.监督层:班组长(将工作分配给部属,命令实施,并给予指导)。 三、主管的设置: 1.依据:组织结构和组织内部联系。 2.原则: A责权利一致、工作不重复。 B名称统一、命令统一。 C监督幅度适宜、层次不可多、有弹性。 3.职位与职责相对应:领导是主管,主管不一定是领导。 A高级管理策略层:制订方针、方向、目标、策略;发展各种资源;控制和掌握各种情况。 B直线经理层:规划单位或部门工作,提高生产力;规划工作计划;执行生产或服务的执行。 C技术专家层:作工作研究;定义各种工作任务;设定工作标准;评估执行绩效。 四、称职主管与不称职的主管: (一)称职主管应具备的能力: 1.目标指向力。 2.发现良策能力:能利用他人智慧。 3.组织能力:发现部属困难、鼓励、指正、指导。 4.传达能力:及时详细地传达给所有的部属(决策的错误比浪费更可怕);站在上司的立场上思考;杂务才是组织的大动脉;面对面才是最好的联络方法。 5.触发动机的能力:使部属发挥出全部能力。 A部属不是工具。 B责备或奖励部属要把握时机。 C让部属有成就感。 D要与部属共同制定目标。 E要重视个人接触的重要性(包括人际交往)。 F不能安于现状。 G要运用技巧来激励员工,使其发挥出积极性。 6.要有耐性: A不要埋没人才,对部属要加以信任,也不要把部属能力理想化。 B干部定目标,部属定方法。 7.自我革新: A工作才是真正的千里马,在工作发现自己。 B太自信就会失去可塑性。 C人各有长短,要尽量发挥出长处。 D不断地向未经历的事情挑战。 (二)不称职主管的特点: 1.做好人、讲困难。 2.考上司、推责任。 3.欠公平、不传达、不报告。 4.做事不彻底、不协调。 5.不学习、不教导。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