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什么是糖尿病的黎明现象?

 对岸合欢树 2019-03-24

糖尿病是我国排名首位的代谢性疾病。诊断糖尿病以后,首要任务是控制好血糖,但部分患者血糖的控制始终是个难题,尤其是空腹血糖。引起空腹血糖升高的原因众多,黎明现象为其一。那么,什么是黎明现象,又如何应对?接下来,医学莘将为您解析。

什么是“黎明现象”

我们血糖水平的高低主要受两类激素调控:一类是降糖激素,即我们所熟悉的胰岛素;另一类是升糖激素,包括胰高血糖素、儿茶酚胺、皮质醇、生长激素等。升糖激素每日有两个分泌高峰,其中一个高峰就位于凌晨3点至早晨8点。当胰岛素与升糖激素的分泌处于平衡状态时,可将空腹血糖控制在正常范围。当升糖激素分泌过量,胰岛素分泌不足或存在胰岛素抵抗时,升糖的作用强于降糖,导致血糖升高,从夜间一直持续至早晨,出现空腹血糖升高。这种睡前血糖正常,黎明出现高血糖的现象称为“黎明现象”。

如何应对“黎明现象”

出现黎明现象的根本原因是胰岛素分泌不足,或作用不足。所以,如果空腹血糖升高为“黎明现象”引起,使用长效降糖药,如长效胰岛素:来得时、诺和平等,或增加降糖药的剂量,可增强降糖疗效,弥补胰岛素缺乏或作用不足,可有效控制“黎明现象”,降低空腹血糖。此外,有一部分患者睡眠过浅、睡眠中过度紧张,会引起交感神经兴奋,释放过多儿茶酚胺,升高血糖,针对这部分患者,可应用帮助睡眠药物加深睡眠,缓解黎明现象。

综上,黎明现象是睡前血糖正常,由于胰岛素分泌不足,或胰岛素抵抗,引起凌晨降糖作用弱于升糖作用,升高血糖,导致空腹血糖升高的现象。使用长效降糖药可有效控制黎明现象。

感谢大家的阅读!

欢迎大家关注医学莘,了解更多健康知识!

注:文内容仅作为健康科普,不作为医疗建议或意见,不具备医疗指导条件。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