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本书的思想逻辑是从宇宙太极一气开始,先分出阴阳两种不同的状态,并认为阴阳两种状态进行着对立统一的周期生运动。接着以年周期的气候变化为模型,将阴阳二仪分成阴阳四象四种不同的状态。接着又在此基础上,将阴阳四象所表示的周期性过程区分为五个依次相生的部分,并将之命名为少阳春木温生行,太阳夏火热长行,转阴阳长夏土湿化行,少阴秋金凉收行,太阴冬水寒藏行。在大体论述了这五行之间的生克关系之后,在五行的基础上,这一章给五行进一步加经细分,分别表示出阴阳来。只有细分之后,才可以更深入地理解五行之间的关系。
同样是木行,还以年周期中的第一个七十多日为例,都是春木温生行,可是前一半气候状态和后一半气候状态大不相同,前一半时间气候较寒冷,就说木这种生命吧,就会受到更长更多时间的寒冷和逐渐向暖的气候状态考验,质地就坚固细密。就更多地体现出其母行寒水收藏的本性,也有了新的更长远更大的生发气势。而后一半时间里的气候状态较温暖,木这种生命得到的温暖多一些,受到的寒冷状态的考验就少了一些,所以生长中就旺一些,快一些,但缺少了坚固细密性。古人将这种木行的区别,分别作了命名。将在木行前一半时间里生存的生命称之为甲木,将木行后一半时间里生存的生命称之为乙木。
同样是木行所生的火行,同样如年周期中木行之后的七十多日,前一半时间和后一半时间的热度也就是气温高低有很大的区别。很显然前一半时间气温低一些,古人称之为丙火,后一半时间气温高一些,古人称之为丁火。在丙火时段出生的生命,在最初的两个多月晨,获得的火热气候的考验既长又多,所以古人讲丙火是阳火,就如同甲木是阳木一样。而出生在丁火时段的生命,最初两个多月受到的炎热的考验相对短而少,所以古人称丁火为阴火。
同样是火行所生的土行,同样如年周期中土行的七十多日里的气候为例,这一段称长夏湿化土行,前一半的湿热状态是热多湿少,后一半的湿热状态是热少湿多。所以古人将前一半土行称为阳土,后一半土行称为阴土,将阳土命名为戊,实际就是第五行,将阴土命名为己,实际就是第六行。出生在戊土这一时段的生命,最初两个月获得的湿热考验就多就长久,自身形成的适应智慧和能力就强。出生在己土时段的生命,受到的湿的考验更多一些,受到阳热的考验就少一些。生命智慧和能力就会有所区别。
同样是土行所生的金行,同样如年周期中金行的七十多日,前一半凉风初到,后一段凉风厉害了。前一半时间出生的生命,经受了较长时间的凉收过程的考验,形成了古人命名为庚的阳金状态,如金属在这个季节里的自然气候状态下,上面只能形成一些露水,而在古人命名为辛的阴金状态,如从属在这个时段里的自然气候状态下,上面可以结出霜来。所以古人将庚金称阳金,将辛金称阴金。很显然,出生在这种收性凉性不同的阶段,生命获得的考验形成的智慧和能力大不相同。
同样是金行所生的水行,同样如年周期中的水行这七十多日,前一半寒冷还不很厉害,后一半寒冷就特别厉害。所以古人命名前一半时间为阳水行,后一半时间为阴水行。命名阳水为壬,命名阴水为癸。
正因为有了这种对于五行的阴阳区别,我们现在才有了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这十个新名称。因为这正如将年周期分按照次序分成了十个阶段一样,如同将全年分成了十个三十六日多为一月的大月一样。所以这十个名称又成了十个序数。又成了十个等级。
这十个区分五行阴阳的名称就是天干。为什么称天干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