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诗词平仄押韵

 晴空云鹤upevkq 2019-03-27

诗词平仄押韵

诗词的平仄押韵是怎样的

古汉语将汉字分为平、上、去、人四个声调。

平,所指的就是古汉语中的平声字(包括现在汉语中的第一、二声中的大多数)仄,所指的是古汉语中的上、去、入声(相当现代汉语的二、三、四声)。

实际上两套系统的差别也不是很大,虽然记忆并不是问题,适度的了解也是好事,但是目的在于写诗创作而非研究字音,依据现在的字音其实就可以了。

花城出版社的《诗词格式谱点》(王庆凯)这本书适合入门,简单易懂,不过有些地方不够全面,特别是词牌每个只给一体。

但从基础学的话够了,可以以后深入研究时再用别的书。

还有天津人民出版社的《诗词曲格律纲要》(涂宗涛)的也不错。

等你稍微熟悉一些后就可以看王力的《诗词格律》,王力可以说事现在的诗词格律第一人,他的书都是讲这些的,不过有些生涩。

还有一本《禅心剑气相思骨》也是诗词入门的。

这些书建议你在网上购买,那几个有名的买图书的网站,我就不说了,避免做广告的嫌疑

诗词中的押韵和平仄是怎么一回事?

学习格律就不能不了解汉字的四声及平仄。

简单的说,四声及平仄就是汉字发音的抑扬顿挫。

至于是怎么出现的,就只能说是古人在经过长时间的写作以及对汉语发音规律的总结出来的。

我们现在所说的“平上去入”的古音划分是到了齐、梁时期才被文人发现的。

“平上去入”构成了古汉语的四声,平声包括阴平、阳平,分别对应现代汉语普通话的1声和2声;上、去、入合起来叫仄声,上、去声分别对应现代汉语普通话的3声和4声,入声在现代已经消失,被划分到其他的三声中。

因此: 古代汉语中:平声即平声, 仄声:上、去、入声现代汉语中:平声:1、2声, 仄声:3、4声。

1、规则 (1)每两字为一个节拍段,五字句形成2/2/1/和2/1/2/两种格式,七字句则是在五字句前加上一个节拍段,形成2/2/2/1/和2/2/1/2两种格式 (2)同句内平仄交替,对句内平仄对立。

如: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3)相邻两联中,前一联的下句和后一联的上句必须平仄相粘(niān)。

如: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双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4)“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这一口诀是指处在奇数位置的字可违拗平仄要求,但处在偶数位置的字必须严守平仄规则。

但须注意,如果一联中出句违拗了平仄规则,则在对句中相应位置的用字就须予以补救,即使用相应的违拗法则。

(如上句中第三字该用平声字而用了仄声字,则在下句中第三字用平声字,而不能死守格式仍用仄声字) (5)古诗中的古入声字须灵活判断,有时可借助方言读音来推测认定,这是因为方言中还保留着很多入声声调。

2、近体诗的平仄常见定式和变式 第一式:五言平起,七言仄起 如首句押韵,应作: 仄仄平平平仄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仄仄仄平平(韵)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韵) 第二式:五言仄起,七言平起 如首句押韵,应作: 平平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仄平(韵)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韵)...

七言律诗的平仄押韵

展开全部 平仄为律,押韵与否为韵,律诗讲究韵律,即既要押韵,又要讲究平仄。

先说押韵的问题,你这首是有点小毛病的。

二四六八句一定要押同一个韵角。

你则是一二句一个,三四五六句一个,七八句一个。

这样押韵是不对的。

另外,颈联和颔联原则是比较讲究对仗,这一点,你做的非常好,非常棒。

先改韵,如果从你第一句来看,亭亭玉荷挽月纱,属于平起入韵(第二个是亭,平声,最后一个字纱,平声,入韵),所以应当是:平平仄仄仄平平。

所以,第一句的平仄也是有点小问题的。

荷和月平仄不对。

当然,平平仄仄仄平平也可改为:平平仄仄平仄平。

如果这样看的话,挽字又不合平仄了。

依此来改全诗: 亭亭玉露挽轻纱,碧叶田田揽夜华。

倩影婆娑染缱绻,沉浮涟漪漫思茶。

氤氲渺渺寒霜重,叠翠斑驳却肃杀。

蛙和蝉吟风浅唱,茕茕孑立心如麻。

这样改完,平仄就没什么大问题了,而且,二四六八也押韵了。

坏处是改的颈联和颔联也不怎么对仗了,你再想想哈。

注:以上的平仄和押韵,是依据今韵来改的。

若兄弟需要依古韵和古代的平仄,咱再一起改哈。

我有事,先走了。

有问题你随时追问,明天上班后,我再解答。

...

七言律诗的平仄押韵

感觉上还是相当有意境的,一下说说几点问题吧。

首先,韵脚存在重大问题,a、an、ang多次换韵,是律诗大忌。

其次,对仗问题,律诗颈联必须对仗,而其他要求则宽松些,单从词性对偶这点来说,首联对仗最为工整,而颔联、颈联都有瑕疵。

(颔联缱绻与音弦对不是非常好,而颈联的虚年的“虚”不能对上青莲的“青”),不过总体来说还是不错的。

接下来是大头,平仄。

本诗的平仄存在比较严重的问题。

按照首句平起平收式,平仄应该如下: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而平起平收式的七律中,格律中出了首联对句和颈联对句之外,一三字都可以不论。

如此,我就稍微改改。

田田荷叶挽云纱,采采莲蓬揽月华。

倩影婆娑舞梅曲,微波荡漾奏平沙。

氤氲霭雾萦青翠,缱绻涟漪锁赤花。

蛙和蝉吟风浅唱,茕茕孑立影只暇。

表示我尽力了,解释一下我所改的吧。

改后的诗首、颔、颈联对仗。

首联根据一三不论,合平仄。

颔联出句仄仄平平仄平仄,采用了五拗六救的手法,合平仄。

梅曲、平沙指《梅花三弄》和《雁落平沙》,是古乐曲,故而算是对偶吧。

颈联合平仄,这句中,缱绻表达水和花很紧密的样子,赤花我觉得有些奇怪就是了。

尾联合平仄,最后的影只暇表示只有一个影子徒劳闲暇却无人相陪的意思。

楼主可以根据自己的想法再改。

大概就这样了,水平有限,欢迎讨论。

七言律诗怎么排平仄押韵

七言绝句押韵:第一种:逢一、二、四句押平韵。

(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 平 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第二种:逢二、四句押平韵,句首不用韵。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 平 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第三种:逢一、二、四句押平韵。

(仄)仄 平 平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 平 平仄仄平。

第四种:逢二、四句押平韵,句首不用韵。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 平 平仄仄平。

你的第一句诗“谁”字开头应该按第一第二种押韵。

可惜韵不对。

谁把清茶煮落红,谁把真情续旧缘平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秋凤拂柳送惊鸿,月照无痕鸣孤雁平仄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古今难堪是离愁,天下谁人不低头仄平平平仄平平,平仄平平仄平平愿将昔情烖梦楼,举杯酒代尽余欢 仄平平平平仄平,仄平仄仄仄平平你的诗基本上是这个格律,很不对。

要改! 而且韵脚是一二四或二四,你的后一首一二三韵了,尾句感觉怪怪的。

除此外,此诗意境还不错 。

展开

诗词平仄韵律

诗词平仄韵律:要区别平仄,就要先懂得四声。

四声是古代汉语的四种声调。

所谓声调指语音的高低,升降,长短。

古代汉语的声调分平,上,去,入四声。

“平”指四声中的平声,包括阴平,阳平二声,“仄”指四声中的仄声,包括上,去,入三声。

按传统的说法,平声是平调,上声是升调,去声是降调,入声是短调,简单来说,区别平仄的要诀就是“不平就是仄”。

在现代汉语四声中,分为阴平,阳平,上声及去声。

古代“平声”这个声调在现代汉语中分化为阴平及阳平,即所谓第一声,第二声。

古代“上声”这个声调在现代汉语中一部分变为去声,一部分仍是上声。

上声是现代汉语拼音的第三声。

古代“去声”这个声调在现代汉语中仍是去声即第四声。

古代“入声”这个声调在现代汉语中已经不存在,变为阴平,阳平,上声及去声里去了。

现代汉语四声声调表为:阴平(第一声),阳平(第二声),上声(第三声),去声(第四声)。

平仄:(拼音:píngzè,英文:level and oblique tones),是中国诗词中用字的声调。

平指平直,仄指曲折。

根据隋朝至宋朝时期修订的韵书,如《切韵》、《广韵》等,中古汉语有四种声调,称为平、上、去、入。

除了平声,其余三种声调有高低的变化,故统称为仄声。

诗词中平仄的运用有一定格式,称为格律。

平声和仄声,代指由平仄构成的诗文的韵律。

平仄是四声二元化的尝试。

四声是古代汉语的四种声调。

所谓声调,指语音的高低、升降、长短。

平仄是在四声基础上,用不完全归纳法归纳出来的,平指平直,仄指曲折。

在古代上声,去声,入声为仄,剩下了的是平声。

诗词的韵律:谈到诗词的韵律,大致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平仄,由南北朝时期的沈约等首先提出,在盛唐以后的格律诗中得到广泛应用,主要是讲究平声和仄声的协调。

二是对偶,在韵文特别是格律诗中,对对偶的工巧是要求比较严的,诗词中一般是句对,在赋和八股文中还有多句对和段对。

三是押韵,指同韵的字在适当的地方(一般是停顿的地方),有规律地重复出现。

这三个方面都来自于汉语语音的特点,就是单音节语素占优势,有声调。

在诗词写作特别是格律诗写作时平仄、对偶和押韵运用的好,运用的自然,可以使诗作增强音乐感,呈现韵律美;运用的不好,用得过多过滥,就会给人以生拼硬凑之感,甚至以文害义,六朝到初唐的骈体就是一个明显的例证。

这是每一个诗词爱好者必须掌握的基本功。

律诗绝句平仄押韵

一、绝句:首先,按照诗歌格律,绝句分为律绝和古绝。

律绝是律诗兴起以后才出现的,而古绝远在律诗出现以前已有(南朝陈代的徐陵主编《玉台新咏》中有“古绝句”的名称)。

其次,按照每句的字数,绝句可分为五言绝句、六言绝句和七言绝句,其中以五言绝句或七言绝句居多,六言绝句很少。

第三,无论是五言绝句还是七言绝句,均为四句诗;分平起式和仄起式。

展开全部二、律诗:律诗是唐朝流行起来的一种汉族诗歌体裁,因格律要求非常严格而得名。

常见的类型有五律和七律。

无论是五律还是七律,均为八句诗;分平起平收,平起仄收,仄起平收和仄起仄收。

三、颔联和颈联:颔联和颈联出现在律诗中。

律诗共分为四联:首联,颔联,颈联和尾联。

颔联:指律诗第二联,即第三句和第四句。

颈联:指律诗第三联,即第五句和第六句。

颔联和颈联在律诗中一般要求对仗。

四、对仗:对仗也称为对偶。

指把同类或对立概念的词语放在相对应的位置上使之出现相互映衬的状态,使语句更具韵味,增加词语表现力。

在律诗中为两两相对。

五、仄起平收的律诗及其颔联和颈联的对仗:以唐代柳宗元的《别舍弟宗一》为例: 首句入韵 《别舍弟宗一》仄仄平平仄仄平 / 零落残魂信黯然,平平仄仄仄平平 / 双垂泪别越江边。

平平仄仄平平仄 / 一身去国六千里,仄仄平平仄仄平 / 万死投荒十二年。

仄仄平平平仄仄 / 桂岭瘴来云似墨,平平仄仄仄平平 / 洞庭春尽水如天。

平平仄仄平平仄 / 欲知此后相思梦,仄仄平平仄仄平 / 常在荆门郢树烟。

此诗中,颔联和颈联的对仗模式:1.颔联:有三个对仗,即:一身和万死,去国和投荒,六千里和十二年。

2.颈联:有三个对仗:及:桂岭和洞庭,瘴来和春尽,云似墨和水如天。

...

古典诗词的平仄声调是什么意思?怎么押韵?

今韵的平声一般指拼音中的一二声。

仄声一般指拼音中的三四声。

出句不可以有孤平,失替,三平尾。

对句也不可以。

在此前提下,遵循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的对字原则,对出平仄。

要遵循句句相对,联联相黏的原则。

在绝句中,24句押韵。

1可压可不压。

押韵的话,一般同一韵母就是一个韵。

huan,gan这样最后一个韵母一样的,也是一个韵。

这里全部是指今韵,古韵今韵不同。

如何创作古典诗歌,平仄和押韵.我们当代人如果创作一首古代诗歌,...

你手头应该有一定的资料,基本的知识你也懂,就不说了。

按格律作诗,就现在来说,是一件艰难的事情,也是充满乐趣的事情,既然喜欢,就要坚持,多写就会熟练,一些字的平仄就会熟于心间。

建议结合平水韵,按《中华新韵》填作,以现在的普通话拼音为主,同时可以有针对地记一些常用的去声字。

如果个别字阴韵把握不准,努力换其他字;押韵时尽可能用同韵字,同韵的难找,可以押近韵。

在玩格律不是太娴熟的情况下,可以在诗歌内容、立意、结构和词语上弥补,毕竟韵律不能代表诗歌的全部。

初学格律者,对自己的要求首先放宽点,这样才不会打击写作兴趣,基本的用韵没有太大的差误就行。

至于是否背下,能背当然好,也不必刻意,我写诗就是边写边学,对不敢百分百肯定的,一边写一边查《诗韵新编》,望共同进步。

附拙作《写博》一首,附庸风雅: 闲时耕就两分田,含笑弄锄八步癫。

在世不说人外话,平生只作里中言。

诗词中的平仄是什么

平仄 píngzèlevel and oblique tones 平声和仄声,泛指诗文的韵律。

平仄是四声二元化的尝试。

四声是古代汉语的四种声调。

所谓声调,指语音的高低、升降、长短。

平仄是在四声基础上,用不完全归纳法归纳出来的,平指平直,仄指曲折。

在古代上声,去声,入声为仄,剩下了的是平声。

自元朝周德清后,平分阳阴,仄归上去,逐步形成阴平,阳平归平,上声,去声归仄,入声取消的格局。

自古平仄失调,平仄和不拘平仄之争是永恒的话题。

平仄在诗词中又是怎样交错着的呢?我们可以概括为两句话:(1)平仄在本句中是交替的;(2)平仄在对句中是对立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