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让思维充满灵动

 段宝艳 2019-03-27


    数学教学是学生思维活动的过程。不论采取什么样的教学模式,目的都是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尤其是思维上的参与。而我班学生以往不爱动脑思考,就愿意做待填之鸭,因此我参与了学校组织的《利用信息技术促进学生数学自主学习的实践研究》的课题研究,取得很好的效果。

 一、利用课件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

 信息技术是学生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的强有力工具,致力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乐意并有更多的精力自主地投入到现实的探索性的数学活动中。在课前我采用课件展示自己家乡的特色或一些身边的相关问题,充分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他们开始学会思考,善于提出问题,并去分析解决问题。在巩固练习中,我注重了把数学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设计趣味十足的数学题,能不断地引发学生的思考,让学生明白数学来源于生活,而学习数学则是为了更好地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如:在讲《鸡兔同笼》时的新课前,我先学生说说一只鸡和一只兔的脚的只数,再利用课件出示例题,让学生读题,分析题意,让学生大胆猜测,进一步激发起学生的好奇心和疑问。

又如:在教学《小数的乘法计算》的综合练习中让学生采用打老鼠游戏和购物来巩固小数的乘法的计算。让学生兴趣十足地参与课堂学习中,在玩中进行练习,这样就比枯燥的计算变得生动、有趣多了。孩子们的学习积极性也提高了,无形中促进了他们的自主学习,减轻了老师的负担。

并且我利用课件让学生在熟悉的现实生活开始数学学习和结束数学学习,让学生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价值。

二、信息技术让学生数学思维充满灵动性

在数学教学中让学生充分参加实践活动,鼓励学生自主质疑,去发现问题,大胆发问。当然数学教育的目标不能仅限于智力或思维能力的发展,而要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让学生掌握有效的学习方式――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第斯多惠曾说:“好的老师是让学生发现真理,而不是传授知识。”在数学课上,教师要把课上得比较精彩,就要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的多功能性设计好教学。

如:在教学《用数对表示位置》时,我利用课件出示座位示意图,让学生观察位置,想一想怎样表示位置更准确,清楚,孩子借助示意图,明确了要面对学生观察、表示,先表示列,列要从左往右数;再表示行,行要从下往上数。弄清了这些,孩子就能很快地用数对表示事物的位置了。

如:在教学《植树问题》时,我先出示例题:在200米的小路上的一侧栽树(两端都栽),每隔5米栽一棵,需要栽多少棵?再让学生动手画一画,也可以化繁为简去画一画,算一算,继而学生进行全班交流,利用展示台把自己的想法汇报一下,接着进一步让学生去研究,总结“两端都栽树”存在的现象,找到求两端都栽树的办法,然后课件逐步出示,使学生感受到两端栽树的过程,在学生的探究中,渗透了数学模型思想。最后引导学生去运用这个方法来推算一端栽树和两端都不栽树的方法。

其实,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在数学课堂中,我能让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可借助课件去观察,去比较,去分析;让学生合作交流,用展示台去展示自己的成果,去判断,去归纳;让学生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体验一些数学的形成过程,感受到数学发现的乐趣。把教师的讲变为学生的学,把一人言变为生生对话,使课堂变得富有朝气,富有活力。在信息技术的调动和老师的引导下,学生们使自己的思考变得更富有灵动性!

三、充分发挥课件的作用

我不但能够合理地利用课件进行有效教学,还结合教学内容设计形式多样的课件。扩充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教学让学生借助“摆三角形”的实验来证明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当学生有争议时,借助多媒体课件演示,当有一组两边之和小于(或等于)第三边时,却不能摆成三角形。新颖而又清晰的课件演示使学生很快明白了:只有当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时,才能摆成三角形。

孔子曾说:“亲其师,信其道。”课堂上,我们还要带甜美的微笑面对学生,用自己的真诚去感染学生,用鼓励的话语去激励学生,用得体的体态语调动学生的热情,让学生满怀热情地投入到学习,把教学艺术发挥得淋漓尽致。

经过历时2年的实验,我班孩子的学习方式有所转变,学会了思考问题,学习成绩也明显地提高了。看来,信息技术对学生数学的自主学习起了很大的促进作用,让学生的思维灵动起来了。我们会再接再厉,既往前行。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