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什么运动对慢阻肺有益?

 还想学习的老头 2019-03-27

慢阻肺患者需要多运动

慢阻肺患者常会感到活动后憋喘、气促,因而减少活动量,但事实上保证适度活动对改善预后有很大帮助。

运动形式

推荐慢阻肺患者进行每周2次专业医师指导下的运动训练,组成应包括有氧训练、间歇训练、抗阻/ 力量训练。运动训练是肺康复中重要的组成部分,而其他方法如药物治疗、无创呼吸机等则配合进行,以达到肺康复效果最大化的目的。

1.有氧训练

在一定强度下,在相当的时间内( 不少于15~20min) 重复同一运动周期的运动,分为上肢有氧训练和下肢有氧训练。

下肢有氧训练是慢阻肺患者运动训练的核心部分。可选择方式包括如快步走、慢跑、游泳、骑自行车等,3~5 次/周,20~60 min/次,持续时间须6~8周,每半年强化1次。运动负荷须达到50%~80% 最大摄氧能力(VO2max)。

2.抗阻/ 力量训练

通过多次、多组有节奏的负重练习达到改善肌肉群力量、耐力和形状的运动方式,主要包括各种循环抗阻训练(中等强度、缓慢重复进行的肢体抗阻训练)和负重训练。通过增加上下肢负荷,增加肌肉体积,重塑肌纤维。包括持器械体操和抗阻力训练两方面,持器械体操多用于上肢训练,常用的有弹力带、投掷、重物阻力训练。

在运动训练组成中有氧训练是基石,而有氧训练联合抗阻/ 力量训练在改善患者耐力和机能方面,比单纯有氧训练更为有效。设计运动训练的种类和强度时应注意个体化,以达到最大的功能获益。

训练的形式

在训练形式上,团队训练优于个人训练。间歇训练采用“运动-休息-运动”方式,低强度、短时间内多次进行,适用于活动量低、体质较弱者。持续训练主要提高患者的运动耐力,适用于病情稳定、体质较好的患者。两种训练能达到同样的效果,但是间歇运动组的患者运动后出现症状少,更易被患者接受。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