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讲: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在练功起始阶段初步感知功法、记忆动作的基础上,要想练功不断提升层次,也必须掌握好相应的规矩。这个规矩的重要组成包括习练要领和熟练技法。 此一阶段进行练功,首先是要掌握好习练要领。在练功过程中,要时刻按照习练要领细心体会每一姿势是否达到要求,也可拿出一个典型姿势专门体验各项要领是否已经做到。练习每一姿势,都要用心感觉身体是否做到中正,重心比例虚实是否已然清楚,是否是以腰为主导,肢体用力顺序是否节节贯穿,形体放松了没有,精神提起来没有,手和脚的位置是否恰当顺遂。如有不合习练要领之处,应即予以修正。如此刻刻留心、势势留意、有的放矢、反复锤炼,方能做到真正合乎练功要求。此阶段练功仍要注意慢而不快,在慢中多磨练、细揣摩、练精细,才能找到感觉、练出成效。其次是要熟练好技法。技法是练功技术与方法的融合,是练功养生进入高层次的实践形态。 健身气功·八段锦的技法既含有身心运动之法,也含有功法姿势之架,还含有演练气韵之动。对于习练者来说,掌握习练要领意味着身心运动之法和功法姿势之架已经是基本掌握,下一步练功重点应放在提升演练气韵之动上。这里的气韵之动,主要是指在练功中要充分体现出本功法的特点、风格、意境和韵味等,其内在实质是对身与心、形与意、气与形、呼与吸、松与紧、动与静、上与下、内与外、升与降、虚与实、养与练等关系的正确处理,表之于外是功法演练中对节奏、虚实、刚柔、形神、劲力等的把握和展现。由此可见,气韵之动是练功由内而外、由形到神、由力度到动律等构成的矛盾统一体。此阶段练功同样需要在实践中反复揣摩体悟,也需要多种途径加深对中国传统文化内涵的理解和感悟,才能逐渐把握形、神、意、气之间的运用之巧和配合之妙,充分理解并体现出本功法的特点、风格、内涵和意境之美。 需要指出的是,此一阶段的呼吸调整,可先结合典型动作按照起吸落呼、开吸合呼的规律进行专门练习,之后再有意识的与动作配合练习,并逐渐形成细、匀、深、长的腹式呼吸。这一阶段的意念运用,已是从单纯注意形体动作,逐渐发展到或体察呼吸与动作的配合、或体察劲力的运行等方面。通过持续不断的练功,此阶段习练者大脑皮质的兴奋与抑制在时间与空间上逐渐集中与协调,特别是对于僵硬、多余动作的分化抑制加强,不仅前一阶段存在的许多错误动作能够得以消除或纠正,而且功法技术将逐渐变得更为连贯、协调、规范和熟练。但是,刚刚建立的功法技术的条件反射还不是很稳固,一旦遇到新的刺激就会出现错误技术,甚至已经建立起来的技术定型还会消失。此阶段的练功,确实是重在反复实践体悟,只有不断掌握强化正确的习练要领和技术方法,使习练者的形、神、意、气能够组合凝固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如此方可在举手投足之间合乎练功要求、体现功法特点和风格,促使身心境界持续提升。 |
|
来自: 培训班背包 > 《运动 舞蹈 瑜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