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19年高考历史不用怕,中国古代政治制度考点的学习其实很简单!

 昵称32901809 2019-03-30

这个知识点涉及到历史时期跨度较长,从汉朝直到元朝。也正因为如此,在近几年的高考中,出题次数较多,涉及的内容也较多。

【考点梳理】

一、中央集权制度的变化发展

汉朝:地方上实行郡国制,即郡县与封国并存。但是,汉武帝时有通过推恩令来解决王国问题。

唐朝:地方上设置节度使,但是在安史之乱后变得强大,中央集权遭到严重的削弱。

北宋:变化较大。

军事上,禁军。政治上:文官担任地方长官,设通判监督;经济上:地方赋税一小部分留作开支,其余的上交中央。

元朝:设立行省制度。设宣慰司管理边远民族地区。

二、君主专制的不断加强

唐朝:三省六部制,三者相互监督,削弱了相权。

北宋:设参知政事、枢密使、三司使,分割宰相的行政权、军权、财权。

三、选官制度的发展

1.世官制:夏商周时,贵族子弟时代继承。

2.察举制:汉武帝时期。是一种自下而上的选官制度,以“孝廉”为主。

3.九品中正制:魏晋南北朝时期。依靠门第,不注重个人才能。

4.科举制:隋文帝时,用分科考试选拔官员;隋炀帝时,设进士科。此后唐、宋、元不断完善。

2019年高考历史不用怕,中国古代政治制度考点的学习其实很简单!

【真题解析】

【2014.北京文综】唐代五代,中央集权大为削弱,扭转这一局面,宋初采取的重要措施之一是()

A.文官任知州B.设三司使C.设枢密院D.施行将兵法

解析: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弄清楚中央集权的含义。中央集权主要是指中央与地方之间的关系,也就是中央政府加强对地方的控制和管理,削弱地方自主性。然后,在逐一分析选项内容是否与加强中央集权有关即可,注意题干给出的年代是宋代。

A选项:派文官任知州,目的是为了防止武将在地方上专权、造成割据称雄,这个措施有利于中央集权的加强。

其他的BC两个选项:设三司使是分割宰相的财政权、设枢密院是分割宰相的军权,这个措施有利于加强君主专制,但与中央集权无关;

而D选项:将兵法是王安石变法的内容之一。 这是一种军队改革,即把禁军从四级编制改为将、部、队三级编制,使兵知其将,将练其兵,其目的是为了提高军队素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