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有事存养,无事省察

 逸香阁居士丽人 2019-04-01

这是静之兄第867篇原创,累计原创160万字

01

大家好,我是静之兄,今天我们来讲《传习录》第36条。

这一条很短,就两句话:省察是有事时存养,存养是无事时省察。这两句话是什么意思呢?

首先我们先来看看什么是省察,什么是存养。省察,指的是反省和检查,就是通过反省检查以发现并找出自己思想和行为中的不良倾向、坏的念头以及错误。存养,出自《孟子·尽心上》——“存其心,养其性”,意思是保持人的本心,扩充人的善性。省察和存养,都是儒家特别重视的修身之法。

其次,我们再来看看什么是有事和无事。有事,指的是待人接物时,无事,则指的是一个人独处、无欲无求时。打个比方,不管我们有没有采取实质性的行为,只要内心但凡思考过如何待人接物这个问题,就属于有事的范围,而如果一个人独处,似乎什么也不想时,就属于无事的范围。从这个角度来看,有事和无事犹如动和静。

把省察、存养、有事、无事这四个概念搞清楚之后,我们就会很自然的得出一个结论:省察是有事时的功夫,而存养是无事时的功夫。这是因为,一旦采取了行动,就要去反省和检查自己的动机、错误,而当一个人独处时,才有条件想办法保持人的本心,扩充自己的善性。这个逻辑似乎没毛病。

02

可是,王阳明却说,省察是有事时存养,存养是无事时省察。意思是说,省察和存养都是一个功夫,有事无事都是一个东西。这就把省察和存养打通了,也把有事和无事打通了。这倒是挺符合王阳明一以贯之的做法:万宗归一。不过,这又该如何理解?

我们看,我们把省察和存养对立起来,把有事和无事又对立起来,就像在它们之间建了一堵厚厚的高墙,把修身的功夫截成几段,显然,这又犯了把道理分开来看的毛病。这样做,相当于在一条河流上建了很多水电站,把水都给截断了,违反了自然之道。这就很可能造成一段河流水量充足、生态较好,而另一段河流则水量匮乏、生态较差,如此一来,不仅水成了一潭死水,水里的鱼就更无法保持生意了。

如今,王阳明把横亘在有事和无事之间的高墙推倒了,不再细分什么有事、无事以及动静,只讲一个功夫,就是精一,也即任何时候,都要去人欲、存天理。这样做的好处不仅简单实用,还浑然一体,从此,精一功夫不分内外,一以贯之。

03

如前所说,有事存养,无事省察,二者都是一个功夫。不过,王阳明这样去提,并非玩文字游戏,而是内涵深意。这是特意提醒我们,忙起来了之后别忘了存养天理,闲下来时别忘了反省检查潜藏在心里的错误思想。

很多人或许有这样的经验:一旦忙起来,往往连饭都会忘记吃,尤其是在做一些紧张、刺激、有成就感的事情的时候,甚至可以几天几夜都不睡觉。这种敬业的精神是不错的,可是,这种透支生命的做法却违反天道,无法长久,很不可取。再说,当一个人满脑子都打了鸡血之后,根本无暇顾及自己所采取的行动是否符合天理,可能会为了达成短期的目标不择手段,如此一来就很容易走火入魔。

有些人则会有另外一种经历:当有事情做的时候,一个人容易保持正面的、积极的心态,对于做事过程中的一些错误,也会及时的改正。这里面有自己的功劳,也有外界的功劳——一旦涉及做事,就会涉及他人,于是他人的监督、督促客观上就会帮助自己改正错误。可是,当一个人闲下来之后,心里就会产生很多的阴暗想法,一些不好的念头就会占据内心,如果不去反省和检查,很容易被这些邪恶的念头控制,从而出昏招、做错事。

04

接下来,有人可能要问:怎样在有事时存养天理,又怎样在无事时反省检查?

有事时存养天理,主要就是要检查一下,之所以做这件事最初的发心是否端正,在做事的过程中有没有偏离发心。这实际上就是要求自己回答两个问题:为什么要做这件事?做的时候有没有违反初衷?

这一点在孩子的教育上尤其有用。前两天,一位朋友跟我说了这么一件事,她儿子的同学向儿子借两百块钱,儿子拿捏不准,于是请她给个意见。她也不知道该不该借,于是问我怎么办?我就问她,她是怎么回复孩子的?她说,当时她没有正面给出肯定或否定的答案,后来她跟老公说起这事,老公就怪她没有抓住机会引导孩子进行财商教育,比如借钱可以,但要写好借条,并且明确还钱时间,不过,对于老公的说法,她并非坚定的支持,总感到其中有些问题,但又说不上为什么。于是问我要如何处理。我说,这个问题其实很好解决,就是回到做这件事的发心上:借钱给孩子的同学,发的是什么心?不借钱给孩子的同学,发的又是什么心?把这个发心的问题想明白了,问题自然不攻自破。我们可以分析一下,借钱给同学,无外乎是想让自己的孩子与同学搞好人际关系,或许也可以借此锻炼孩子的理财能力,可是,我们可能没有想到,孩子的同学毕竟是未成年人,自我管理能力还比较差,如果任其借钱,而又不控制钱的使用方向,就可能助长他不当的用钱,对孩子同学的发展是不利的。显然,借钱给孩子同学的发心仍需进一步端正,端正了发心之后,就可以很快得出结论:这个钱不能借。

05

无事时反省检查,则主要是对闲下来后心里冒出的一些阴暗的想法进行克治,并且把它们的根源挖出来,晒在阳光下,让其无从遁形。阴暗想法的根源,一般都是私欲,王阳明曾经讲过,私欲就像是小偷,只要被人看见,他就会赶紧溜掉。

曾子曾说过,他一天之内要做三次反省,拷问自己,帮别人做事的时候忠不忠?与朋友交往时讲不讲信用?学了知识有没有用出来?如果有不忠、不信、不行的问题,就要深挖为什么会不忠、不信、不行的根,找到躲在后面的私欲,狠狠的盯着它们,用眼神杀死它们。不忠,或许是因为自己想当老大,不服气,或许是受利益驱使,被其他公司诱惑,从而背叛公司;不信,或许是因为自己眼高手低,超越自身能力枉自承诺,或许是为了维护自己的私利而不顾道义;不行,或许是自己都没有吃透所学的知识,或许是知行不合一,喜欢玩表面一套背后一套的把戏。当把自己内心阴暗的私欲找出来,曝露在阳光之下,这些私欲就会消失殆尽。

06

有事存养,无事省察,合起来,其实就是去人欲、存天理这一个功夫。掌握了这一个功夫,就可以无往而无不利,如此说,也就一招鲜吃遍天了。

这简直就是王阳明送给我们的倚天屠龙刀嘛。

附录:《传习录》36

“省察是有事时存养,存养是无事时省察。”

去年今日文章:《静之兄 | 2元赚40万!人工智能将消灭股票投资者?》

静之兄,专注传习阳明心学

建议通过意念关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