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徐赳赳:《现代汉语互文研究》出版

 xianfengdui111 2019-04-02

  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徐赳赳研究员的《现代汉语互文研究》2018年11月由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本书得到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陈平先生为本书写了序。

  现代意义的互文概念(Intertextuality)是保加利亚学者克里斯蒂娃在20世纪60年代提出来的,后来经过巴特尔、里法特雷和福科等众多学者的发展,形成了互文理论。互文理论的核心要点是:任何话语篇章都是在前人的话语篇章的基础上形成的,对任何话语和篇章的理解都应跟有关的篇章建立联系,这样才能真正理解该篇章。最早在文论研究中应用较多,后引入语言学研究。以往对话语篇章的研究,重点放在探讨话语篇章内部的组织规律,也就是探讨句子与句子、段落与段落之间的关系。而互文理论引入语言学研究,从一个新的角度审视和探讨篇章与篇章之间的关系,为语言学研究,特别是篇章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和研究领域。

  本研究的宗旨是揭示互文本质特征,重点探讨互文的形式表现和功能表现,以及应用的条件和领域。研究的语料主要来自人们在实际中使用的书面语。本研究从下面几个方面对互文进行了讨论和探究:

  (1)互文理论形成的历史渊源。本书参考了国外的相关研究,系统梳理了互文理论的形成和发展脉络。互文理论的形成有其自身的条件和背景,按照有话语篇章的地方就有互文现象的说法,互文现象可以追溯到古希腊时代的雄辩术,此后,索绪尔、皮尔斯、埃利奥特等先驱者的思想,对互文概念的形成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此外,对互文理论形成有直接影响的有大家熟悉的巴赫金,从克里斯蒂娃的作品中我们能看到巴赫金的影子。由此可见,互文理论发展的历史就是一个互文的过程。互文理论出现后,沿着解构主义路径、解释性路径和社会—政治路径这三个路径在发展,对文学、语言学、社会学和教育学都产生了重要影响。

  (2)互文类型的探讨。由于“互文”现在还是“一个不定的概念”,因此现在对互文类型的探讨,还是处于初级阶段。人们已从不同的角度,探讨了不同类别的互文。在前人探讨的基础上,本研究主要讨论显性互文和隐性互文,作者互文和读者互文,以及格式互文和内容互文这三对互文,试图从另外一个角度揭示互文的特点和本质。

  (3)互文功能的探讨。通过分析互文在不同篇章构成中的作用,我们主要讨论了三个主要功能:构建篇章的功能,包括共建功能和再创造功能;加强主题功能,包括责任分离功能、体现意识形态功能和提供信息功能;体现修辞功能,包括吸引人功能和拉近距离功能。

  (4)互文的套用。在互文中,有一种比较特殊的表现形式,可以称为套用互文,就是对客篇章进行一些改造,形成新的主篇章。这里讨论的词汇套用互文和句子套用互文跟修辞中的仿拟有些相像,本文讨论的格式互文和事件互文显然超出了仿拟的范围。

  (5)媒体中的互文。从单一媒体和多元媒体两个方面来探讨互文,研究显示不同的媒体有自己一套独特的互文手段。

  (6)翻译中的互文。我们把原文和译文看作是互文关系,讨论的翻译互文有:翻译互文的原则,翻译互文的风格,翻译互文的文体,翻译互文中的意识形态,翻译互文的回译,机器翻译,特殊翻译,等等。

  (7)教学中的互文。互文在教学中有着广阔的应用天地,研究显示从儿童教育、小学教育、中学教育、大学教育都可采用互文教学。

  (8)互文的应用。不同的生活、工作和社会领域在使用语言的过程中,根据各自的特点,形成了不同的文体,而不同的文体又形成了富有自己个性的互文使用方式。

  (9)互文的关系。词跟词的组合是有关系的,句和句的组合是有关系的,“主篇章”和“客篇章”的互文之间也存在各种关系。探究互文的关系能够更加清楚地展示互文的本质。

  (10)互文的实例分析。我们呈现了一个个案分析,另一个是定量统计分析。实例分析旨在通过个案分析和定量分析,揭示互文不同的形式在实际篇章中的使用情况,重点放在研究分布趋势和特点。

  本研究吸取了国内外最新的研究成果,立足现代汉语,将国际的研究成果和汉语的研究有机结合起来。本书适合有兴趣研究互文现象的硕士博士、高等院校的教师和研究所的专业研究人员阅读。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