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作为十三朝古都,是中国历史文化和人类史上一个不可隔断的记忆,史称“西有罗马,东有长安”。 西安从历史烟云中一路走来,带着每个时代的印记和传说,为我们展现了历史变迁和朝代更替的兴衰。 它不仅是一座古老的城市,更是中华文明的发源地。那些耳熟能详的著名人物、故事曾在这里上演,然后再退出历史潮流,兴替中为我们勾勒出这座城市的文明记忆。 自公元前1057年至公元904年,西安曾长期是古代中国的政治、经济与文化中心,是中国古代作为都城时间最长的城市。先后在这里建都的有:西周、秦、西汉、新、东汉(献帝初)、西晋(愍帝)、前赵、前秦、后秦、西魏、北周、隋、唐等13个王朝,历时长达1140年之久。 周幽王烽火戏诸侯 最先在西安建立都城的是西周,周文王姬昌是第一位决定将都城迁往丰的人,即今天西安市长安区马王村一带;文王去世后,其子姬发周武王即位,在沣河的东岸营建镐京(今沣东新区斗门镇一带)并修文王绪业,建立了周王朝。 周王朝经历286年,于公元前771年灭亡。虽然西周灭于周幽王的儿子周平王这一代,但西周衰亡的导火线却是从周幽王开始的。 周幽王本就是一位昏君,因宠信了一位贪财图利而善于逢迎、能说会道的大臣虢石父主持朝政,导致百姓怨声载道。 后来,褒国又为幽王进献了一位美女褒姒,深得周幽王宠爱。周幽王对褒姒言听计从,不惜废掉王后申后和太子宜臼,然后立褒姒为王后,立褒姒的儿子为太子。原太子被废,只好和母亲逃回申国。 褒姒美艳绝伦、天生丽质,却是个冷美人,特别严肃,不爱笑。幽王想尽了办法,只希望爱妃能笑一笑,但始终未能成功。 《史记·周本纪》记载:褒姒不好笑,幽王欲其笑万方,故不笑。 贪恋美色的周幽王,在黔驴技穷的情况下命令下人点燃烽火台。烽火台本是幽王的国都镐京遇险时紧急征召天下诸侯勤王的标志,烽火一起,说明国都有警,各地诸侯纷纷率兵前来救驾。但是各地勤王的诸侯赶到京城,却看不到敌兵。 褒姒看到各地诸侯心急火燎地奔到京城城外又见不到敌兵的尴尬情景,放声大笑。 《史记·周本纪》曾记载:幽王为烽燧,大鼓,有寇至则举烽火。诸侯悉至,至而无寇,褒姒乃大笑。 褒姒一笑,幽王开心极了,觉得很有成就感;可各地赶来的诸侯却满腔怒火,可大家敢怒而不敢言。但幽王并没有顾及其他诸侯的感受,而是变本加厉的玩这种“狼来了”的故事,一发不可收拾。 《史记·周本纪》:幽王说之,为数举烽火。 有大臣劝周幽王,这个玩笑开不得,但他丝毫听不进忠言劝告。以至于后来幽王再举烽火,各地诸侯都不再来救援。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周幽王烽火戏诸侯”。 《史记·周本纪》:其后不信,诸侯益亦不至。 这为西周时代的结束埋下了伏笔,由于申后及太子被废,这让申后的父亲申侯十分恼火,在他的带领下,联合缯国与犬戎,一举攻灭了幽王朝。 幽王被杀之后,诸侯与申侯共同立周幽王原来的太子继位,史称周平王。周平王继位之后,犬戎时时刻刻威胁着镐京。 周平王没有力量保卫镐京,只好选择逃离,公元前770年,将周王朝的都城东迁到洛邑。 《史记·周本纪》:平王立,东迁于雒邑,辟戎寇。 西周的气焰逐渐消散,走向衰败是历史的必然。 虽然第一个在西安建城的朝代就这样消亡在历史画卷中,但在西周这段时间内,由于分封制和宗法制的实行构成了等级阶梯,从而形成了中国封建社会基本的政治制度。 西周时期的西安是如此年轻,它就像是一个孩子刚刚经历了初次成长,它未来需要面对的是更多的风雨~ |
|
来自: 昵称55301288 > 《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