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为什么老师家长眼中的乖孩子,职场却一团糟?

 wsgmail 2019-04-05

编者按: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恶魔奶爸”(ID:lxg-milk),作者恶魔奶爸,36氪经授权发布。

1

来自苏州的乖乖女小江提问:

奶爸你好,我是个刚入职场的新人,最近在沟通上碰见了很大的问题。我对上司说话时非常恭敬谦顺,也细声慢语的,但上司总嫌我说话啰嗦。另一个同事说话的时候就非常急切,态度很不好,上司也会很讨厌他,但总说让我多跟他学学。我就不知道要学什么了。

答:

现实生活里有一个现象,那就是在学校里处处顺利,老师家长眼中的乖孩子,听话懂事,毕业后参加工作,在职场却混的很一般。

相反很多刺头却总是很混的很好。

这是为什么?

造成这个现象的原因非常复杂,不过有一个直接的原因,非常明显,却总是被很多人忽略。

这个原因就是职场和学校里的沟通方式截然不同。

以我个人经验来看,这是导致很多学校里的乖孩子,无法适应职场的直接原因,

也是很多当年的坏孩子,深受上司青睐的主要原因。

职场沟通跟在校沟通,虽然说得都是汉语,虽然也都有普遍意义上的上下级关系,但说话的方式和重点,是不太一样的,因为这两者的环境就非常不一样。

在校沟通,主要是学生向老师沟通。

学校是一个相对稳定的环境,学生的主要任务就是进行自主学习,老师的主要任务则是负责上课,维持校规校纪。

在这样的环境中,其实学生并不需要跟老师汇报什么,因为对于学生碰见的问题,可能老师早就碰见过无数回。而且二者的核心利益并不统一,对学生重要的事情,对老师来说可能是个麻烦,压根不想处理。

对于校园和老师来说,沟通是没必要的,应该尽可能减少。

因为老师的首要目的是教学,把成绩提上去,至于有关学生纪律的事情,真的是多一事不如少一事。成天违反纪律的学生,总共也就那么几个,闭着眼睛都能数出来,成天犯的错误,更是脚指头想都能想得到。所以老师的原则是,只要这些学生不闹得不可收拾,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糊弄过去就得了。

国内的校园老师,有个著名的混账逻辑,很多都喜欢说:苍蝇不叮无缝蛋,一个巴掌拍不响。

本质上,并不是老师真的相信这种混账逻辑,也不是老师心里就比较阴暗,总喜欢从坏的方面想问题,而是怕麻烦。

喜欢违反纪律的学生不太多,而且不好处理,不论怎么处理都很难根治。想要根治校园霸凌和班级纪律问题,需要老师有高超的能力,大部分老师没有,没有那就暂时糊弄下,于是就有了上面那句著名的混账话。

所以对于大部分的沟通,在学校里是尽可能避免的,多一事不如少一事。

除此以外,还有更重要的一点,那就是大部分老师都认为:和学习成绩无关的事情或者意见,最好不要提出来。

给老师打小报告,凡是和纪律相关的,不管怎么样,老师都会管管。

如果是学生找老师沟通自己的独立想法,谈谈对科目的认知,甚至提出疑问,我们这么做有什么用呢?有什么意义呢?

大部分老师是不愿理睬的,因为和学习成绩无关。

好点的老师,会糊弄过去,不好的老师,可能就要严厉的批评教育,甚至恶整这个大逆不道有独立思想的学生了。

大部分老师,信奉的原则就是,除了学习上面,能让学生少做其他事,就少做其他事,得不得到荣誉不重要,重要的是别背锅。

在这样的原则之下,校园里的师生沟通,首先是不被鼓励,其次是不被重视,所以大部分学生,没有沟通能力,更不会也不敢提出独立的见解和疑问。

因为这见解和疑问如果和学习无关,是会被骂的。

所以大部分家长和老师心目中的乖孩子,好学生,都是没有独立思想,没有独立思考能力的,他们不敢也不懂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最好也不要主动发声主动沟通,让老师家长省事,说什么就做什么,乖乖听话,集中精力搞学习才最好。

哪怕聊天沟通,一般也是那种表现的聪明乖巧,说话都是老师家长爱听的“聪明人”,最受欢迎和称赞。

有独立思考能力的人,在学校里一般都不会混的太好。

2

但是在职场上,完全不是这么回事。

职场上,普通员工是不是一定要听上司的话?

是,也不是。

在学校里一定要听老师的话,因为学校最重要的目的是为了应付考试。

考试有教科书,有划定的范围,一切都是已知的,老师们非常清楚,有强烈的自信,按照我说的准没错,最起码可以提分,别的你不要多管多事,不听话就要受罚。

但是职场赚钱,没有划定的范围,没有教科书和大纲,一切都是未知的,所有的生意都是向未知的领域发展。

所有老师都清楚的明白,乖乖听话,起码可以保证你学习成绩及格,没有风险。

但是任何一个稍微有点能力的老板都会明白,乖乖听话,我的战略和意见却未必能保证你一定赚钱,是有风险的,而且有极大的风险的。

在学校读书,如果你听话行动,就能考上大学,几乎不会有风险。

如果你不听话,就考不上大学,就有极大的风险。

在职场上,如果你听话行动,就可能赚可能赔,有极大的风险。

如果你不听话,就能避免损失,没有风险。

这就是老师和老板思考逻辑的截然相反,极大不同。

所以老师一定要求学生听话,

相反老板,虽然一般也要求员工听话,但是如果员工能够主动提出有理有据的独立见解,建设性的意见,改进工作流程,老板是非常欢迎的。

那么在职场上,普通员工是不是应该尽可能避免和老板多沟通?

是,也不是。

在学校里,老师们不欢迎多沟通,还是因为他们清楚的知道什么跟考大学有关,什么跟考大学无关。

但是在职场上,老板们无法知道什么跟赚钱有关,什么跟赚钱无关的。

职场不是学校,学校非常稳定,大纲范围教科书十分清楚,

但职场是一个不稳定环境,无法清楚的划分出什么和工作有关,什么和工作无关。

学生问,老师我们为什么要学这个?

这个跟学习无关,不要多问,学就行了。

但是职场上,如果有员工问,老板我们为什么要做这个,这个有什么用?那么老板是很可能会尽可能解答的,他有义务让员工明白工作方法措施的重要性,从而更好的理解工作。

尤其是员工提出了一些瑕疵和潜在问题时,老板更不会粗暴的认为这和赚钱无关,你赶紧滚蛋。

他真的有可能会认真思考,过段时间给出答案的,甚至赶紧加以改进的。

但凡发生可能会影响整个工作流程的事情,必须立刻向上司汇报,好让上司做到心中有数,早做准备。

而且日常情况下,作为上司,也必须经常了解下属的工作情况,好随时调整工作进展,进行流程把控。

老师不需要了解学习进展,因为教学进度是他安排的,老板却未必能时刻明白员工的工作进展,所以一定要及时沟通。

因此在职场上,最受老板欢迎的人是什么样的人?

1,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人,

2,善于独立思考,对工作提出自己个人见解,并且有理有据的人,

3,经常主动沟通,主动反馈,而不是惧怕老板,不敢沟通,惧怕懦弱的人,

4,平等交流,大方坦诚,尤其是没能力做事需要帮助的时候,立刻及时通报全队,把项目完成,而不是遮遮掩掩,导致最后出大事的人。

具备了上面的独立思考,发现问题的素质能力的人,在学校里就往往是老师眼中的刺头,一旦独立思考,发现有些命题有漏洞,不合理,那么就考不了高分,甚至会带动全班人都反抗不学习,这就没法管了。

在学校里一定要重点打压这种人,哪怕不打压,也是要安抚,掩埋,糊弄,不鼓励这类行为。

但是职场则刚好相反,越能独立思考的人,越会独立工作的人,越善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人,越受上司的青睐,越容易升职加薪。

也正因为如此,跟上司汇报工作时,上司一般都懒得管员工什么态度,只要别太出格就行。

作为下属,但凡能做到,平等尊重,及时沟通,主动性强,上司也就不会在态度上多要求什么。

3

这里要特别注意,现在有些脑残职场电视剧,不是把下属塑造的很有主角光环,各种怼上司;就是一脸谄媚相,好像拍马屁才是升职的唯一出路。

现实生活中,完全不是这回事。

首先,下属的能力再强,也不太可能对上司吹胡子瞪眼。这不仅是工作态度问题,更是做人基本礼貌问题。下属有意见,可以提,但也只能是就事论事,不太可能借机发难,攻击上司。

其次,靠拍马屁升职,那也是不太可能的。在职场中,大家都是靠业绩吃饭,上司弄个拍马屁的人上去,那是给自己的业绩挖坑,将来出了麻烦,上司肯定是要被追究的。

在职场沟通中,真正重要的是内容和效率。

内容主要有两方面,一是日常汇报,二是各种建议。

日常汇报,其实并没有什么特别重要的事情,只是为了让上司了解现状而已,因此,要特别注意内容的排布,让上司能短时间获得最重要信息,提升阅读效率。建议刚入职场的新人,买本《金字塔原理》看看,那里面详细写了如果对内容进行有效排布。

如果是提各种建议,就更要注意方法和效率了。

因为提建议,体现的是下属的个人能力,这对于每个人来讲,都非常重要。

在职场上,如果不主动去曝光自己的闪光点,指望日理万机的上司能主动发现,那无疑是不现实的。因为上司根本不在乎下属能有什么别的潜力,他只要下属能完成额定任务就好。

能让上司注意到下属的机会并不多,提意见就一种很不错的方式。

提建议的时候,不要太担心犯错,但要避免不靠谱。

因为提建议,本身就意味着作为下属,自己在认真钻研工作流程和工作任务,是对个人努力的一种肯定。因此,但凡建议内容不是特别不着调,上司都会持鼓励态度。毕竟听一条意见,也浪费不了多少上司的时间,万一捞到一条好建议,那可是大有裨益。

退一万步讲,就算建议不太对,上司也不会觉得有什么问题,因为上司本来也就没报多大希望。相反鼓励下属多提建议,反而会显得自己很开明。

但是要特别注意——别不靠谱。

像华为那个给任正非写万言信的员工,就属于特别不靠谱的,所以任正非看都不看,直接开除,并且强调,凡是底层员工操心公司整体战略问题的,一律建议送精神病院治疗。

对上司来说,下属能力达不到更高水准,可以理解,毕竟一分价钱一分货。但是如果不靠谱,这就会让上司非常担心,该下属是不是日常工作当中,也会如此不靠谱,搞不好可是会把整个团队拉下水的,不能不防。

提意见的时候,先搞清楚自己的职责,面临的现状和当下的主要问题。只要能搞清楚这些,提出的意见,通常都会比较靠谱,也能充分展示自己的能力。

而不靠谱的意见,一般来说就是没有弄清楚自己的职责,对自己的本质工作没有思考,就操心别人的工作,整个公司大战略的层面,这就特别不靠谱,而且有沽名钓誉之嫌。

最后的最后,一定要牢记,沟通一定要留证据。

职场的沟通,就是所谓的预防式沟通。这主要指跟同事或者老板协作反馈的时候,为了防止日后背锅,以及被人抢夺功劳,一定主动保留各种沟通证据。毕竟万一将来事情搞砸了,肯定是要追究责任的。到时候双方为了推卸责任,难免会各执一词。如果手里有保留下的证据,证明自己该说的都说到了,那会处在相当有利的局面当中。

所以凡事先发邮件,再沟通,沟通好了,邮件整理下要点,发送过去让其确认。

这是绝对的职场工作好习惯。

更不要盲目相信别人说话都算数,让他发邮件,留证据。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