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实生活中,很多人都处于一种“慢性炎症”状态,并且是多种炎症并存,如胃炎、鼻炎、肝炎、肠炎等等。 炎症看似不严重,但如果身体长期处于“发炎”状态,又未得到及时治疗和控制,对健康有很大的影响,甚至会演变成我们谈之色变的癌症。 当人体局部组织细胞受到损伤时,免疫细胞就会被激活,释放炎症因子,并引起局部炎症。因而严格来说,“炎症”不是一种疾病,而是临床上一类常见的病理过程。 急性炎症:以红、肿、痛、热为主要表现,多伴有白细胞增多等。 慢性炎症:是由于致炎因子的持续刺激而造成,病程长,可持续数月至数年。一开始人体可能难以察觉,直到数年后症状加重才被发现。 炎症可以是感染引起的感染性炎症,也可以是由异物、物理或化学因子等引起的非感染性炎症。日常生活中以感染性炎症居多,主要与不良的生活习惯有关。 部分炎症是由细菌、病毒感染所致,即细菌性炎症。比如,在外饮食不注意餐具的卫生,会感染幽门螺旋杆菌,引发胃炎,提升罹患胃癌的风险。 另外,也有研究表明:宫颈癌与人类乳头瘤病毒(HPV)感染有关,鼻咽癌与EB病毒感染相关,肝癌与肝炎病毒感染相关等。 喝酒对肝脏细胞损伤很大,使得由肝脏产生的免疫分子减少,免疫系统功能下降。而抽烟会导致气道及肺部发炎,甚至可能引发肺癌。 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一项研究显示:睡眠障碍和长时间睡不好,都会加重炎症,增加炎症性疾病的风险。 一方面,熬夜会增加人体有毒有害物质的生成;另一方面,昼夜规律被打破,免疫系统内在调控的节奏也会被打乱,清理有害物质的负荷相应增加,进而诱发炎症。 心情郁闷会使肾上腺素、肾上腺糖皮质激素分泌过多,增加细胞炎症因子分泌,导致慢性炎症。 美国凯斯西储大学2009年一项研究发现,长期处于压力境况(或沉湎于过去的压力事件)会造成与炎症相关的蛋白质含量不断升高,从而成为多种慢性疾病的引发因素。 很多人一感冒就自行服用抗菌药。抗菌药物滥用和过量使用可能诱发细菌耐药、导致二重感染、损害人体器官等。 所以,抗菌药一定要在医生明确诊断后才可以吃,不要盲目的自行服用。 国际癌症研究中心(CIRC)一项报告显示,世界上1/6的癌症是由细菌、病毒感染引起的,这些感染便是我们俗称的“炎症”。 通常情况下,炎症是机体对外来刺激的一种正常防御反应,是有一定益处的。 但是,炎症若无法得到有效控制,反复发作就有可能导致癌症 ,也可能因身体防御过度,进而损害健康。在一些重大疾病的发展过程中,炎症反应是其中一个重要的环节。 也许你会认为,炎症到癌只是小概率事件,但即使你躲过了癌症,炎症对健康的危害是肯定以及明确的。 炎症如果发生在关节,会对其造成严重损伤,患者会出现疼痛和僵硬感,例如常见的类风湿关节炎。 血管中脂肪斑块的形成会引发慢性炎症,吸收白细胞,变得越来越大,形成血栓,最终导致心脏病发作。 炎症反应过程,还可能导致神经系统细胞的损伤。随着年龄的增大,免疫系统的调控机制可能发生紊乱,增加早老性痴呆的发生概率。 体重增加、肥胖多表现为血脂、血糖增加。一旦脂肪细胞增多,会分泌更多的炎症因子,使得免疫系统异常活跃,导致脂类代谢异常,进而增加罹患糖尿病的风险。 抑郁可以与炎症互为因果。美国埃默里大学医学院精神病学和行为科学教授安德鲁·米勒表示,慢性炎症的轻微增加也会导致抑郁症风险增大。 面对炎症我们也不要恐惧,炎症是提醒我们要开始关注身体了。只要长期坚持良好的饮食和生活习惯,减少炎症的发作,就能做到与“炎症”和平相处。 美国亚利桑那大学医学教授安德鲁·威尔博士有一个著名的“抗炎食物金字塔”理论。
此外,要减少食用方便面、饼干、外卖等快餐食品,同时要远离烟酒。 平时应注意用餐环境和餐具的卫生,尽量在家中吃饭,少吃路边摊和外卖,聚餐时使用公筷,不和家人共用牙刷,防止幽门螺杆菌的感染引发胃炎。 多饮水,勤排尿,不憋尿;每天更换内裤,注意外阴卫生,以免细菌从尿道口侵入;游泳、旅行时,选择卫生条件好的场所。防止尿路感染而患上膀胱炎、尿道炎。 也可根据自身身体条件,适当选择接种人类乳头瘤病毒(HPV)疫苗、乙肝疫苗等,防患于未然。 运动能使人体吸氧量增多,呼吸频率加快,能强化免疫力,防止炎症因子“任意肆虐”。 每周进行两到三次的有氧运动,每次半小时。健步走、慢跑、游泳、爬山等都是不错的选择。 几乎在谈到每个疾病的防护时,我们都会说到“睡眠”,因为睡眠是人体最好的健康堡垒。所以要保证每天8个小时左右睡眠,避免熬夜,养成良好的生活作息。 压力、倒班工作等都会增加体内的炎症水平。 我们应减少心理的“营养不良”,减少愤怒、忧愁、悲伤,保持平和的心态,用乐观积极来“平衡”免疫系统的活性。 如果有炎症,应及时去医院就诊,不要随便服用抗生素,否则易导致细菌耐药、引发二重感染,甚至出现严重感染时无药可用的局面。 我国著名中医急症学家陈绍宏教授曾提出:'导邪外出、邪有出路、清热解毒'治疗急性炎症;'扶正祛邪、软坚散结、活血化瘀'治疗慢性炎症。且在临床实践中获良效。 多数中药取自天然植物,毒副作用相对较少;中医立足于整体,对于身患多种炎症时,能做到同时调理;中医还有很多宝贵的养生思想,涉及到形体锻炼、饮食起居,情志调节等很多方面。 因此必要时,也可采用中医的方法来帮助调理各种慢性炎症。 本文部分内容来源:生命时报(微信号:LT0385),如存在不当使用,请联系我们。小编邮箱:xufy@igancao.com。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