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专题 | 河南新密李家沟遗址北区2010年发掘简报

 RK588 2019-04-06

郑州地区旧石器时代

考古专题

李家沟遗址位于河南省新密市岳村镇岗坡村李家沟自然村西约200米处,椿板河(溱水河上游)东岸,地理坐标北纬34°33′55″,东经113°31′25″,海拔高约200米。2010年联合考古队以2009年发掘区为基础扩方,对南、北区再次进行了系统发掘,发掘面积约85平方米,其中北区约40平方米,南区约45平方米。(图一)

图一:李家沟遗址地理位置图

一、 地貌、地层堆积

李家沟地处低山丘陵区,黄土堆积发育。椿板河从西北向东南流经遗址西侧。该区域河谷很窄,遗址附近的河流可见二级阶地,系以马兰黄土为基座的基座阶地。李家沟遗址位于河流东岸二级阶地的前缘,高出河面约12米。李家沟遗址北区2010年发掘区的地层堆积可以划分为7层。

二 、遗物

李家沟遗址2010年北区共发现陶片105件,其中第3层2件, 第4层3件,第5层16件,第6层84件,第7层未出土陶片。从文化面貌上判断,第3层陶片系裴李岗文化器物残片,第4—6层陶片文化面貌较为一致,其与裴李岗文化迥然不同,以压印纹夹砂陶片风格为代表,反映的是时代早于裴李岗文化的一种新的文化面貌。

图二:李家沟遗址北区第4—6层遗物平面分布图

根据石制品的类型学及定量统计分析,陶片、动物骨骼的出土情况,地层堆积以及不同层位的埋藏特征:第4—6层出土遗物所反映的文化面貌与第7层有一定差异。第4—6层堆积的形成与水流有一定关系,遗物多出自含料礓石较多的细砂堆积中,遗物包含石磨盘、陶片、动物骨骼及人工搬运的石块,各层之间差异不大,记为上部文化层(图二~图五);第7层遗物埋藏于马兰黄土内,数量少而密度低,未见陶片与人工搬运石块等遗物,记为下部文化层。

图三:李家沟遗址上文化层陶片

图四:李家沟遗址北区上文化层石核

图五:李家沟遗址北区上文化层石器、细石叶和石叶

三、结语

本次发掘是在2009年工作的基础上扩方发掘的。地层的划分和堆积特征与2009年基本一致。2009年对地层内出土炭屑及动物骨骼14C(EMS)的年代测定结果显示:北区第4层至第6层校正后年代约为10200—8500年。本年度上文化层延续时间较长并且文化内涵稳定,以压印纹夹砂陶器、板状无支脚的石磨盘和大量人工搬运的石块为特征,具备中原地区新石器时代早期文化的性质。下文化层应当属于旧石器时代晚期文化。

李家沟遗址北区石器组合中打制石器的大量存在表明打制石器不只存在于旧石器时代,而是延续至新石器早期甚至裴李岗文化时期。两面器石镞和细石器的发现暗示出距今万年左右华北地区与旧大陆西方的技术关联,而早期直腹平底陶器的发现则指示当时华北南部地区与华北北部以及东北亚地区之间的交流互动。特别是本遗址石磨盘、细石器、早期陶器和人工搬运石块的共同出现显示出东亚腹地距今1万年前后技术复杂化的加剧和人类对于居址依赖程度的增加,该时期华北地区社会发展很可能进入了一个新的复杂阶段。

文章来源

版权声明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