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征文生了9个孩子,各个留学归来,为国奉献,出了三个院士,他是谁?

 肯定式教养 2019-04-06

本文参加了【子女教育】有奖征文活动

当我们这些做父母的为了自己的一个孩子发愁,不知道如何教育,撇家舍业,省吃俭用上辅导班,买学区房时,历史上却又这么一位伟大的人物,他不仅自己取得了伟大成就,做出了杰出的贡献,而且还养育了9个孩子,个个都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才,被誉为“一门三院士、九子皆才俊”。

这位伟大的父亲是谁?

他就是我们尊敬的梁启超先生。

生了9个孩子,各个留学归来,为国奉献,出了三个院士,他是谁?

历史学家傅斯年有言:“梁任公之后嗣,人品学问,皆中国之第一流人物,国际知名。”

梁启超的九个孩子

梁启超先生作为中国近现代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他的事迹已经广为人知,但是他在教育孩子的能力上取得成绩可能很多人不知道。

梁启超先生结过两次婚,娶了两位夫人:李蕙仙、王桂荃,生了九个孩子

长女:梁思顺(1893-1966),诗词研究专家、中央文史馆馆员;

长子:梁思成(1901-1972),著名建筑学家、中央研究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

次子:梁思永(1904-1954),著名考古学家、中央研究院院士、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副所长;

三子:梁思忠(1907-1932),西点军校毕业,参与淞沪抗战;

次女:梁思庄(1908-1986),北京大学图书馆副馆长、著名图书馆学家;

四子:梁思达(1912-2001),经济学家,合著《中国近代经济史》;

三女:梁思懿(1914-1988),著名社会活动家;

四女:梁思宁(1916-2006),早年就读南开大学,后奔赴新四军参加革命;

五子:梁思礼(1924-),火箭控制系统专家、中国科学院院士。

看看梁启超先生9个子女的履历,我们是不是要佩服的五体投地。

更加可敬的是,梁启超先生基本都出国留学过,但他们最后都留学归来,为国奉献,这种爱国精神更是难能可贵。

梁启超先生是怎么教育孩子的

梁启超先生在教育孩子上取得的成绩让我们叹为观止,他是如何教育子女的,有哪些是值得我们父母学习借鉴的?

翻看梁启超先生的一生,我觉得以下几点值得我们现在父母学习。

1、以身作则

谈到梁启超先生,我们不得不提下他所处的年代。

梁启超先生生活在光绪年间,清朝晚期,当时外国入侵,各种社会矛盾激发,清朝腐败无能,人民贫困潦倒。因而才有了后来梁启超先生和康有为、谭嗣同等人组织了戊戌变法。后来变法失败,梁启超逃到了国外,但梁启超先生依然关心国家命运,创办报社,开展民主运动。反观康有为,到了国外之后,打着革命的旗帜,骄奢淫逸,他们的人格品行,高下立判。

历史上很多轶事反应了梁启超先生的品德。

1、民国十四年(1925年)阴历七月初七,徐志摩与陆小曼结婚,请梁启超出席证婚。梁启超反对他们“使君有妇”、“罗敷有夫”之间的恋情,也规劝过徐志摩;碍于徐志摩之父和胡适的情面,梁启超答应出席证婚。但在婚礼上梁启超却对徐志摩、陆小曼用情不专厉声训斥,滔滔不绝,使满堂宾客瞠目结舌。徐志摩不得不哀求:“先生,给学生留点脸面吧。”

2、光绪二十五年底,梁启超赴美国办理保皇会事宜。遇到了一位侨商的女儿,叫何蕙珍,英文极好,便做了梁启超的翻译。多年来,除了妻子李氏外,他还没有与一个女子这样接近过,不禁产生了情愫。但梁启超不愿把这件事绕开自己的结发妻子。他在一封家书中,把檀岛奇遇说与李惠仙知。李惠仙读了梁启超的信,给梁启超写了一封回信。梁启超最终以理智锁住情感,结束了这场苦恋。

生了9个孩子,各个留学归来,为国奉献,出了三个院士,他是谁?

古话说的好,”上梁不正下梁歪“、”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生的孩子会打洞“,正是梁启超先生的这种以身作则,正人君子的风范,才会潜移默化的影响孩子,让每一个孩子都成为正直有用的人才。

而现在很多父母,天天自己抱着手机电视看,自己不努力,偏偏让孩子努力去学习去奋斗,这样的家庭氛围,怎么能教育出优秀的孩子?

2、夫妻恩爱,家庭和睦

孩子的成功,不仅仅是梁启超这个父亲的功劳,更离不开梁启超妻子的教育。

在当时那个年代,梁启超经常忙于革命工作,后来甚至逃到国外,经常不能见到孩子,很多时候教育孩子的工作就落在梁启超妻子的身上。

梁启超先生有两个妻子:李蕙仙,王桂荃。

李蕙仙是京兆公李朝威的幼女,礼部尚书李端棻的堂妹,属大家闺秀,举止端庄、知书达理。而王桂荃是李蕙仙的陪嫁丫鬟,后来她成为梁启超的侧室。因为王桂荃一直跟着李蕙仙,所以梁启超所有的孩子对王桂荃的感情都非常深,他们管李蕙仙叫妈,管王桂荃叫娘。

梁启超与李蕙仙一向敬爱有加,做了一辈子夫妻,只吵了一回架,梁启超却为此悔恨终生。

在李蕙仙弥留之际,他对大女儿梁思顺剖白了自己的愧疚心情:“顺儿啊!我总觉得你妈妈的那个怪病(乳癌),是我们打那一回架打出来的,我实在哀痛至极!悔恨至极!我怕伤你们的心,始终不忍说,现在忍不住了,说出来向把自己的罪过减轻一点。”

生了9个孩子,各个留学归来,为国奉献,出了三个院士,他是谁?

正是梁启超和妻子们互敬互爱,创造了良好的家庭氛围,孩子看在眼里记在心理,尊重父母,学会正确的关系处理方式。

反观我们现在的很多父母,谁都不让着谁,一不开心就互相吵架,谩骂,动不动就离婚,试问这样的家庭环境下,孩子怎么能正常成长呢?

三、把孩子当成自己的朋友,平等沟通交流

梁启超先生在日常生活中,基本什么事都会跟孩子沟通。在梁启超写给儿女的家书中,很多都是对一些日常生活琐事的描写,比如讲述他自己的工作,生活情况,甚至有一封家书中,梁启超甚至将自己当年在北戴河买房及相关的收支情况,都坦诚地跟孩子们沟通交流。

而且梁启超不对孩子摆父母权威,时刻让孩子感受到他对他们对爱。比如他爱给孩子起绰号,他一封信里这样称呼孩子:“老白鼻、大宝贝思顺,小宝贝庄庄、那两个不甚宝贝的好乖乖,对岸一大群孩子们,一群大大小小的孩子们”。从这些称呼中,我们不难体会到他对孩子的爱,当然孩子们也肯定能感受到父亲对他们的疼爱。

生了9个孩子,各个留学归来,为国奉献,出了三个院士,他是谁?

不像现在我们很多父母,有爱也不会表达,每天板着个脸,在孩子面前装腔作势,维护自己父母的权威,除了跟孩子聊学习,就没有什么话可谈。

只有当孩子真实的感受到父母的爱后,孩子才会相信父母,才会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孩子才会愿意跟父母交流,表达自己的心声。

前几天有个新闻,一个9岁孩子不小心打破了块玻璃,老师让孩子赔600元钱,结果孩子不敢跟父母说,最后因为600块跳楼自杀了。

生了9个孩子,各个留学归来,为国奉献,出了三个院士,他是谁?

如果孩子不信任父母,那父母说什么他还会听吗?孩子不听,父母又依靠什么来教育孩子呢?

所以我们父母应该跟梁启超先生学习下,跟孩子多交流沟通,做孩子的朋友,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

四:人生态度,莫问收获,但问耕耘

梁启超在给梁思成写的一封家书里写到:

我生平最服膺曾文正两句话:“莫问收获,但问耕耘。”将来成就如何,现在想他则甚?着急他则甚?一面不可骄盈自慢,一面又不可怯弱自馁,尽自己能力做去,做到哪里是哪里,如此则可以无入而不自得,而于社会亦总有多少贡献。我一生学问得力专在此一点,我盼望你们都能应用我这点精神。

文中的曾文正是曾国藩,这巨虎”莫问收获,但问耕耘“原来出自曾国藩的家书,被梁启超引用做为了家训。正是听从了梁启超教育的“莫问收获”,梁思成才成了中国建筑学的开创者和奠基者。

"莫问收获,但问耕耘"这是一种积极的人生态度,类似于我们现在很多父母提倡的积极思维。梁启超先生在100多年前开始这样教育孩子了。

而我们现在很多父母,还用陈旧的固化思维,天天只盯着孩子的成绩,而看不到孩子的努力,久而久之,孩子也变成了”不问耕耘,但问收获“。而当总是没有收获时,孩子也就没有了学习兴趣,不在继续努力了。

作为父母,我们应该学习梁启超先生的折中”莫问收获,但问耕耘“的人生态度,不要总关注孩子拿了什么奖、取得了什么成绩,这些都不重要,重要的是孩子跟自己做对比,舍得努力,舍得付出,只有这样才会水到渠成,自然而然的成功。

结语

梁启超先生不仅自己取得了非凡的成就,而且培养了9个非常优秀的子女,“一门三院士、九子皆才俊”。尤其他所处的年代,在对比我们的现在的时代,他在教育子女上所取得的成就就更加难能可贵了,值得我们所有的父母学习。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