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天理不假外求

 逸香阁居士丽人 2019-04-06

《传习录》是王阳明的问答语录和论学书信集。“传习”一词源出自《论语》中的传不习乎一语。它是一部儒家简明而有代表性的哲学著作,不但全面阐述了王阳明的思想,也体现了他辩证的授课方法,以及生动活泼、善于用譬、常带机锋的语言艺术。

在这个快餐文化的今天,让我们常读常新,常读经典,指导人生。

今天是《传习录》连载第5篇。

原文

爱曰:“如事父之孝,事君之忠,交友之信,治民之仁,其间有许多理在,恐亦不可不察。”

先生叹曰:“此说之蔽久矣,岂一语所能悟?今姑就所问者言之:且如事父,不成去父上求个孝的理?事君不成去君求个忠的理?交友治民不成去友上、民上求个信与仁的理?都只在此心,心即理也。此心无私欲之蔽,即是天理,不须外面添一分。以此纯乎天理之心,发之事父便是孝,发之事君便是忠,发之交友治民便是信与仁。只在此心去人欲、存天理上用功便是。”

译文

徐爱又问:“比如服侍父亲的孝道,侍奉国君的忠诚,结交朋友的信义,治理民众的仁政,其中有很多道理,恐怕也不可不探索究察一下吧?”

阳明先生长叹一声,说道:“这种说法带来的弊病已经存在很久了,又岂能一句话就让你开悟!姑且就你所问的来说吧。比如服侍父亲,难不成要从父亲身上求个孝的道理?侍奉国君,难不成从国君身上求个忠的道理?结交朋友、治理民众,难不成去朋友身上、民众身上求个信义和仁政的理?这孝、忠、信、仁都在自己心里,可见心就是理。自己的心没有私欲的蒙蔽,就是天理,不需要再从外面增加一丝一毫。自己的这个和天理合二为一的心,用到服侍父亲上就是孝,用到侍奉国君上就是忠,用到结交朋友和治理民众上就是信义和仁政。只要在自己心中去除私欲,存养天理的方面用功就行。

精读《传习录》第5篇

请心友将修习中的问题和困惑、

感悟发至以下邮箱,我们请老师为您解答

与心友一起互动交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