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学书循理丨肖文飞授课纪实

 冯振0alnnmjoe5 2019-04-07

325日——28日,中国书法院学术部主任、中央美术学院美术学博士肖文飞先生应邀到中国人民大学继续教育学院书法篆刻院,为高研班的学员们进行了为期一周的授课,学书循理,就书法学习中的基础知识从理论方面加以阐述,以提高认识、指导实践。

肖文飞先生认为,当代书法教学大都采用经验教学法。经验有一定效果,是书法家从自己学习、创作的过程中总结的,但是个人色彩比较浓。由于每个人不一样、成长经历不一样、学书背景不一样、生理习惯不一样,那些经验不一定具有普遍性。历史上能产生那么多大师,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面貌,就是因为他们切入的角度不一样,都能够说得通,但都不能涵盖书法的全部。因此对老师的讲授要有所判断,否则将无所适从。肖文飞先生把经验教学上升到学理性教学,图片文字影视录像并茂、形象比喻理论实践并举,本着探寻真理、学术态度去指导、学习书法,即学书循理,注重传统,涵盖书法更多的领域。

笔法和结构是书法中最重要的两个组成元素,二者相辅相成,无法截然分开。但为了更好的说明,肖文飞先生把它们分成两部分来讲授。

肖文飞先生首先以《破解笔法的千古奥秘》为题,对书法最基础、最核心的笔法内容进行讲解。肖文飞先生认为,90%以上的人都没有解决笔法问题或者解决的不好,从而成为影响他们向更高层面发展的障碍和瓶颈。

肖文飞先生介绍,对线的讲究是中国书画和西方绘画的最大差异,前者有用笔之说,讲究笔墨意味,而后者则没有。不论是传说故事还是真实事实,中国传统书法家都对笔法有种神秘感,并且还有所谓的二王笔法的传承谱系。

历史上关于执笔虽有多种说法,但以苏东坡“执笔无定法,但使虚而宽”之说为上。肖文飞先生认为,充分合理地发挥毛笔的笔性,赵孟頫抓住了根本——用笔千古不易,用笔的实质就是解结——通过技巧随时打开笔锋因扭曲而结成的结。

中锋用笔是书法线条圆厚的根本原因。肖文飞先生借助“墨密度”概念,说明中锋用笔实现的方法是,在打开笔时瞬间顿挫并侧入中行,行笔中及时捻管转指或换锋(通过提按或绞转的方法)。同时,对“八面出锋谓之中锋”和“侧笔之妙在乎阴阳不离乎中”做了说明和强调。


对于书法结构问题,肖文飞先生强调要把汉字造型的美感表现出来,既要符合视觉审美,又要符合文化审美。

肖文飞先生结合大量的碑帖例字,采用投影和板书的方法,分别从结字的简洁和繁复、静态平衡和动态平衡、拙与秀的结构特征、松紧疏密的辩证关系、顺逆对字结构的影响、字内空间的打开等六个方面,具体阐释了汉字美感的实现方式(法)。

在讲到汉字的高古之意时,肖文飞先生指出,在楷书发展到成熟的过程中,汉字的结构体式依次从“平画宽结”“平画紧结”“斜画宽结”最终发展到“斜画紧结”,逐步从“拙”的高古发展到了“秀”的新妍,而九宫格和米字格则分别对应了这两种结字方式。

“何为篆隶笔意”的提问,肖文飞先生开始了《篆隶笔意——在误读中升华》的专题讲座。

在篆隶书的简介后,肖文飞先生结合董其昌、傅山、何绍基、包世臣等人的书论、黄庭坚与文征明草书的对比,说明了为什么要学习篆隶书。

接着,肖文飞先生比较了篆隶书与楷书在用笔和结构上的差异。那么,如何解读篆隶碑帖呢?写手的本意、刻手还原的程度、大自然的风蚀剥化,三种因素交织起来构成了碑刻的整体内涵,并使得学习的主观性增强,但是要基于一个前提,那就是用毛笔“写”的意味。

肖文飞先生引导学员们得出篆隶笔意的实质是线中段的“曲”意。它是一种微微的律动,有绵性,有内涵,丰富耐看。故康有为有“唐以前之书曲,唐以后之书直”的说法,曾翔先生有“似心电图的律动的生命性”的比方。要通过对篆隶的练习,细心体会其中的“曲”意,并把这种感觉带到其他书体的书写中去,这样,线条留得住,篆隶笔意自然就蕴含其中了。

刀笔相师,碑刻对笔法的发展起到了强大的推动作用。肖文飞先生认为,清代碑学的意义在于,重新厘清了书法的源流关系,扩大了书法传统的范围,并真正恢复了篆隶传统。

肖文飞先生通过示范邓石如篆书、《张迁碑》《西峡颂》、颜真卿楷书、《爨宝子碑》、米芾行书、《郑文公碑》等碑刻书写的过程中强调,要把秦汉篆隶与清人篆隶结合起来,要通过不期颤而颤表现出线条的律动,每次书写完一定要把笔锋立起来、要敢于铺毫,从而把握玉著与麻绳的线质、偏圆与偏厚的线质,真正理解碑学与帖学增加墨密度方法的差异。


最后,肖文飞先生对学员们的作品结合讲解示范进行了点评,解答了他们提出的问题,并与之合影留念。



肖文飞

中国书法院学术部主任

中央美术学院美术学博士

中国书法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申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活动的主要参与者


中国人民大学继续教育学院书法篆刻院名誉院长为当代著名书画篆刻家王镛先生。特聘请(以姓氏笔画为序):于明诠、王文英、王友谊、丛文俊、石开、叶欣、田树苌、刘正成、刘彦湖、刘峥、朱培尔、乐泉、沃兴华、何应辉、张羽翔、张景岳、李胜洪、李相国、李强、李晓军、肖文飞、杨涛、邵岩、陈国斌、陈忠康、陈海良、金伯兴 、邹涛、胡抗美、洪厚甜、徐正濂、徐本一、崔志强、黄惇、曾来德、曾翔、程风子、董玮 、鲍贤伦、蔡大礼、燕守谷、薛养贤、魏广君等众多国内著名的书画篆刻家、理论家担任研究员,并依托人民大学雄厚的国学师资,共同组成强大的师资阵容,现面向全国招生。

邮  箱:shufazhuankeyuan@163.com    

  地  址:海淀区清华东路甲7号                       

             中国人民大学继续教育学院书法篆刻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