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讲:《一谦阁》创始人 王家祥 上次给大家讲了纳气归根。在里面提到气机。就有徒弟问我,这病机也叫机,能不能讲一下病机。他问的也是作为学医者必须掌握的东西。今天就简单讲一下《病机》的问题。病机这个词语首先出现在《黄帝内经》的《素问》里面。在《素问》里面有一个很大的篇章,叫《至真要大论》。大家看这篇文章的标题——至真要。至,最。也就是这篇文章是学习中医最紧要的,最关键的一篇文章。这篇文章篇幅太长,我就简要的讲一下关于病机的问题。 我们先看看原文。 帝曰:善。夫百病之生也,皆生于风寒暑湿燥火,以之化之变也。经言盛者泻之,虚则补之,余锡以方士,而方士用之尚未能十全,余欲令要道必行,桴鼓相应,犹拔刺雪汗,工巧神圣,可得闻乎? 岐伯曰:审察病机,无失气宜,此之谓也。 帝曰:愿闻病机何如? 岐伯曰:诸风掉眩,皆属于肝;诸寒收引,皆属于肾;诸气膹郁,皆属于肺;诸湿肿满,皆属于脾;诸热瞀瘈,皆属于火;诸痛痒疮,皆属于心;诸厥固泄,皆属于下;诸痿喘呕,皆属于上,诸禁鼓栗。如丧神守,皆属于火;诸痉项强,皆属于湿;诸逆冲上,皆属于火;诸胀腹大,皆属于热;诸燥狂越,皆属于火;诸暴强直,皆属于风;诸病有声,鼓之如鼓,皆属于热;诸病胕肿,疼酸惊骇,皆属于火;诸转反戾,水液浑浊,皆属于热;诸病水液,澄彻清冷,皆属于寒,诸呕吐酸,暴注下迫,皆属于热。 故大要曰:谨守病机,各司其属,有者求之,无者求之,盛者责之,虚者责之,必先五胜,疏其血气,令其调达,而致和平,此之谓也。 不少讲病机的,只讲了“诸风掉眩。。。。暴注下迫,皆属于热”这一段,我个人认为这样讲比较偏。要结合上下文讲,大家才会更明白。这篇文章开始讲了很多运气学术的东西,归纳起来就是关于六淫致病的问题。不同时间段气候不同,我们外在的邪气不同,对应人体形成的疾病也就会不同。黄帝和岐伯讨论了这些问题以后,黄帝就将话题一转,转到什么上来了呢?夫百病之生也,皆生于风寒暑湿燥火,以之化之变也。黄帝说,我们刚才讨论了疾病外来的情况,都是由于六淫化合转变而来。经言盛者泻之,虚则补之,余锡以方士,而方士用之尚未能十全。针对这些情况呢,治疗就是虚就用补法,实证就用泻法,我也将这些方法教给我那些学医的弟子们了,但是他们去治疗疾病就是有的效果不错,有的就简直没有效果。 “余欲令要道必行,桴鼓相应,犹拔刺雪汗,工巧神圣,可得闻乎?”我就是希望治疗疾病能够取得非常满意的效果,达到立竿见影的疗效,请问能教给我方法吗? 岐伯曰:审察病机,无失气宜,此之谓也。岐伯说,要掌握这个问题很简单,就八个字“审察病机,无失气宜”只要抓住这八个字,疾病治疗起来就非常简单了。这篇文章之前的部分就是讲的气宜的问题,所以黄帝这回就问“愿闻病机何如?”这下就提到病机了。机,机要。病机,疾病形成的机要。前面给大家提到过关于机的问题“知机道者,不可挂以发。不知机者,叩之不发。”这个机,就像我们枪的扳机,炮弹的按钮。发现敌人,我们就把这个扳机一扣,或者按钮一按,问题就解决了。所以这个机很重要。接下来岐伯就开始一条一条的讲这个病机了。 第一条:诸风掉眩,皆属于肝。 大家注意,这个“诸”和“皆”,就是所有的类似症状都和某某有关系。诸风,就是所有的风。掉眩,头摇、肢体震颤、头晕目眩的情况。我们自然界的风,你是如何感受到的?首先你是看见树木,植物的摇摆。虽然现代将风归于冷热空气导致气压差引起。而我们抛开这些东西。风,树木会摆动。我们逆向看看这个风。树木本来静止不动的,树木开始摆动就有风了,所以这个风是树木摆动形成的。一个“动”字,对应人体,就是肢体的摆动,或者患者自觉本该静止的物体在动,比如肢体震颤这是我们看得见的肢体在动,头部的摇摆,这都是我们能够看见的动。眩晕,我们虽然看不见患者肢体的动,但是患者挣开眼睛就会感觉周边的问题在旋动。所以不论是我们客观看到的动,或者患者自己主观感受的动,这种情况我们都归于风。而风,对应人体的木,就是肝。也就是说,我们患者,不论是我们客观看见患者肢体的动,或者患者主观感受到动的情况,我们治疗就从肝入手就可以了。我们抓住风的病机在肝。那么我们是不是都治疗肝就可以了呢?不可以。 讲这一条呢,我把后面的一个抓病机的要点先讲一下,因为每一条病机都要把这如何抓病机的问题把握清楚。只有这样,你才会真正的搞懂病机到底是怎么回事。这抓病机的要点是什么呢?谨守病机,各司其属,有者求之,无者求之,盛者责之,虚者责之,必先五胜,疏其血气,令其调达,而致和平,此之谓也。这里要记住一个核心“必先五胜”,也就是说,我们的病机要结合五行生克乘侮去判断。比如这个风,我们首先要看是不是肝本身的问题,其次看肝之母,再看肝之子,看看是肝本身的问题引起的风像(动),还是肝之母肾的问题引起的风像,或者是肝之子心的问题引起的这个风像。如果都不是,就要再看看和肝克制有关系的脾和肺。如果是肝本身的虚或者实引起的风像,我们就单纯去调理肝就行了,比如肝郁,我们疏肝的方法就可以了。如果是肾虚,不能滋养肝木而引起的情况,我们就补肾入手,所谓的滋水涵木就是调肾来解决肝风的问题。如果心火过旺呢?心火太旺,子盗母气而引起的肝风,我们就实则泻其子,泻心火就可以了。肝木本身是制约(克)脾土的,如果脾土太旺,肝被脾土反侮,而形成的风像,我们就要泻脾土。如果是肺金太旺,而影响到肝出现风像的,肺本制约(克)肝木,太过就会相剩,制约太过而出现风像,这种情况我们就要去泻肺。这就是有者求之,无者求之,盛者责之,虚者责之,必先五胜。通过这些方法来达到“疏其血气,令其调达,而致和平”,达到脏腑功能正常,气血调达的目的。其它病机条文一样需要注意这些问题。 第二条:诸寒收引,皆属于肾。 寒为冬气,冬季万物潜藏,在人体归于肾。这句简单归纳,我们肢体出现恶寒和拘急挛缩的情况,都和肾有关系,我们通过五胜的方法去寻找到底是那种情况影响到肾而出现的这些情况,然后去做对应的调理就可以了。 第三条:诸气膹郁,皆属于肺。 肺主气而司呼吸。膹,指的是喘急上逆,就是哮喘,咳嗽气急的情况。郁,郁闭,胸部满闷的临床表现。出现这些情况的时候,我们去找肺,然后看看是肺本身的情况,或者是其它四脏的问题而引起肺出现这些情况的。 第四条:诸湿肿满,皆属于脾。 脾主运化水湿,脾病则水湿的运化就会出现问题,水湿运化出现问题,在人体就会形成水湿的停留,在外就会表现为关节的肿胀,在内就会形成腹部的胀满。那么,我们只要看见患者关节的肿胀,腹部的胀满情况,我们根据五胜的原则,去看是脾本身的问题还是其它原因导致脾运化水湿的功能出现异常,根据具体情况做相应的治疗手段即可。 第五条:诸热瞀瘈,皆属于火。 热,主要指的是身体发热,当然也指患者怕热的表现。瞀瘛,指的是患者出现头昏,肢体抽搐的情况。有人也许会问肢体抽搐也是一个肢体的拘急(寒像),而且也是风像啊。而火,是外感六淫之一。单纯的外感火热会引起这些症状吗?而火对应的脏是心,外感六淫(火)只是一个诱发因素而已。火热,与寒是相对应的。火与寒要对应着看,风与火也要结合思考,这里的火引起的头昏和肢体的抽搐情况,是因为患者本身心火较旺,火旺就会烧灼阴液,导致真阴耗损,不能濡润经筋,而出现抽搐现象。而我们五脏六腑的精气要上奉于头,因为火热会耗损阴精,就会导致精气不能正常上奉,而出现头昏的情况。这火的情况,我们重点还是在心,不要局限于外在的火淫。 第六条:诸痛痒疮,皆属于心。 心主神志,人的任何症状,都会由神感受,都会与心有关系。痛,不通。而疼痛多相联系。疼,病字旁家一个冬,说明与寒有关。疼,冬气也。与寒与肾有关。痛,病字旁加了一个甬,甬是通的意思,痛就是不通。而临床中十痛九寒,这里为什么有和心有关系呢?前面给大家讲过,疾病的形成主要原因就在于心和肾是否正常相交,如果心肾相交的情况出现问题,就会形成疾病。心火不能下达,自然就会肾寒,肾寒也自然会出现疼痛,所以疼痛的问题我们除了肾,还有心的原因。主要是心的问题。心火不能正常下达,不能正常与肾相交,我们气机的生存与敷布自然就会出现影响,气机不通泰,也就会出现痹堵而痛。所以就会出现痛的情况。而痒和疮呢?大家临床中常常会看见两种皮肤瘙痒的情况。哪两种呢?第一是血虚生风的痒,这种情况中医也归于血热,实际情况就和刚才谈的火一样,热耗损阴液,阴液不能正常濡润皮肤而出现的皮肤瘙痒情况。而另一种情况呢?我们临床常见的湿疹,主因在湿重。而诱因在什么呢?还是在于这个火,这个热,热蒸则湿动,湿和热夹击才会出现皮肤瘙痒的情况。而这两种皮肤瘙痒都与火离不开关系,而火归于心,所以还是从心入手去治疗。疮,是火毒郁结于肌肉,导致肌肉腐败而形成,主因也是火,也是心的问题。所以我们的疼痛和疮痒,都与心离不开关系。 第七条:诸厥固泄,皆属于下。 这条病机虽然讲的下,很多讲病机的呢,也把这病机十九条给归了类。他们常常归于那些类呢?归为五脏病机各一条,上下风寒湿病机各一条,火五条热四条。而我就把火和热都归于心,这个大家结合我上次讲的静字,可以去思考,我讲只按我自己理解的临床用之有效的方法去讲。而病机的上下,我临床中上由心统,下由肾统。 回到诸厥固泄,皆属于下。厥,我们不要局限于四肢的厥冷,这个厥是阴阳之气不相顺接为厥。我们除了四肢的厥冷情况,晕厥也是厥,其原因在于阴阳之气不能正常的相互顺接。阴阳之气不相顺接,内在的主因是什么呢?还是心肾不交,心火不能正常下达,肾精不能正常上奉,这种相交出现严重异常就会出现厥的情况。主因还是不能纳气归肾,肾无火温。《素问·水热穴论》篇:“肾者,胃之关也,关门不利,故聚水而从其类也。上下溢于皮肤,故为浮肿。浮肿者,聚水而生病也”。而肾又为胃关,肾无火,则不能化水气,水气走皮肤就会出现浮肿,水走肠间就会出现泄泻的情况。而固,这里指的是二便不通。也就是说,二便不通,或者大小便失禁,晕厥的这些情况,都是在下的肾,不能正常的纳气归根所致。治疗还是得从肾入手。 第八条:诸痿喘呕,皆属于上。 这痿,在《黄帝内经》的《痿论篇》中,主因归于肺热叶焦,导致津液丢失,不能正常濡润我们的组织而出现的情况。还是归于一个火,一个心字。火为什么会灼伤肺叶,而导致津液耗损?主要还是心火不能下达。刚才的病机讲的下,会出现泄。而这条的气机就相反,是一个上逆之气,心火本该下达,不能下达就会反逆于上。气机上逆就会出现喘和呕的现象。这喘和呕,也可以理解为心火不足,不能正常下达以化浊阴,而导致在下的浊阴上逆而出现喘和呕的情况,问题还是在心。这上逆可以和上一条的固结合思考来看,固也可以理解为心火下达太过而导致肾阴和在下阴液的耗损,无水行舟而固。 这上下两条,大家结合心肾的太过与不足,气机的上逆与下泄去思考。今天就先讲这么多。 通知:《循筋拨点疗法》网络视频讲课4月4日已经正式在四君中医网站上线,循筋拨点疗法的核心内容,循筋拨点疗法的细节,循筋拨点疗法的手法、针法演示,均在视频中一一展现。喜欢《循筋拨点疗法》的朋友们可以下载“四君中医APP”观看,APP下载地址:www.sijun99.com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