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第三课 日月水火与阴阳

 李静曦 2019-04-08

第三课 阴阳学说概论


  
上次课我们讲了一年四季、白天黑夜、春夏秋冬、寒热温凉,这些变化产生的原因,就是源于地球的自转和地球围绕太阳的公转所呈现出来的,白天我们可以看到太阳,温暖而明亮;傍晚日落西山,夜幕降临,晦暗寒冷,月亮升起,所以我们把明亮而温暖的白天称为阳,晦暗寒冷的夜晚就称为阴,所以这就是阴阳的一个基本概念。


 上半年,春天温暖夏天炎热,把上半年称为阳,下半年,秋天凉爽冬天寒冷,把下半年称为阴,所以我们知道了地球上阴和阳,虽然名字是两个,其实本质是一个,什么是阴?什么是阳呢?就是因为地球围绕太阳旋转在不同的位置上,比如距离太阳近了,地球温度就上升,这时候就称为阳,当旋转到距离太阳远的时候,地球温度下降,变得寒冷,此时就称为阴,包括白天黑夜也是一样的,我们都生活在一个地球上,太阳光照射到我们的时候,地球自转到向光面时,这个时候就属阳,我们看到的就是白天,明亮而温暖,地球自转背向太阳时,我们就处在黑暗中,气温也下降了,也没有太阳光了,所以黑暗寒凉的晚上我们就称为阴。    

  华夏先贤们通过观察生活,观察自然,观察宇宙的各个方面的规律,用这些规律来解释人体的病理生理的变化,我们讲究是“天人合一,外界的宇宙什么样子,人体也会有相应的“象”来与之对应。研究好了自然,也就研究好了人体,弄清了人体,也就参透了宇宙。用宇宙的规律可以解释人体,用人体的规律也可以诠释宇宙,这就是“天人合一”“万法归一”。

   《黄帝内经》中讲过:“头法天,脚法地。头法天,我们从地球上看,天是圆的,这是一个象。现代人解释“天圆地方”极为荒谬,说古人科学知识非常落后,说大地是方的,天空就是一个巨大的锅,盖在大地上面,现代人的愚昧完全意淫了古人的智慧?

  《黄帝内经·五运行大论》记载:“帝曰,地之为下否乎?岐伯曰:地为人之下,太虚之中者也。帝曰,冯乎?岐伯曰:大气举之也”早在2500年前华夏祖先就早已知道地球是悬于太虚之中,虚就是没有,空虚之意,古时叫太虚,现代叫太空,并且为“大气举之”,可见古代的文明高度绝不亚于当今。

  我们中医说的“左肝右肺”,并不是指肝脏在左边,肺脏在右边,《黄帝内经》对于脏腑的解剖已经有了很正确的认识,所以中医说的左肝右肺,祖先说的天圆地方和现代人的解释是完全不一样,我们指的左肝右肺,天圆地方是一种“象”,而不是指的解剖位置,更多的是指功能,无形之象。在地球上看天空给人的象就是圆的,我们称其为“天球”,所以我们的头法天,脑袋也是圆的,脚法地,大地是平的,这是给我们的一种象,并不是说真正的大地是方的,天是圆的,这点一定要区分清楚。

  天为阳,地为阴,头法天,天为乾卦,所以头属阳,《黄帝内经》说头为诸阳之汇,身体里所有的阳气都要会汇聚到头上,在象数里面,单数是属阳的,头只有一个,是一个阳数,而脚有两只,脚法地,地为坤卦,地是属阴的,偶数为阴,是两只脚是阴数。

   人中穴在鼻下口上,盖居人身天地之中也。天气通于鼻,地气通于口,穴居其中,故名之曰人中。或曰:人有九窍,自人中已上者皆两,自人中已下者皆一,若天地交泰之义者。凡人之身,人中至尾闾为督脉,属阳;龈交至会阴为任脉,属阴。两臂表为阳,里为阴,在身之上,应天倾西北,故臂敛归内;两股外后为阳,内前为阴,在身之下,应地不满东南,故膝屈向后。身之上象西北,法天为阴不足;身之下象东南,法地为阳不足也。


   我们的肋骨是一侧有12根,一年有12个月,24个节气,人体大小关节一共12对,脊椎骨也是24节(颈椎7节、胸椎12节、腰椎5节,共24节,骶骨是融合的,从结构来说不算是椎骨。肋骨这些生理结构为什么长24根,人为什么有2只眼睛,5个手指,5个脚趾,这些数都是受大自然的影响,天地二气交合氤氲,所以化生为人,所以人的生理结构就是天地的一个缩影,外界的宇宙是什么样子的,在我们人体里面就是什么样子的,这是古人对人体最基本的认识。


   圣人面南而立,就是面向南方,背对北方,我们的房子,包括皇帝坐位,都是面南背北的,此时我们身体的左侧对应着东方,身体的右侧对应着西方。我们都知道太阳是从东方升起,从西方落下,也就是太阳从我们的左侧升起来,升起来就是上午,到达天空中央也就是最高点,就是中午,这段时间温暖,温度越来越高,中午就是一天之中温度最高的时候,这段时间是属阳的,然后慢慢的太阳从西方落下,也就是从我们右侧落下去,根据五行和脏腑的配属,我们的左侧东方是木气,对应脏腑是肝,所以中医讲“肝升于左,其实就是效法于日出之象,然后太阳降于西侧,西方是金的属性,对应于肺,所以称之“肺降于右”,简称“左肝右肺”,这个词是这样来的。


   无论是上午的阳,下午的阴,白天的阳,晚上的阴,太阳还是那个太阳,是没有变的,所以在人体之中气的循环,一气上升了,属阳,一气下降了,属阴。这个气还是那个气,只不过气上升的时候属阳,气下降的时候叫阴,这就是阴阳,阴阳源于一气。也就是道生一,一生二,这二两个东西是一生出来的,或者叫太极生两仪,两仪阴阳都生于太极。是太极的两个属性,但是他根本的物质就是太极,就是道,就是一气,所以阴阳是一种物质,两种不同的表现而已,在传统中医认为很多都认为阴阳是两种物质,两个不同的物质,我们临床看病有阴虚,阴虚要滋阴,阳虚要补阳。其实阴和阳它是一种东西,各种慢性疾病都是阴阳两虚,按辩证来说都是阴阳两虚,他的一气不能周流不能循环,阳虚就是气上升无力,阴虚就是气下降无力,如果你只是单纯的阳虚补阳,阴虚补阴的话,切诊按脉一定要先分阴阳,区分阴阳就是区分升降,因为气上升为阳,下降为阴,这个病还是很难治疗,无论是阴虚还是阳虚,都是一气不能正常的周流,不能正常的升降循环,所以疏通一气,让气机正常的环转循环,阴降下去,阴升而化阳,阳降而化阴,阴阳互根互生,这样一旋转,阴也不虚,阳也不虚,所谓“大气一转,百病自散”,这才是治疗的根本,我们应该治疗他的一气,而不是单纯的补阳和滋阴。

《易经》中6为老阴之数,9是老阳之数。

最大的阴数6,最大的阳数9。阴阳本为一气,一气升为阳,降为阴。所以阴阳只是方向不同,其实是同一个数字的两种状态。

6圆圈向下为阴,9圆圈向上为阳。69是阴阳的代表。69就是一个阴阳鱼的象。69就构成了一个太极图。69来,96。升则阳来,降则阴。

老阳9降到右侧就成了老阴6,老阴6升到左侧就成了老阳9。阴阳升降,阴阳互根互生,阴阳转化,对立而统一。

我们观察自然界,会发现存在很多对立而又有相关性的现象,就像我们刚才说的白天与黑夜,太阳和月亮,夏天和冬天,男人和女人,天和地,水和火等等,我们祖先把这种现象,对立而又关联的现象,把它用两个字来概论,就是阴阳。这是阴阳最原始最根本的概念。所以传统中医里,阴阳的定义就是宇宙当中相关联的事物或现象对立双方的属性的概括。

   《黄帝内经》指出:“阴阳者,有名而无形。就是说中医所讲的阴阳是一个抽象的概念,并不是单纯的指具体某一件的事或物,也就是万事万物都可以用阴阳来划分他的属性,阴阳属性最基本的特征就像水和火一样,所以《黄帝内经》说:“阴阳者,水火之征兆也”。也就是阴阳最基本的特性就像水和火所呈现给人们的现象和特性,也就是我们认识了水和火,就可以认识到阴阳了。我们想象一下火是什么样子的,火,它的火苗不停的跳动着向上燃烧的,火可以把周围照射的非常明亮,火能给我们提供温暖,就像太阳一样,我们的太阳就是一个大火球,给地球提供温度,成为万物生存的必要条件,大家看天文学,其他星球距离太阳或近或远,或极冷或极热,都不适合人类生存,所以我们地球正好所处的这个特殊位置上,温度适宜,成为我们生息繁衍的地方。数一数我们地球距离太阳是第几大行星?距离太阳从近到远依次排列为水星、金星、地球、火星等,我们地球排在第三位,《道德经》里曾讲:“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而我们地球恰恰在这个第三位,所以成为了可以生化万物的星球。


  太阳是火,地球是水,太阳和地球的关系就像人体心肾相交的状态,也就是心脏是太阳,五行属火,肾就是寒,五行属水,所以人体的太阳,心火下降来温暖肾水,使肾水不至于过寒,肾水也上济心火,以使心火不至于过亢,从而使人体处于一种合适的体温,合适的生存状态,这就是心肾相交的象。

  凡是运动的,兴奋的,向上的,上升的,向外的,发散的,温热的,明亮的,无形的功能等,我们把具有这些特性的物质或现象就称为阳。

  再来想象一下水是什么样子的?我们把水放在一个容器里,它就是平静的,不会像火苗一样来回乱动,如果容器破了一个洞,水会随着破口向下流动,俗话说“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水是向下流动的,而火苗是向上的,二者是相反的运动趋向,水给人以清凉的感觉,河水越平静积聚的越深,水色则越暗,近似黑绿色,所以水的这些特性,就是阴的属性。

  凡是静止的,抑制的,下降的,向内的,收敛的,寒冷的,晦暗的,有形的形体等,我们把具有这些特性的物质或现象就称为阴

        

  之前讲了阴阳它是一种物质的两种不同表现,可能有人会问,水和火是阴阳的征兆。水和火是一种物质吗?其实水和火也是一样的,我们想想,火为什么会燃烧?火的燃烧需要氧气,如果没有氧气的话,你是点不着火的,氧气是什么?氧气就是大气中的一种细微的气体,大气是怎么来的?大气就是地表的水经过蒸发上升至天空,慢慢的变成云,水滴聚集到一定程度然后下降,变成雨或雪,和《黄帝内经》说的一样:“地气上为云,天气下为雨。天地二气其实都是一个东西,就是水。水有三种状态(液态、气态、固态。所以大气是如何形成的,就是天地二气不断的升降,不断的循环所产生的,所以氧气是怎么来的呢?氧气也是水的一个气态的物质。


  我们把金鱼养在水里,鱼也是需要吸氧气才能生存的,鱼它怎么吸取氧气呢?就是吸水,水的化学式为H?O,两个氢一个氧这就是水,鱼通过腮把水里的氧分子过滤出来实现供氧。

  氧气怎么来的?氧气就是水蒸发上升然后下降,这样一个天地循环形成了水,形成了氧气。氧气可以点燃就形成了火。所以水和火其实也是一种物质的两种表现。就是一种气态的和一种液态的水。科学研究表明如果水的纯度非常高的话,也是可以点燃的。如雾化水燃烧,就是把水利用特殊装置雾化后,形成极小的水分子,进入发动机燃烧室进行燃烧的。

  这就回到了我们刚才所说的,阴阳就是一种物质的两种表现,我们看阴阳两字,阳(,阴(日就是太阳,月就是月亮,创造的这两个简化字,就是用日月来代表阴阳的,白天太阳出来了,属阳,晚上月亮出来了,属阴。月亮是反射的太阳光,肯定亮不过太阳,相对于太阳它是幽暗寒冷的,所以月是属阴的,我们根据刚才讲的水火还有阴阳的特性,都可以用阴阳的属性和概念来解释生活中的各种自然现象。中医是医学,更是哲学。中医最重要的不是你看了多少书,而是在于转变思维,面对各种事物,都要用中医独特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和分析,这才是真正的踏入了医道。

  就像老子《道德经》说的,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小范围说地球上的万事万物是怎么来的呢?都是来源于三,三源于二,二源于一,一源于道,也就是万物皆来源于道,所以所有的物质都不脱离道,都被道被阴阳规律所束缚,所以一切事物都具有阴阳的属性,都可以用阴阳的理论去概括和分析。比如拿一天来说,白天温暖而明亮,属阳;晚上相对于白天来说是黑暗的寒冷的,属阴。上半年,春天夏天,温度比较高,炎热,属阳;下半年,秋天冬天,寒冷,属阴。从人体来说,人是以气血为本的,气血是人类生存的物质基础,血可以看得见,红色的液体,看得见摸得着属于物质层面的是属阴的,所以经常称血为阴血,阳气阴血,所以血是属阴的,看得见摸得着。气是无形的,就像大气一样,肉眼看不到,但确实存在,人体的气也一样,看不到但确实存在,人用力握住一个东西,要靠气,要消耗力气,心脏不停的跳动,胃肠不停的蠕动,肺脏不停的呼吸,都是靠气来推动。死人也有心脏,肺脏和胃肠,但是死人心脏不能跳,肺脏不能呼吸,胃肠不能蠕动,为什么呢?因为他没有气,只有物质,没有阳气。所以人活一口气,活人和死人的区别,都有肉体,但是活人有气,死人没气。

  回到我们刚才讲的,阴阳者水火之征兆也。水是属阴的,是物质,可以用一个杯子,把水放杯子里,因为它是物质,看得见摸得着,火,是无形的,它不能装在杯子里,如果装进杯子盖个盖子氧气烧尽了就不能再燃烧了,所以火是无形的,它不能用一个东西把它装在里面,但是你可以装氧气,装天然气,天然气,氧气是什么状态呢?我们都知道它是液态的,打火机里面的燃气是液态的,放出来点着了就是火,所以说水火是一种物质的两种状态。

  阴阳学说就是研究阴阳的基本概念,内涵,还有阴阳的运动规律以及运用阴阳的属性和阴阳之间的相互规律解释宇宙万物的发生发展变化的一门哲学理论。

  孔子说:“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我们必须时刻的用阴阳的观点来看待和分析万事万物,就像上面例子讲的,说火温暖,火苗向上,明亮属阳,说水寒凉,水往低处走,属阴,动物是能随意活动的,属阳,植物是相对静止的,属阴,白天温暖而明亮属阳,黑夜寒冷而黑暗属阴。春夏温暖属阳,秋冬寒冷属阴,水属阴,但是经过气化变成了水蒸气,就是从有形的液态的水变成了无形的气,也就是从阴变成阳,变成了无形的阳,水蒸气上升,属阳,水气化变成水蒸气这个过程,上升到天空,是水由阴转阳的过程,也就是升降,阴阳就是升降,一气升为阳,一气降为阴,上升之后形成了云,从无形的水蒸气凝结成我们看得见的云,这又是从无形的气转化成有形的云,从阳转阴的过程,云里面的水滴慢慢积聚超过负荷之后就落到地面形成了雨,雨雪露霜,这些现象都是天气地气循环所产生的气候变化,自然现象,这就是气下降的一个过程,然后降落到地面又形成了水,从阳转化成阴的过程。

   今天不去主要探讨阴阳之间的相互关系,今天重点是阴阳的概念,一定要搞清楚什么是阴?什么是阳?它是如何区分的,它的概念,属性,定义,一定要把这些记住,等以后的课程再详细的了解阴阳之间是怎样的相互关系,我们掌握了解了阴阳的规律,可以把它放在我们的治疗里面,比如小儿多动症,一分钟也不能安静,非常的顽皮,兴奋,这种现象就是阳,兴奋的属阳,有的人身体疲乏,精神萎靡不振,懒言,压抑,这是属阴的,抑制的静止的属阴,和阳是相对的,所以活跃的属阳,安静的属阴,小儿多动症属阳,精神萎靡的患者属阴,多动症就是阳气太旺盛了,太兴奋了,需要用阴来克制平衡,也就是阳气上升太过了,需要给他潜降,下降就成了阴,阴就是宁静,把兴奋给他转换成宁静,治疗时就以滋阴潜阳为主,把阳给他向下引,一下降就成阴了,就由兴奋转换为安静了。

  精神萎靡的这类患者是属于阴的,因为他太压抑,太安静了,所以就是阴太盛了,压抑的太过了,治疗要兴奋,用阳来平衡它,治疗精神萎靡懒言要扶阳,补阳气为主,升他的阳气,因为阳是兴奋的,精神萎靡不振太安静了,提升一下阳气,他就会兴奋了,就不会那么萎靡不振了。所以学好阴阳学说不论是对于诊断,治疗都很重要,正如《黄帝内经》讲的:“察色按脉,先别阴阳,可见阴阳的重要性不可小觑。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