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16文化事业概况

 太阳当空照917 2019-04-08
第一节刻书与藏书
一、刻书
元明清时期的浙江,为全国出版事业最发达的地区之一。
在元代,浙江坑州与大都、福建建宁、山西平水、新疆吐鲁 番并称为五大刻书中心。
元代杭州的刻书业在初期曾一度衰落。宋末德祐二年(1276 年),元军攻入临安,将南宋秘书监所藏图片、板片全部捆载北上,运往大都,同时还據去了一大批刻字艺工。这对杭州刻书业 的打击极大,但杭州的刻书业凭着历史的传统和雄厚的物质基 础,不久便重新恢复,并在宋代的基础上有了进一步的发展。
由于杭州的刻工技术精良,又多好纸佳墨,所以统治者往在 将官书送杭州刊印。其中著名的有至正五年03 45年)印成的 《辽史》160卷、《金史》135卷和至芷六年刻印的《宋史》496 卷三部大书。其他宫刻本尚有《大元一统志》、《说文解宇》, 《礼经会元》、《六韦统》、《六书溯源书学正韵》、 《平宋录》、《五服图解》、《西汉诏令》、《东汉诏令》、 《鄂国金陀猝编》、《文献通考》、《大德重校圣济总录》, 《农桑辑要》、《大学衍义》、《注唐诗鼓吹 >)、《元松乡先生 文集》、《燕石集》,《国莂文类》、《乡闱记泶》等20余种。
在元代杭州官刻中,西湖书院的刻书北常引人注目。元代共 有书院100多所,但论刻书规模、印刷质量首推西湖爷脘。元代时 的西湖书院钱粮较富,有很多义田,每年可以将其一部分收入用 作刻书。至正二十一年十月至二十二年七月,西湖书皖在幸存的 南宋国子监四部书扳20多万片闬基础上,重刻并修补南宋国子监 的书板,约近1抓种。当时用书工刊工92人,重刊经史子集欠缺板 7893块,总字数达3436352个。缮补各书损毁漫木板1671块,共计 20162字,用木930株,费粟1300石&
杭州官刻书的印刷也非常精致,如泰定元年(B24年)西湖 书院刻印的马端临《文献通考》343卷,刻印俱精,字体优美,行 款疏朗悦目,为元本中的代表作。
元代杭州的书坊刻书业远不及宋代,有名可考的书坊仅有杭 州书棚南经坊沈二郎、杭州睦亲坊泷八郞、中瓦子张家、杭州 勤德堂和武林沈氏尚德堂5家,主要刊印小说、杂剧等,如《京 本通裕小说》、《大廣三藏取经诗话》、《关大王单刀会 》《李太白贬夜郞》等。其中大德本《绘画烈女传》,图画秀丽工 整,在我国版刻艺术发展史上具有较高的欣赏价值。
值得注意的是,元代杭州的寺院刻书颇力兴盛&杭州南山大 普宁寺于元初刊印有《大藏经》郎7函,6000余卷,世称《普宁 藏》。杭州路大万寿寺子大德年向(1找7〜i307年)刊有《河西 字大藏经》3620余卷。河西指的是西夏契丹,因此“河西字”即指 西夏文字。杭州寺院能眵剗印大部头的西夏文《大藏经》,充分 说明了元代杭州印刷业的发达。
除杭州外,浙江嘉兴、金华,湖州、宁波、绍兴、台州等地 酚刻书业也很兴盛。如台洲所刻的胡三省《资治通鉴音注》2如 卷、《通鉴释文辨误》12卷及宁波刊刻的王应鱗《玉海》204卷、 《困学纪闻》20卷等,都影响较大,所以王国维在《两浙古刊本考》中说:“自古刊板之盛未有如吾浙者
明代浙江的刻书业在宠元的基础上有了迸一步的发展,力全 茵三大刻书中心之一。明人胡应麟说:“凡刻书之地有三,吴、 越、闽。箕精吴沟最,其多闽为最,越皆次之。其直重,吴为 最。其苴轻,闽为最。越皆次之”。(胡应鱗《少室山房笔丛》卷 四《经籍会通》)。
杭州在明代仍是浙江最重要的刻书中心,但其盛况B逐歩为 徽州、苏州等地所替代。明洪武八年0375年),朱元璋派人将 杭州西湖书院旧存的20余万宋元板片全部运往南京国子监,这样 一来,“吾浙之宝藏俄空”(王国维《两浙古刊本考》),宋、 元以来杭州出版业的领导地位遂被南京所夺。但即使如此,富有 刻书传统的杭州,其官私刻书亚仍然相当兴盛。据明人周弘祖 《古今书刻》所载,明代杭州官署刻书有浙江布政司、浙江按察 司、巡抚都察院及两浙运司5处,共计镂刻有《浙江通志》等书 141 种 *
杭州书坊刻书也很兴盛,据张秀民先生考证,坊名苽考者有 以下24家:古杭勤德书堂、杭州众家桥杨家经坊、杭州众安轿北 沈七郎经铺、钱塘洪梱平山堂、杭郡曲入绳、抗城书林翁传山、淛 杭翁文源、杭城朝天门翁文溪(一作杭城书林)、武林继锦堂、 武林冯绍祖观妙斋、武林冯念祖卧龙山房,钱塘杨尔曾夷白堂、 虎林双桂堂、武林舒载阳藏珠馆、武林书坊赵世楷、杭州书肆读 书坊、武林凝瑞堂、武林阳春堂、武林容与堂、武林台卿氏泰筘 堂、武林张氏白雪斋、武林横秋阁、蒋德盛武林书堂、胡文焕文 会堂①。
在这些书坊中,以洪植的清平山堂和胡文焕的文会堂最为著 名。洪榈刻有《清乎山堂话本》,计《雨窗》、《欹搲 >)、《随
航》、《长灯》、《解闲》、《醒梦》6种。胡文焕刻有《会文 堂琴谱》、《古器具名》,《学诗会选》、《格致丛书》等450 多种,明人称胡文煥板。此外,容与堂也很著名,刻印戏曲小说 甚多,计有《李卓吾先生批评幽闺记》、《李卓吾先生批评琵琶 记》、《李卓吾先生评批红拂记《李卓吾先生评忠义水浒 传》等书,刻印俱糈&
吴兴的刻书业则异军突起,是明万历以后全国又一重要刻书 中心。时人谢肇淛说:“金陵、吴兴、新安三地,剞劂之精不下 宋板(谢肇谳《五杂俎》)毛舂翔在 <(古书版本常谈》中也 说:“徽州、吴兴乃后起之秀,岂但与苏常争价,实已超越苏 常。苏、常精刻,多在嘉靖之世。万历间,已让位于吴兴、新安 了。”
吳兴刻书首推闵齐伋和凌濛初两家,他们均以用套印方法刷 印古籍而著称于明万历天启年间,世人分称“凌刻本”、“闶刻 本'
“凌刻本”、“闵刻本”的特点是将各家批点评注用朱墨或 者几种颜色套版刷印,醒目突出,以方便读者阅读& 一般为朱1 墨两色I正文労墨,批点用朱。后来随着技术的进步又逐步发展 到朱、墨、黛、紫、黄五色套印。每神颜色代表一家批注或评 点,其版式特点是周围有版框,中间元行线,这样做是力了便千 在行隔中间套印批点评注。套印技术要求很高,难度较大。但从 传本来看,书的每叶虽经数版套印,而锴误极少,这说明印工技 术十分精湛。
闵、凌两家刻书极多,合计13&多神,经、史、子、集淇备, 而以刻印戏曲小说为突出。如所刻《西厢记《琵琶记》、 《明珠记》、《红拂记》、《虬髯客传》等戏曲小说多有附图或 插图,并多是名家绘刻,笔画工致,神态秀逸。所用纸张,均属 上等,沽白如玉,加以多色套印,彩色斑斓。展卷阅读,十分醍 目,
除杭州、吴兴外,官刻本宁波府有24种、金华府53种、嘉兴 府20种、处州府19种、绍兴府15种、严州府8种、台州府7种、 温州府5种、浙州廚4种、衢州府4种®。这些地区的私家刻书 也曾盛极一时,邱余姚闻人诠、嘉禾项笃寿万卷堂、嘉禾项德棻 宛委堂等,都是闻名于岜世的此外,台州洪家书铺、嘉兴周履 靖荆山书坊、三衢童应奎书坊、徐瑞熟书坊、鄭县聚奎搂书坊等的 詞书,都颇得世人好评。
清代,浙江刻书业趋于衰落。杭州仍是浙江最重要的刻书中 心,在清初曾极一时之盛,清人金埴《不下带编》卷四云:“今 阀版书久绝矣,惟白下、吴门、西泠三戢书行于世然亦有优 劣,吴门为上,西泠次之,白下为下t ”到乾隆以后,杭州官刻 衰落。苘治四年(1865年 >,浙江省布政便杨員濬、按察使王凯 泰为了迎合曾离藩,在杭州成立了浙江官书局,聘一財名宿担任 编校工作,離扳印刷甚多,经史子集俱备,集刊工一百数十人刻 写之。自开局至光绪十一年(1885年),先后刻印了200多种,此 后X有书赣陆揉出版。这使一度中察的杭州刻书並苒度掘起,浙 江书局也与金陵书局、苏州书局、扬州书局、武昌崇文书局(又 名網北官书局)并称为全国五大官办书局。
浙江书局最先刊版者有钦定七经及御批《通鉴辑览》和御逸 《古文渊鉴》等书,此后又刊印了《十三经古注》、《二十二 子》、《九通》、《玉海》及附刻13种和章学诚、孙诒辻等浙人 著作。'由于浙茳书局选择底本极为谨慎,利用了丁丙、丁申弟兄的
卷楼善本书,并延清薛时雨、孙衣言、俞樾,谭献、黄以 周、张大昌、张颜、王诒海等著名学者校刊,所以剞厥之精良、校 勘之缜密均超过了殿本,为士林所推许0当时为丁使贫寒学子容
(D觅周弘祖《古今书刻
易购求,浙江书局还千方贺计减低成本,在刻极时将原板缩小瓶 式,增多行字数,大受欢迎。到了宣统元年U9G9年),浙江书 局归并于浙江图书馆,改名为官书印售所。民国以后,又改称浙江 图书馆附设印行所。 _
清代杭州坊刻远不及宋元明三代之盛,有名可考的仅有文宝 斋,慧空经房、玛瑙產房、景文斋、善书局数家。
除杭州外,宁波、绍兴、余姚、慈溪、嘉兴等地也有刻书坊 和善书烏,如宁波的群玉山房曾刻印了不少好书,其中校刻的 《瘟疫条辨》等医书,为民间医务工作和研究医道者提供了不少 资料。
值得注意的是,清代浙江私人刻书业颇为兴盛,如海宁吴骞 刻有《拜经楼丛书》、《海昌丽则》等数十种;余姚卢文弨刻有 《抱经堂丛书》;海宁蒋光煦刻有《别下斋丛书》、《涉闻梓 旧》等书I刘承干有《嘉业堂丛书》。至于郡邑丛书,更是刊刻 盛行。嘉庆间,临海宋世荦刊《台州丛书》甲、乙集共6种32 册。同治间戈有永康胡凤丹辑刊《金华丛书》,计55秤176册。光 绪年间,嘉善孙福清刊《携李遗书》,归安陆心源刻印〈彳湖州怂 书》,黄岩王棄印行(〈台州丛书续编》。而钱塘丁丙的《武林掌 故丛编》和《武林往哲遗著》,规模尤大。宣统三年之内,又布 《绍中文献辑存书》及永康胡宗懋《续金华氹书》*由此可见, 浙江私人刻书在清代仍占有一定的地位·
二、藏书
元代历史虽为时甚短,但浙江私家藏书业仍然以缓慢的速度 向前发展。据统计,这—时期浙江载书家有別位左右9吴兴赵盅 頫以赵宋宗室之门阀,雅好收藏之事。明人王世贞《跋宋本〈汊 书 >》云,“佘生平所购宋本班范二书,允为谪冷之冠&桑皮 纸,洁S如玉,四旁宽广,字大者&忒。有欧梆书法,细书筚骞 跌致,墨色精纯,前有赵吳兴小饯。”可见赵盂颧收藏之精。^ 县袁桷也是元初著名的藏书家,据吋人孔齐《至正直记》所载a 袁桷承祖上遗业,“广蓄书卷,国朝以来甲于浙东”。诸曁杨维 桢其家聚书数万卷,杨维桢去梯在楼上苦读5年,传为勤学佳 话。其他如I宁海胡三省石窖藏书、鄞县应震伯《花厓书院'衢 州吾衍生花坊小楼、杭州张雨、杭州张雯、浦江郑鉴、东阳蒋 玄、庆元王昌世、钱塘金应桂、东m蒋枢、金华潘氏、杭州陈世 隆、吴兴章德一、杭州魏一愚、乎阳胡芳等,也都以富藏著称于 世。
明代的私家藏书十分兴盛,以地区而论,江浙为首,福建次 之。
据吴晗《两断藏书家史略》所载,明代淅江有藏书家80人,这 些藏书家地区分布如下,杭州7人,他们是方九叙、王羽、江元 祚、吕坤、吴继志、杲太冲、卓尔康、洪锺、胡桢、徐孝直、郎 瑛、髙濂、凌昱、虞淳熙、虞淳贞、龚佳育、洪根;嘉兴9人, 包柽芳、高承埏1沈启原、社嗣选、姚擀、曹溶、项元忭、项笃 寿、蒋之翘I吴兴S人;王济、徐幼文、沈节甫、潘曾绂、姚 翼、茅坤,海盐6人:王文禄、吴昂、姚士粦、胡彭述、胡震 亨、扬绍祖;鄞县&人:王应记、金华、范钦、范大澈、袁忠徹、 丰坊;兰溪6人,宋震、胡应麟、徐与参、徐介寿、陆瑞家、黄 褛;绍兴5人:王朝志、祁承燋、祁彪隹、钮石溪、刘毅;海宁 3人,周明辅、柷以豳、马宣教;龙游3人:何乔遇、胡栗、童 佩^衡州西安2人:余珏、徐应秋;长兴2人:吴琉、姚绍科j 黄岩2人:王逢辰,谢铎;诸暨2人:朱长庚、骆象贤*义乌2 人:吴之器、虞守愚I浦江2人.·宋濂、张一韶;平湖2人:沈 维镜、沈懋孝;此外,余姚有诸来聘,常山有徐洪理,萧山有何 汝尹,新昌W胡祯,缙云有王涛,永嘉有王光经,上虞有韩广 业。其实,明代浙江藏书家远不止此数,如青田刘基,佘姚王 兌仁,长兴臧趙循,绍兴徐渭、王思任,海宁陈与郊,湖州朱国
桢、凌濛初,浦江郑灞,鄞县屠隆,钱塘田汝成等,也都喜好聚 书,家中插架甚多。
以时代而吉,明初浙江藏书家首推宋濂和郑猾。宋濂楚明代 初期除诸藩王之外栽书最多的私人藏书家,开有明一代藏书之 风。据文献记载,元末宋濂为避战乱徙居浦江,筑“青萝山房” 藏书楼,是时“宋文宪公读书青萝山中,便已藏书万卷”。此后 又“得郑氏藏书八万卷”,号称“最富”。规i,字仲养,浦江 人&家有藏书搂,聚书8万卷,与宋濂同时扬名于海内,但不久 即毁于火。
成化以降,浙江栽书家首推仁和的郎瑛和洪鞭。郎瑛藏书据 清乾隆四十年0775年)杭州周菜 <(重修<七修类稿〉序》所说,
> “富有杂家”。丁申《武林藏书录》也说他“家所藏经籍书史文 章杂家言甚盛v。洪椎系栽书家洪钟之孙,他“承先世之遗,缥缃积 卷”,藏书甚富,有《洪于美书目
嘉靖、隆庆以后,浙江藏书家辈出,极一时之盛,与江苏互 为颉颃,甲于天下,著名的有归安茅坤的“白华楼”,乌程沈节 甫的“玩易楼”,嘉兴项元汴的“天籁阁”,宁波范钦的“天一 阁”,兰溪胡应麟的“二酉山房”,均富收栽,开清代私家藏书 之端绪D
《吴兴藏书彔》在茅坤《白华楼书目》下引《湖录S云■ “鹿门茅先生藏书甲海内,练市新构书楼凡数十M,至于充栋不 能容。其孙大将军止生编为九学十部目,自序S: '九学者* —
曰经学,二曰史学,三曰文学,四曰说学,五曰小学,六曰兵 学,七曰类学,曰数学,九曰外学。十部者,即九学之部而加 以世学,世学不可以示来世。然时王之制,吾先人以兹名于世, 吾敢忽请’。〃由此可见茅坤藏书的范围十分广泛,后来这些藏 书遭国变散去,所著有《白华楼书目》。
沈哲甫,宇以安,号锦宇,乌程(今吴兴〕人。嘉靖三十八
年(1559年)进士,ft至in部待郞a他在《疏易搂藏丨扣录》自 序中说:“佘性迂拙,无他嗜好,独甚爱书。每遇货书者,惟恐 不余售,Ji去惟恐其不复来也。颃力不足,不能多致,又不能得善 本,往往取其直之廉者而已&即有残缺,必手自订补,以成完帙。”
项元汴(1525〜1590年),字子京,号墨林,又号香岩居 士。精鉴赏,善藏书。家饶于财,故“三吴珍秘,归之如流”
(姜绍书《韵石斋笔谈》卷下海内参异十九多归之" < 叶昌 识《藏书纪事诗。项元汴的天籁阁,堪与宁波范钦的天一阁相 匹敌。清顺治二年(1645年),清兵至浙,项氏累世之藏尽为千 夫长汪大水所掠,荡然无遗&
范钦(1506〜1585年),字尧卿,号东明。嘉靖十一年(1532 年)进士,官至兵部右侍郎。据《鄞县志》记载,范钦“性喜 藏书,起天一阁,购海内异本,列为四部。尤普收说经诸书及先 辈诗文集未传世者。浙东藏书家,以天一阁为第一,有功文献甚 大。”值得指出的是,天一阁的建筑非常科学,在当时首屈一 指。书楼分上下两层,上层不分间,通为一厅,合《易经》“天一 生水”之意;下层分为六间,以应“地六成水”之说。为了防 潮,将书全部贮藏在上层书阁,前后均设有窗户,以利于通风。 另外在书橱里还放有防虫的姜草。为了防火,范钦又在书楼前开 挖了一个水池D后来清乾隆帝为了珍栽《四库全书》,曾仿天一 阁建成文渊阁等七阁,他在谕旨中说:“(天一阁)自明相传至 今,并无损坏,其法甚精,…今办《四厍全书》,卷帙浩繁,欲 仿其藏书之法,以垂久远。”范钦“天一阁”藏书的特色也^靖T 突出,在范钦所收藏的7万多卷书中,多为当时时志书、政书和 诗文集等,其中光是原藏的省、府、州、县志就有435种,比《明 史+艺文志》著录的志书还要多①。另外,它还收藏了大量的明代
骆兆T《天一阁明代地方志考录》·
考试文献,至今仍然存有4U册明代乡试、会试登科录,成为研究 明代人物和科举制度最珍贵的文献资料。
胡应麟在明代以藏书宏富而又善于鉴别著称于世。他曾说: “我一生于他元所嗜,所嗜独书。饥以当食,渴以当饮。诵之可 以当馘餞,览之可以当夷施。忧藉以释,忿藉以平,病藉以起”
C王世贞《二酉山房记“穷搜委巷,广乞名流,寻之故家, 求诸绝域,中间解衣缩食,衡虑困心,体腹筋骨靡不所惫”(胡 应麟《少室山房笔丛>〉),一生共聚书4別0(3余卷,建“二酉山房” 贮之,“雄称海内”。
万历以后,漸东藏书家如山阴祁承煉“澹生堂”、钮石溪 叫tt学楼”均以藏书宏富著称于祁承爍(】562〜1628年), 字尔光,号夷度。万历二年0574年)逬士,官至江西右参政。他 精于校勘,沉酣典籍。治旷园于梅里,筑“擔生堂”以藏书}造 “东书堂”作为读书之所;构“旷亭”作为游息场所。他一生聚 书,不遗佘力,四处访求,累计达H万余卷。他把自己的藏书编 成《谵生堂书目》。为了这些藏书,祁承燥又撰《澹生堂藏书 约》,帝1定(< 读书训》、 《聚书训》、<0潑书训》、(<鉴书训》* 分别对图书的釆访、分编典藏和如何阅读作了周详的阐述,成为 我国最早的全面论述藏书理论的著作。钮石溪,会稽人&其“世 学楼”与祁氏“澹生堂”齐名,明商溥在《稗海》序中说:“吾 乡黄门钮石溪先生,锐情稽古,广购穷收,藏书世学楼,积至数 千函,十万卷。”其家藏书除一般藏书家所藏的四部以外,尤注 重历代稗史野记,所收仅小说家就达数百种之多&驵末时,世学 楼藏书开始散出。
在这一时期,浙西地区的藏书之风仍然较盛,如海盐胡震亨的 “好古堂”,藏书达万卷以上,而且多为秘册异书c吴兴的潘曾 线:也“有意汲古,广储缥缃v。嘉兴高承埏的“稽古堂藏书八十 椟,与项氏万卷楼争富”。
清代浙江藏书之盛,超逸前代,达到了登峰造极的阶段。袁 同礼先生在《清代私家藏书溉略》中说:“有清一代藏书,儿为 江浙所独古& ”据统计,有清一代,浙江共出现了350多位藏书 家,其中以杭州为最多,达兆人;次则海宁(33人:U绍兴(M 人)、濰州(21人),嘉兴(U人)、海盐< 1$人)、鄞县(W 人)、平湖<12人);再次为萧山(9人)、慈溪(9人),桐 乡(8人)、嘉善(S人)、余细匕(7人)、瑞安(6人);此 外,5人以下的有浦江、临海、新昌、上虞等32个县。
清初的浙江藏书,浙东、浙西齐头并进,呈现出一派繁荣的
在浙东,余姚黄宗羲首开清代浙江藏书之风。据文献记载, 黄宗羲“最喜收书,其搜罗大江以南渚家殆遍”(全祖望4;二老 阁藏书记“续钞堂”藏书达六七万卷之巨,继黄宗羲之 后,鄞县万斯同承师遗志,也雅始氧书,搜罗典籍达10多万卷之 巨。卒后,万斯同所藏之书均落入当时史馆编修钱名世的手中, 时有“明珠暗投”之谓。宁波陈自舜也是黄宗羲高足,一生 嗜好藏书,据全祖望《七贤传》载,“其偖藏为范氏天一阁之 证”。与陈自舜同乡的陆宝也同时以藏书宏富著称于设。全袓望 《中条陆先生墓表》称:“先生藏书最富,多善本。吾乡之以藏 书名者天一阁范氏,次之四香居陈氏,义其次则先生南轩之书 也慈溪郑性为黄宗羲再传弟子,其家“二老阁〃藏书搂收藏 了黄宗羲“续钞堂”所遗存的3万卷书和自家的2万多卷书,共 计收5万余卷^此阁藏书历经加0多年以后才于抗日战争期间全部 散佚。
清初,浙西的藏书业也已重新崛起,如嘉兴曹溶的“静榲 堂”、朱赛尊的“曝书亭” 1 “潜采堂”,杭州赵昱的“小山 堂”、吴焯的“瓶花斋”,均以藏书宏富名闻连世。曹溶好收宋 元人文集,有《静惕堂书H》。他撰的《流通古书约》,为中国 藏书史上的童荽文献。在《流通古书约&巾,肯创了古书襤逋 法。明确指出藏书家的社会职责不仅在于收藏保管,更重要的在 于流通阅读,务使作者的心血绪晶不以秘藏而与世隔绝。他的这种 保存古籍的思想在舀时是难能可贵的3朱彝尊初得顼氏万卷楼残 佚,其后所藏益富,“拥书八方卷,足以豪矣”〈朱彝尊《曝书 亭集》卷三十五)。赵昱与弟赵信齐名,其“小山堂”拥书数方 卷。赵倩也以富藏著称。吴焯的“瓶花斋”收藏亦富,聚书万 卷,既富且楮,其子吴玉墀曾辑家藏书目为《绣谷亭书录》。杭ttfc 骏的“道古堂〃,藏书“不下十万卷” 丁申《武林藏书录》称 其“藏书之富,甲于武林”。
乾隆以后,浙中二卢又以藏书宏富相夸尚。杭州卢文葫“家 藏图籍数万卷,手自校勘,精审无误,自宋次道、刘原父诸公, 皆莫能及也”(卢文弨《群书拾补》,钱大訢序)。其贮书之所 称“抱经堂”,与鄺县卢址同时同嗜好0卢址的藏书楼亦称抱 经,于是浙中有东西抱经之称。卢址博览嗜古,尤喜聚书,“晨 夕雠校,往往至废寝食,搜罗三十余年”,得书10万卷,建抱经 搂贮之,其名取唐韩愈寄卢仝诗句t “春秋三传束高阁,独抱遗 经救终始”之意,以表明他有独抱遗经之志。其藏书之富,可与 范氏天一阁、郑氏二走阁相鼎足。除二卢外,海宁吴骞、陈鑪及 杭州鲔疰博也以富藏著称0吴骞得其乡先辈马氏道古楼、査氏得 树楼之残佚,所得不下5万卷,筑拜经楼以藏,书多宋元精本。 闻好友黄丕烈题藏书楼“百宋一廛v,吴骞也风雅好事,遂自題 其善本书室为“千元十驾〃,意即千部元版书当能抵得上百部宋 版书,一时传为艺林隹话。其子寿阳取拜经楼书有题跋者,手录 而成《題跋记》。同乡陈趙的向山阁裁书,也达10万卷之富,其 中也多宋元椠本及近世罕见之本。这些藏书后来大多归海宁马濾 的吟香山馆。鲍氏的知不足斋藏书也名闻全国。其藏书始于鲍廷 博的父亲鲔思诩。鲔思诩性嗜读书,喜收旧椠a既久,聚书益多
旦精,乃琅《戴记 学然后知本足”之义,称其栽书搂为“辩
不足斋〃。至廷博,所收益富^乾隆间编《四库全书》,征书海 内,廷博命子士恭进其家藏书626种,为当时全国私家献书中最多 的一个。《四库全书》著录鲍氏家藏250神、存目129种,著录之 书超过存目,可见其藏书之精。清朝政府为此赏给鲍氏整部的 《古今图书集成》。
嘉庚年间,余姚的黄澄量崛起于浙东。其家五隹楼,聚书5 万余卷,因其慕远祖宋时号五隹者昆季五人并著清望,故以此名 楼。其家“覯书之富甲越中”,仅次于宁彼天一网,故有“浙东 第二藏书褛”之称。
道光末年,当时东南士大夫以藏书闻于海内者,主要有三 位,一是杭州的朱学勤;一为丰顺丁日昌;另一为长沙猶袁芳 瑛。朱氏生平学敏才瞻,好书尤笃^在供取之暇,每到书肆捜罗 古籍,日增月盛,编为《结一庐书目》。其中多宋元明椠以及樁 钞,共有数百种之多。其藏书大多得之长洲颊氏艺海楼、杭州劳 氏丹铅精舍(朱学勤《结一庐书目》,叶德辉序
与朱学勤同时以藏书著称的尚有瑞安孙衣言、孙诒让父子的 “玉海楼”。孙氏玉海搂与宁波范氏天一阁、南浔刘氏嘉业堂并 称为晚清浙江著名的三大藏书楼。玉海楼的创始人孙衣言,曾官 湖北、江宁布政使,在职期间,与子诒让一道,搜求古籍。后来 藏书日增,达八九万卷,遂于光绪十四年U8糾年> 始建藏书 楼,并以南宋王应麟闰杰作《玉海》作为藏书楼的名字,盖取 «玉海》“为世宝貴而又无所不备”之意。
在这一时期,鄞县徐时栋的烟屿楼,也以富藏闻于海肉,烟 _楼拥书S万卷&
晚清同治光绪年间,海内哦书家中以瞿、杨、陡、丁四家最 为著名,其中陆、丁二家在浙江,即杭州丁丙的“八千卷搂”和 吴兴陡心源的“聒宋楼”。
丁丙(I832〜IS"年)·与兄丁中都笃学嗜书。其象藏书澜源 久远,其祖掌六公有八千卷搂,传至丁申、丁丙兄弟时,插架宏富, 珍籍琳琅。丁丙再建二楼,称后八千卷楼、小八千卷搂,总名为“嘉 惠堂”。这是因为丁氏兄弟为购求补钞文澜阁《四库全书》尽了很 大的力量,清朝政府有“洵足嘉惠士林”之褒,遂以“嘉惠”二 字名褛。袁昶《 了征君善举二十八事碑》云:“丁氏旧多藏书》 君搜辑至四十万卷,缥缃图籍甲一省0自天一阁、澹生堂、拜经 楼、鉴止水斋,振绮堂,皆莫逮泓惠堂牙签锦癉之富”。光绪了 未(19C7年),丁家经商破产,变卖寒财,丁氏嘉惠棠和八千 卷楼藏书由两江总督端方收购,藏于江南图书馆。丁丙著有((善 本书室藏书志》、《庚辛泣杭斌》、《北隅赘录》等书,皆收入 《武林掌故丛编》中。
陆心源(〜1894年),其典藏与“双丁”同时称著于两 浙。陆氏收藏图书始于同治初年。当时社会处于动乱时期,江南 许多藏书家典籍散出,陆氏先收郁家宜稼堂藏书及周星诒诸家之 残,从而奠定了商宋楼的典籍基础。据载:“方是时受丧乱后, 藏书之家不能守,大江南北,数百年沉埋于瑶台牛篋者,一时俱 出。而心源时备兵南韶次,权总闽鍵,烧于财。于是网罗坠简, 搜抉缇帙&书贾奔赴,捆载无虛日r上自苕溪严氏芳茉堂、乌镇 刘氏眠琴山馆、福州陈氏带经堂,下迄归安韩子蘧*江都范石 湖、黄荛圃,仁和平甫季芎二劳,长洲周谢庵,归安杨秋室,德 清i午周生,归安丁兆庚,乌镇温铁华,钱塘陈彦髙等,有一无二 手稿萆本,从飘零之后摭揞之,尽充插架,以资著作。素称缃 帙,部居类汇,遂为江南之望矣”(岛田翰《商宋楼藏书源流 考》十余年来,共得书15万卷。闻嘉庆中藏书家黄丕烈得朱版 书百余M藏书楼为“亩宋一塵”,陆氏声称收藏宋版书2如种, 因此题收储宋元旧椠的书褛为“聒宋楼”,以夸其富。又构建十 万卷搂,储明后秘刻及精钞、精校和清儒著述。節苯楼、十万卷
楼虽4为二室题名,实分一室力二。陆氏还在潜园中建“守先 阁”,以储寻常钞帙,间及钞本。于是,陆氏藏书称雄江南, 与常熟瞿氏(铁琴锎剑楼)、聊域杨氏(海源阁)、钱塘丁氏 (八千卷楼)称天下四大藏书家,足与乾遶之黄、周、顾、袁相 埒①。陆心撇死后1S年(19打年),其子陆树藩将家里所有藏书 以】1-8万元大洋,售给日本人岩崎氏的静嘉堂文库。陆氏藏书出卖 给国外,在国内引起极大®动。我国藏书家董康慨叹道;—闻S5 宋楼既至日本,全国学于动色相告,彼此相较,同异如此,世有 贾生,能无痛哭7 ! ”这是中国古典文畎的重大损失,令人十分 痛憤。
第二节书院与学校教育
_、书院
元代浙江的书院事业在宋代的基础上有了进一步的发展。据
学者统计,元代浙江共有书院67所,位居全国第一。其中杭蜊路
4所,即仁和县西湖书院、余杭县集虚书院、昌化县百丈溪书
院、海宁州皇内书院^湖州路2所,为乌裎县安定书院、长兴州
东湖书院。嘉兴路4所t綦兴县宣公书院、燕居书院,崇镩州传
贻书脘、白社书院。建德路2所:建德县钓台书院、淳安县石峡
书院。庚元路14所:鄞县东湖书院、雕山书院、鲁斋书院、宣公
书院、稼轩书院、甬东书院、鄞江书脘、广平书院,慈溪县杜洲
书院、龟01书院、泽山书院、慈湖书烷,定海县湖山书院,奉化州松
溪书院、文公书院,昌国州岱山书院,翁洲书院、泽山书院。-衝
州路4所:西安县清献书院、柯山书院、明正书院,开化县包0J
劳院e聱州路1〇所;金华县丽泽书院、四贤书院,京阳县八华书 '??A 1 院,义乌县五云书院,浦江县月泉书院、东劈书院,兰溪州仁 山书院、斋芳书院、重乐书院、北山书院。绍兴路8所:山阴县 a亭书院、陶山书院,会稽县稽m书院,和靖书脘,上虞县泳泽 书院,嵊县二戴书院,余姚州高节书皖、古灵书院。温州路2 所:永嘉县永嘉书院,乐清县宗晦书院。台州路8所:临海县上 蔡书院、鉴溪书院,仙居县桐江书院、安洲书院,黄岩州文献书 皖、回浦书院、柔川书院、九溪书院。处州路5所:龙泉县笏洲 书院、桂山书院,:松阳县明善书院,青田县石门书院,缙云县美 化书睇①a
元代许多著名学者在浙江任过书院山校或讲过学,如马端临 主讲于衡州钶山书院,程墦礼出任过稼轩书院山长,祝蕃负高节 书释山长,陈鱗为岱山书院山长,黄叔英为和靖书院山长,周裴 为郞山书院和宣公书院山长,任士林为安定书院山长,桂彦良为 包山书院山长,袁桷为丽泽书院山长,金屐祥主讲仁山书院、齑 芳、重乐三书院……。这些著名学者在断江的讲学活动,对于元 代浙江文化的发展和程朱理学在浙江的传播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明代浙江书院不仅数量比以前大增,达到120所®,而且继 承和发扬了宋元时期的讲学之风,涌现出一批颇具特色的书院t 会稽稽山书院和仁和敷文书院就是其中的两个。
某靖三年0524年),王守仁在绍兴会稽建立稽山书院,聚 八邑彦士讲艿,并亲自讲学,宣传他的“致良知”学说,湖广、 广蒞、直隶、南赣、安福、泰和等地来听讲者多迖300人,其中 著名的门生有王艮、刘邦釆、黄宏纲等。“流风所被,倾动朝 野。亍是搨绅之士,遗佚之老,联讲会,立书院,相望于远
①见王廸《尤代书院考珞》,《中围史研究年第I斯〖男裾《宋元学 寒>墦扑明州笪公书院、S轩书院*悪溪龟山书院、泽山书院4所4
呰松时《明代书院抵柷实《中山大学谞W班史研宄所周刊》笫10無 铒113期*
逬”(《明史》卷二百三十一),沈德符《野获编》上也谧t “自武宗朝,王新建以良知之学,行江浙两广间,而罗念庵、康 荆州诸公继之,于是东南景附,书院顿盛。里世宗力禁而终不能 止。”
万松书院设在仁和县凤凰山万松岭。弘治十一年U498年), 浙江右参政周本就报国寺基创建,规模略如学宫,不久即废圮& 正德十六年(152】年),巡抚唐风仪等协谋重修万松书院,并在 两庑增建廊房5间,连前共20间,供生徒住宿之用,嘉靖饵年 (1525年)恃御潘釁哲来抚,增修书院,扩充斋舍为36楹,并延 请王守仁讲学&王守仁在这里继续宣传他的“致良知”学说,推 动了书院的复兴^>
王守仁的讲学活动,对明代书院的发展影晌很大。他死后, 学生们纷纷建立书脘,一方面奉祀老师,另一方面传播王学。其 中浙江境内有:嘉靖十三年(1534年),学生李遂在衢麓建精 舍,精舍诸生又分建龙游水南会和兰西会,“与天真远近相应, 往来讲会不辍”;綦靖十六年(15灯年),沈谧在秀水县文湖建书 院。初读王守仁的《传习录〉>,有悟师学,立即执礼请见。因王 守仁出师征思田而未得见面。王死后,沈诡听说王守仁的学生薛 侃在京师讲学,深受感动,说:“师虽殁,天下传其道者,当有 人也”,于是率同志者数十人前往听学;嘉靖十九年(1540年), 学生周桐和应典在永康的寿岩建书院,与同门李拱、程文德一起 倡明师学,从学者达:LGfl余人,岁时奉祀,定期讲会;嘉靖二十 —年( 1542年),学生范引年在青田建混元书镔,讲明师旨,诸 生达71余人(《壬文成公年谱S)。……这些“王门弟子”的活 动,有力地推动了明代浙江书院的发展和文化的普及。
此外,永康的五峰书院在明代也盛极一时。明正德年间 (1506〜1521年),名儒应石门、程松溪、李东溪、周親錄、程 方峰、卢一松等在此共同研讨王阳明的“良知之学” ·金华郡守 除受泉命人建造芷褛兰楹,额书“艽峰书皖”,后又在楼芮建 “丽泽祠”、“学易斋〃,从此五峰书院更是名扬于时。明嘉靖 八年(1529年),著名学者程文德、程正值在此纳生讲学,终其 天年。
清代浙江书院的数目远过前代,并且设置的地区也比以前各 朝广泛,遍及全省。
清代浙江书院最著名的当推省会杭州的敷文书脘、紫阳书院 和诂经精舍。这三个书院是清代浙江传播学术文化的重要基地, 在中国学术文化史上也占有一定的地位。
敷文书脘是清代浙江的省会书院,它的前身是明代的“万松 书院v。康熙五十五年(1716年),巡抚徐元梦重修万松书院, 康熙帝为之题“浙水敷文”的匾额,于是改名为“敷文书院”。 书院创设之初,清政府拨废寺山地闲田17D亩作为祭仪。雍正十一 年(】733年),朝廷又发给胬银1000两生息置ffi,作为书院永远 膏火之资。乾隆四年(1739年),由于书院生童増多,每年帑金 扈银仅为400余两,不足饩麋之需,于是朝廷又増拨帑金WCO两。 道光四年(1824年),淸政府又以运库余款拨银生息,贴补青 火,当时共计额收银4800多两。书院的规制仍然沿袭白鹿洞书院旧 规,由官方选列郡中优秀士于肄习其间。乾隆元年“上谕”规 定:“负笈生徒,必择乡里秀异,沉潜学问者,肄业其中。其恃 才放诞,佻达不羁之士,不得滥入。书院中酌仿朱子白鹿洞规 .条,立之仪节,以检束其身心f仿分年读书之法,予之程课,使 贯通乎经史有不率教者,则摈斥勿留。”并规定:“诸生中梂 器尤舁者,准令荐举一二,以示鼓舞”(《淸会典事例》卷三百 九十五)。《清会典》卷三十三也载:“书院生徒,由驻省道员 专司稽察,各州县秉公选擇,布政便会同搞道再加考验。杲系秫 堪造就者,艿准留院肄业。”乾隆四年(1H9年),巡抚颁立科 条,日省月试,讲学之会,蔚然兴起。据记载,著名学者齐召 南,自乾隆二十五年到三十五年< 1760〜1770年)一直在这里担 任山长职务,历时11年之久,培莽了一大批人才。
紫阳书脘位于杭州府治凤山门内,初名紫阳别墅,创建于 清康熙四十二年(1703年),系由两浙都转运盐使髙熊钲及盐商 汪鸣瑞等捐资建造而成,专门作为商籍子弟习文和祭祀乐子的场 所。不久,紫阳别墅正式改名为“紫阳书院”。此后在雍正三年 U725年)、乾隆三十八年(H73年)、乾隆五十七年年) 三次进行修葺改造。嘉庆二年(1797年),督学阮元又增建校经 亭。八年,由于生徙日增,席不敷坐,巡视盐政延丰又增建观澜 楼5楹,阮元海之作记。咸丰十一年(1861年),太平军攻打杭 州城,书院毁于兵燹。到同治四年(1S65年),布政使得:益澧重修 紫阳书院。次年,按察使杨昌浚出俸钱买地,与运使高卿培请于 巡抚兼管两浙盐政马新贻,出公帑增屋沉楹,作为生徒斋舍。一 直到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书院才改为仁和县学堂。
紫阳书脘从建立到结束,长达20Q年之久^先后有卢文钼、项 梅侣、孙衣言等30多位著名学者担任山长。其生徒人数茌嘉庆时 已达328人。同、光之际,生徒更盛,远在敷文、崇文等书院之 上,在当时有较大的影响。
诂经精舍地处杭州孤山,是清中叶之后最有影响的书脘之
玷经精舍由阮充创办。阮元0754〜I849年),字伯元,江 苏仪征人,是清代著名学者。生平著述宏富,主要有《十三经注 疏并释文校勘记》245卷,《经籍纂诂卷附补遗,《两浙 防护陵寝祠墓录》U卷,《擊经室外集》5卷,《两浙金石志》 19卷,《畴人传》46卷,《擊经室集》45卷等。嘉庆五年U800 年),阮元首次巡抚浙U,次年正月在杭州孤山辟一书院,名曰 “诂经精舍”。阮元在自撰的《西湖诂经精舍记》中说:“圣贤 之道存于经,经非诂不明”,“精舍者,汉学生徒所居之名I诂 经者,不忘旧业,且勖新知也”,祀奉汉代经学家许慎、郑玄木 主于舍中的雍肃堂。
阮元创立精舍后,首先延请王昶、孙星衍主讲席,选高材生 读书其中&王昶和孙星衍都是当时著名的学者,精通经史文宇音 训之学,旁及诸子百家。阮元与他们二人一起主讲,6命题课 业,间以经史疑义,旁及小学、天部、地理、算法、词章,各听 搜讨书传条对,以观其器识,诸生执经问字者盈门,未及十年, 而舍中士登巍科入馆阁及撰述成一家言者,不可胜数”,“东南 人才,称盛极焉”(《国朝先正事略》卷二十一《阮文达公事 珞》)^阮元以后,俞樾义在诘经精舍主讲了30余年之久,两浙 之士出其门者,不可胜数,为促进浙江文化的发展和繁荣起了重 要作用。
诂经精舍崇尚经史词章,一变近600年理学占据书院讲坛的局 面,在中国书院史上意义非凡。黄以周在《商菁文集》序中说, “近时贤大夫之崇古学者,又思矫;K:失,而习非成是,积重难 返,不得已别筑讲舍,选髙才生充其中,专肄经史辞賦,一洗旧 习,若吾浙之诘经精舍,广东之学海堂,其较著者也可以 说,钴经精舍在当时代表了一种新的学风①。
除杭州敷文、紫阳、访经精舍三大书院外,余姚姚江书院也 很著名。姚江书院在清康熙时改建于余姚县城南,初由沈国模、 管宗圣、.史孝复讲学其中,“月且临讲”,使“作人明道之意益 笃”,“和乎光霁,以名教为宗主”,“申明良知之谠” ·此后 由邵廷采主讲席,仍守王学,在当时影响较大。 [〇>参见洪■焕椿(<浙江文献丛考》,断江人民出朊让? 1983年,] [棚,]
附:清代浙江各县书院设立表⑦
驳,简志》,新江人民出版社,1988年*


























二、学校教育
元明清时期,由于浙江经济和文化的不断发展,学校教育更 趋发达。
据方志记载,元代浙江境内所辖的1】路54县,都分别设有学 校。其中乌程、归安、金华、西安等几所县学是元代新建的,其 他则是在宋代基础上加以恢复。乌程县学,在宋代崇宁中时附于 湖州府学;至元代至元三年U337年)时,由县丞宋文懿主持, 在县治东丞厅故址创建。妇安县学原来也附属于湖州府学,元泰 定二年(1325年)也由县丞完泽傅化主持,从湖州府学正式迁到 县治东南。金华县学在宋以前也附属于金华府学,元至元十三年


〇27?;年)始创于金华醋坊岭。
明代,浙江又相继建立了秀水、嘉善、平湖、桐乡、孝丰、 汤溪、泰顺、太平、沄和、宣平、景宁等县学。
桐乡县学始建于明宣德五年0430年〉,山大理卿胡概主 持,在邑民徐进居址上建学基。七年,知县赵中肇主持建成明伧 堂。正统二年(1437年 >,知县范宣继建大成殿、两庑、神厨、 神库、文昌祠。此后,田玉为知县,又建戟门、棂星门、斋舍、 仓廒、射圃。
平湖县学,建于明宣德五年,先由吏部员外郎李亨辇建讲 堂,后再由县丞孙华主持建成大成殿两庑。
秀水县学,明宣德五年由吏部员外郎李亨辟基。七年,户部 侍郎成均命同知孟迪建明伦堂及后堂。八年,又建太成殿及两庑 二斋棂星戟门a正统十年,知府黄懋增建文昌祠及号舍。
嘉善县学,弭宣德五年始立学基,知府齐政募民建成大成 殿&正统六年,知县李逊创建后堂。成化八年,同知杨冠募邑中 百姓建明伦堂及两斋后堂。
此外,孝丰县学由知府王珣主持创建于明弘治元年(148S 年太平县学_钿县常完主持建于明成化七年{1471年h汤溪 县学由知县宋约主持建于成化八年(1472年);泰顺县学建于明 景泰三年(1452年);云和县学由佥事冯靖主持建于景泰七年f 宣平县学由知县李叶主持建于景泰三年;景宁县学由县令杨殖宗 主持创建于景泰三年。
到清代初年,浙江全省共有府州学11所,县学75所①。这就 是说,浙江各州府及所辖县,均设有自己的学校。私学也极盛, 据《雍正浙江通志》记载,淸初全省共有社学399所。由此可见, 清代浙江学校之盛是宋元明三代无法比拟的。
①#见《浙江教育简志》,浙江人民出婊社,19卵年,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