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大哭大闹耍脾气,家长该怎么帮孩子找到情绪的出口?

 小毛头书屋 2019-04-10


负面情绪

最近好几个孩子的家长来询问:“最近我家孩子的情绪总是不稳定,一点小事就会崩溃,一旦不被满足就会哭闹,容易生气,在幼儿园里也一样,一旦觉得不开心,不是打小朋友就是打自己,我该怎么帮助孩子把坏情绪赶走呢?”孩子和成人一样,生活中难免遇到挫折,产生负面情绪,他们也会郁郁寡欢、怒不可遏,甚至无理取闹……面对孩子的“坏”情绪,家长应该如何引导孩子疏解情绪呢?

情绪本身没有好坏之分,与其叫“不好”的情绪,不如叫负面情绪。比如,紧张、难过、担心、愤怒甚至嫉妒,这些让我们觉得不太舒服的情绪,都属于负面情绪的范畴。情绪也是一种能量,负面情绪会带来负能量,如果没有及时发泄或疏导的话,很可能会影响孩子的身体和心理健康问题。那么今天,我们就来聊一聊,当孩子有了负面情绪,家长如何正确处理。

01

疏解孩子负面情绪的3个误区

面对孩子的负面情绪,通常家长是怎么解决的呢?这里有3种最常见的错误方法,快看看你是不是也使用过:

1. 告诉孩子忍一忍。

很多幼儿家长觉得,自己在面对负面情绪的时候,都能忍下来不抱怨,为什么孩子就不能像自己一样忍一忍呢?

2. 训斥孩子的负面情绪。

父母的大声呵斥,很多时候只有短暂的效果,但是长期来说,这会破坏你和孩子的亲子关系。

3. 放任孩子的情绪爆发。

这个方法最大的隐患在于:会让孩子忽视掉正确的规则意识。让孩子觉得自己的负面情绪怎么发泄都对,哪怕自己有说脏话摔东西的行为。更会影响孩子正确处理自己与别人的人际矛盾问题。

02

不同性格的孩子

要有不同的解决方法

对孩子的负面情绪,家长既不能放手不管,也不能以暴制暴,那该如何解决孩子的负面情绪呢?很多育儿文章都告诉家长,“要接纳孩子的情绪”“拥抱孩子,听一听他的心里话”,比如让孩子大声喊出来或者通过运动把情绪发泄出来。但是您别忘了,不同的孩子有不同的性格,喊叫的发泄方式并不适合内向性格的孩子。所以,家长的引导方法也要随孩子性格不同而有所变化。

1.适合外向性格孩子的剧烈型发泄方式:

说一说  喊一喊  玩一玩  哭一哭  动一动  撕一撕  打一打

这里,除了前5种常见的方法,我们着重了解“撕一撕”和“打一打”的方法意义。

撕一撕——在动手的过程中,抒发负面情绪。

撕纸的过程,对6岁以内的孩子来说,一方面是锻炼手部精细动作的发展,另一方面,孩子在撕纸的过程中不仅要使用一定的力气,而且纸发出“刺啦刺啦”的声音,也会让孩子产生释放的感觉。

打一打——要做到不伤人、不伤财。

在家庭环境中,孩子打什么能既不伤到自己,又不会造成经济损失呢?答案很简单——枕头或者抱枕。

其实,很多家长同样会使用这种方法来发泄自己的负面情绪,因为在捶打枕头或者抱枕时,藏在身体里的负面情绪,也会随着身体的运动而发泄出去。值得注意的是,家长在选择“发泄枕头”时,一定要注意枕头或者抱枕上面不要有太多的装饰物或者坚硬的物体,以免伤到孩子。另外建议让孩子边打边喊,也就是将“打一打”和“喊一喊”结合起来,让孩子体会到有负面情绪随着声音“跑”出身体的感觉。

2.适合内向性格孩子的温柔缓和发泄方式:

画一画。抱一抱。看一看。静一静。写一写。听一听。吃一吃。

内向性格的孩子很难马上接受特别剧烈的发泄方式,有时,一根画笔就能让孩子的负面情绪从身体里流淌出来。

抱一抱——除了拥抱家长,孩子也可以有其他柔软的替代物。

妈妈的怀抱里满是温柔和力量。但是,如果孩子和妈妈闹了矛盾,不想抱妈妈,怎么办呢?一定要让孩子找到自己最喜爱的替代物——比如孩子最喜欢的毛绒玩具或者柔软的抱枕或者小毯子。

孩子把这些替代物抱在怀里感觉得软软的,也会产生一种安全感,内心就会慢慢放松下来。这也是有些孩子刚上幼儿园时,为什么一定要带上熟悉的玩具,因为它会帮助缓解恐惧和紧张情绪。

静一静——给孩子一个自我的空间。

很多家长不理解,为什么孩子要躲到窗帘后面,或者要藏到被子里面。其实,那是孩子需要一个自己的小空间。

有时最让家长觉得头疼的不是不知道育儿的方法,而是自己知道的方法都不管用!这时最简单的方法就是直接问孩子,因为沟通是最有效的解决方式!比如直接问孩子,“妈妈知道你心情不好,你希望妈妈怎么帮助你呢?”引导孩子自己说出需求,比家长用自己的想法去猜孩子的心思更能解决实际问题。

03

知道负面情绪是怎么来的

才能正确撵走它

孩子的情绪发泄后,家长一定要跟孩子聊一聊刚才为什么生气。在反省中引导孩子思考负面情绪的“来”和“去”。聊天的技巧就藏在下面的5个问题中。

1.表达——“让你不开心的原因是什么?”

由于语言能力的限制,有些孩子很难说清楚自己为什么生气或者难过。所以,家长要用问题帮助孩子表达出情绪发生的根源,让他学会只有正确的表达才能让别人听懂自己的需求。

2.引导——“情绪帮你解决了问题吗?”

孩子了解情绪不能解决问题。孩子之间最常见的问题莫过于争抢玩具,被抢玩具后就算再生气难过或者哭泣,玩具也不能被对方还回来。所以家长要让孩子明白,情绪可以发泄,但是它并不能真正解决问题。

3.分析——“你哪里做对了,哪里做的不正确呢?”

同样以抢玩具为例,家长可以先引导孩子思考为什么别人要抢自己的玩具,再引导孩子思考自己和别人在事件中对在哪里错在哪里,那么孩子再遇到类似问题时,就会知道对方的原因,也会知道如何规范自己的做法了。

4.启发——“我们有没有什么补救的方法呢?”

这个问题的目的在于“启发”孩子解决人际交往的问题。如果是自己的孩子做错了,家长可以启发孩子如何道歉,如果是自己的孩子受了委屈,家长可以启发孩子以后应该如何保护自己。

5.预防——“同样的事情再次发生,该怎么办呢?”

比如,要提前说好游戏规则、不把心爱的玩具带出去玩儿。其实在您和孩子讨论前4个问题时,孩子心中已经有了答案,家长要注意的是,在聊天结束前帮孩子再次梳理正确的做法。

04

有情绪不可怕,就怕孩子的情绪反复出现

负面情绪不可能被彻底消灭,它会随着孩子的逐渐长大,随着思维方式和情绪趋于成熟,逐渐减少爆发的次数。如果孩子在年龄增长的同时,依然高频率地出现负面情绪,那么,家长就要反思自己了。

1.你和孩子的亲子关系是否和谐?

当孩子内心有足够的安全感和爱时,他的情绪也就能随之稳定了。那么,家长要思考一下,孩子对你的态度是对抗的还是封闭的,平时你们有没有沟通或者交流,家庭氛围够不够温馨。很多因为亲子关系不和谐或者家庭氛围不够温馨的孩子,都会出现情绪不稳定、自控能力差的反应。

2.你是不是没有给孩子做好榜样?

有些家长自己就没有管理好自己的情绪,耳濡目染之下,孩子也会像你一样不会管理自己的情绪。不管是什么样的情绪,其实都是我们情感体验的一部分,我们要学会去接受、去应对,而并非是逃避或者随便爆发情绪。

家长要学会疏导孩子的负面情绪,真的是任重而道远。对孩子来说,他们生活经验少,在学习情绪管理的过程中需要很多的帮助,基本离不开“认识—体验—实践”这三个步骤,家长在帮助孩子的疏解情绪的过程中,一定要把脚步放慢一点,孩子总能给您一个意想不到的惊喜。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