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少阳胆经, 是人体十二经络中的足三阳经之一,其穴位主要分布于头部、躯干以及下肢外侧。 经脉循行 足少阳胆经起于目外眦(瞳子髎),沿耳侧上行至额角,再折行向下绕至耳后(完骨),折行向上至额前(阳白),复向后行至枕骨(风池:枕骨下侧凹陷处),经颈部到达肩部(肩井)行至项后左右交会(大椎),尔后前行入缺盆部。 耳部支脉:从耳后入耳中,出走耳前行至目外眦后方。 眼部支脉:从目外眦分出下行至下颌,复上行至眼下,再向下行至下颌角,经颈部入缺盆部与前脉汇合,下入胸腔,穿过膈肌,络肝、属胆。 其直行支脉从缺盆部下行至腋下,沿胸外侧下行至髋关节(环跳穴),再向下沿大腿外侧至膝关节外缘(膝阳关),沿腓骨下行,前出外踝,沿足背(足临泣)进入第四趾端桡侧(窍阴)。 本经上接手少阳三焦经于目外眦(丝竹空下一寸),下分一支脉从足背(足临泣)而出,沿第一二跖骨间前行出足大趾端桡侧,经大敦穴与足厥阴肝经相接,与之互为表里。 主要穴位 足少阳胆经,每侧四十四个穴位,左右共八十八穴,分别是: 头部的瞳子髎、听会、上关、颔厌、悬颅、悬厘、曲鬓、率谷、天冲、浮白、头窍阴、完骨、本神、阳白、头临泣、目窗、正营、承灵、脑空、风池,共二十穴。 躯干部的肩井、渊腋、辄筋、日月、京门、带脉、五枢、维道、居髎,共九穴。 下肢的环跳、风市、中渎、膝阳关、阳陵泉、阳交、外丘、光明、阳辅、悬钟、丘墟、足临泣、地五会、侠溪、足窍阴,共十五穴。 经脉主治 足少阳胆经主要用于头面五官、肝胆、神志等病症以及热病的治疗,其中: 治疗目赤、目痛等眼部疾病常选择:瞳子髎、目窗、承灵等穴位; 治疗耳鸣、耳聋等耳部病症常选择:听会、率谷、浮白、头窍阴等穴位; 治疗眩晕、偏头痛等头部病症常选择:悬颅、悬厘、风池、肩井等穴位; 治疗黄疸、口苦等肝胆病症常选择:渊腋、辄筋、日月、京门等穴位; 治疗惊悸、癫狂等神志病症常选择:上关、颔厌、脑空等穴位; 治疗发热、疟疾等热病常选择:丘墟、足临泣、侠溪、足窍阴等穴位; 此外,刺激本经及其穴位还可以治疗经脉循行部位的其他疾病,如:胁肋痛,下肢痹痛、麻木、不遂等。 内容来自腾讯新闻
|
|
来自: 华华YHBH0207 > 《待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