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四神丸

 智慧書生 2019-04-10

四神丸

《证治准绳》

【组成】肉豆蔻二两(6g) 补骨脂四两(12g) 五味子二两(6g) 吴茱萸浸炒,一两(3g)

【用法】上为末,生姜八两,红枣一百枚,煮熟,取枣肉和末丸,如桐子大,每服五七十丸,空心或食前白汤送下(现代用法:丸剂,每服6~9g,日2次,用淡盐汤或温开水送服;亦作汤剂,加姜6g、枣10枚,水煎服)。

【功用】温肾暖脾,固肠止泻。

【主用】脾肾阳虚之五更泻。五更泄泻,不思饮食,食不消化,或久泻不愈,腹痛喜温,腰酸肢冷,神疲乏力,舌淡,苔薄白,脉沉迟无力。

【证治机理】五更泻,又称肾泄、鸡鸣泄。多由命门火衰,火不暖土,脾失健运,肠失固涩所致。《素问·金匮真言论》云:“鸡鸣至平旦,天之阴,阴中之阳也,故人亦应之。”命门火衰应于此时,五更正是阴气极盛、阳气萌发之际,此时,阳气当至而不至,阴寒内盛,不能温暖脾土,脾阳不升而水谷下趋,故于五更之时出现泄泻。正如《医方集解》所言:“久泻皆由肾命火衰,不能专责脾胃。”肾阳虚衰,不能温暖脾阳,脾失健运,故不思饮食、疲倦乏力;脾肾虚寒,故腹痛腰酸;舌淡苔薄白,脉沉迟无力,皆属脾肾阳虚之候。治宜温肾暖脾,固肠止泻。

【方解】方中重用补骨脂温补命门之火,为君药。臣以肉豆蔻温脾暖胃,涩肠止泻。君臣相配,肾脾兼治,命门火旺则可暖脾土,脾得健运,肠得固摄,则久泻可止。佐以吴茱萸温暖脾肾以散阴寒;五味子温敛收涩,固肾益气,涩肠止泻。生姜温胃散寒,大枣补脾养胃,共为佐使药。诸药合用,温肾暖脾,涩肠止泻。

《普济本事方》载二神丸(肉豆蔻、补骨脂) 主治“脾肾虚弱,全不进食”,五味子散(五味子、吴茱萸)专治肾泄。两方合之,温补固涩之功皆著,《绛雪园古方选注》谓“四种之药,治肾泄有神功也”,故冠之“四神”。

【配伍特点】温涩并用,以温为主;脾肾并补,重在治肾。

【运用】本方为治命门火衰,火不暖土所致五更泄泻或久泻之代表方。以五更泄泻,不思饮食,舌淡苔白,脉沉迟无力为辨证要点。《医方集解》强调本方服法应“临睡前时淡盐汤或白开水送下”,并释云“若平旦服之,至夜药力已尽,不能敌一夜之阴寒故也”,可资临床参考。

【鉴别】四神丸与真人养脏汤均能温肾暖脾,涩肠止泻,用于脾肾虚寒之泄泻证,伴有不思饮食、神疲乏力、腹冷痛等症。但真人养脏汤重用罂粟壳为君,以固涩为主,兼以温补脾肾,主治脾肾虚寒、以脾虚为主的泻痢日久、滑脱不禁证;四神丸以补骨脂为君,重在温补命门之火,以温肾为主,兼以暖脾涩肠,主治命门火衰、火不生土所致之五更泻。

【方论选录】此足少阴药也。破故纸辛苦大温,能补相火以通君火,火旺乃能生土,故以为君;肉蔻辛温,能行气消食、暖胃固肠;五味咸能补肾,酸能涩精;吴茱辛热,除湿燥脾,能入少阴、厥阴气分而补火;生姜暖胃,大枣补土,所以防水。盖久泻皆由肾命火衰,不能专责脾胃,故大补下焦元阳,使火旺土强,则能制水而不复妄行矣。(汪昂《医方集解·祛寒之剂》)

【医案举例】友人刘星圃患泄泻之症,被医误治,变为痢疾,小便不通,缠绵匝月,竟有一医认为水结,恣用甘遂、甘草,并杂以他药十余味,凑为一剂。病家闻甘遂与甘草相反,人虚如此,今可同服乎?医云:此名经方,非此不行。信而服之,仅服一次即直泻不止,几乎气脱,势甚危殆,始延余诊视。见其气息奄奄,六脉沉细无力,左尺浮芤,右尺沉伏。余曰:病由肾命火衰,水泛无归,今又被妄下,肾命之火愈衰,急宜温固,遂用四神丸以温之。一剂泻止溺通,次用真武汤以回阳镇水,随用健脾补火之剂大有转机,每餐能食饭一碗。(《温病浅说·温氏医案》)

【方歌】

四神故纸吴茱萸,肉蔻五味四般须,

大枣百枚姜八两,五更肾泄火衰扶。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