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用图文并茂法解析公孙龙的指物论07

 思东学园 2019-04-10

依据过程环节的思维规则:三分法—对立统一律进行逻辑解析。

1、起点

【图文并茂的解说】

且指者,天下之所无。

天下无指者,物不可谓指也。

用图文并茂法解析公孙龙的指物论07

 

【文字内容的解析】

【原文】:且指者,天下之所无。

解析:

且:递进关系,与前文的联系形式

指者,实现名实同一的方法,如指称方法、结构方法、河图方法

天下:条件范围,普天下

之:隶属关系

所:整体模式

无:内容是虚无

综合:汉语逻辑方法——内涵指称方法与河图方法,都是天下没有的内容,独一无二的道。

【原文】:天下无指者,物不可谓指也。

解析:

天下:条件范围,如世界上

无:没有,不存在的形态

指者,公孙龙论述的对象——道即河图

综合:条件语句——世界上如果没有河图的话

物:达名,指非指的形态

不可谓:不能作为,不能称为

指:方法,实现名实同一的形态

也:论述的结构,关系形态

综合:结论——物不能作为指称的对象,指称的方法

两句话的内容是:(假如)世界上没有了道即河图,物不能成为指称的对象。理由根据:

1、存在无名,认识从起名分类开始,逻辑图像(如河图)是把握真理的方法、工具。

2、物是达名,分类认识的形式,不是实现名实同一的方法。

 

2、中介

【图文并茂的解说】

不可谓指者,非有非指也。

非有非指者,物莫非指。P14

用图文并茂法解析公孙龙的指物论07

 

【文字内容的解析】

【原文】:不可谓指者,非有非指也

解析:

不可谓指者:不能成为指称对象的内容,如道即河图

非有:“非”是不同于,“有”是存在物,非有:不同于物的

非指:“非”是不同于,“指”是名实直接同一的形式,指称方法,非有:不同于指称方法的

综合:不同于物和指称方法的关系形态,喻指矛盾形态,引申为把握矛盾的方法是中国古代的道——河图

也:动态的演变过程,虚无的关系形态 ,随着指称对象一起逝去了。

综合:(假如)没有了指称的对象和把握矛盾的方法:老子河图也就失去了它的作用。不能成为天下神器了。

【原文】:非有非指者,物莫非指

解析:

非有非指者:把握矛盾关系的方法:如道即河图

物莫非指:物不是非指,它是指非指。物作为达名,它可以指,但指的内容不确定。

“非指”的内涵是不能指的关系、结构、图像。

综合:把握矛盾关系的方法是道即河图,而不是作为达名的物。物不是不能指的关系形态、图像方法,而是指非指的存在形态。

 

3、终点

【图文并茂的解说】

指非非指也,指与物非指也。

用图文并茂法解析公孙龙的指物论07

 

【文字内容的解析】

【原文】:指非非指也,指与物非指也

解析:

指:汉语中的逻辑方法,用手指向对象,这是实现名实同一的手段

非:对立面,不同于,对反关系

非指:不能指的方法,结构方法(八卦次序)、图像方法(道)

也:两种方法之间具有的对立统一关系

非指也:指老子河图的属性,不能指的方法是把握变化规律方法

综合:指的方法适用于存在物,不适用于非指(即道,如河图)

指与物:指称形式与存在对象之间的关系

非指:属性是不可以指的,虚无的关系形态

也:虚无的关系呈现出动态的过程

综合:指与物(指称方法与指称对象——存在物)二者的关系是非指。即不能指的关系形态,动态的过程。

将前后两句话综合起来,内容如下:

指的方法与非指不同,指称方法是实现名实直接同一的形式,非指的方法即河图方法是实现名实间接同一、动态同一、本质同一的手段。

指称形式与存在对象的关系属于非指,即不能指称的关系形态,虚无的关系呈现出动态的过程。

论述结构:三分法—对立统一律

1、起点

┌形式:且指者,天下之所无(方法是无

├两种形式

└形式:天下无指者,物不可谓指也(存在无名

2、过程

┌直接:不可谓指者,非有非指也(河图把握矛盾

├两种属性

└间接:非有非指者,物莫非指(物是矛盾形态

3、终点

┌自身:指非非指也(指的属性不同于非指

├两个层次

└关系:指与物非指也(指与物的属性是非指

起点—过程—终点,构成认识过程具有的三个环节。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