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永是北宋婉约派代表人物,他擅长填慢词,将慢词提升了一个层次,自柳永之后,慢词才得以盛行,如秦观等人便深受其影响。他词中多用俚词俗语,以通俗质朴的白描作铺叙,表达淋漓尽致的情感,他的词对宋词的发展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柳永有仕途之志,却无做官之运。他第一次科考失利,并非才学不济,只因为宋真宗不喜他词中多用世俗俚语,且词多写男女之情,被认为是靡靡之音“属辞浮糜”,难登大雅之堂。柳永心高气傲,自是愤慨不平,写了一首词表达了他的不满,其中有一句“才子词人,自是白衣卿相”,末了又加了一句“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意思是我专门给歌姬写词,也是穿着白衣的官,不比那些将相公卿差,不如把功名利禄换成杯中的酒和耳旁轻轻的歌声。事实上也是如此,柳永很受歌姬青睐“被举措、艺足才高,在处别得艳姬留”,他因为艺高才绝,每写一首词,都引的众多歌姬争相追捧。但也因为这首词,柳永上了朝廷的黑名单。每次有人举荐,皇帝就说让他填词去“且去填词”。 柳永科举失利立候,便填词为生,流连勾栏瓦舍,毕竟柳永在青楼相当混得开“不愿君王召,愿得柳七叫;不愿千黄金,愿得柳七心;不愿神仙见,愿识柳七面”。但柳永始终有出仕之心,学成文武艺,卖与帝王家。但是在多次科考落榜以后,终于心灰意冷,离开京城,浪迹天涯。明道年间,柳永游历渭南,离别之际作《八声甘州·对潇潇暮雨洒江天》,这是一首传诵千古的名篇。全词如下: 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是处红衰翠减,苒苒物华休。惟有长江水,无语东流。 不忍登高临远,望故乡渺邈,归思难收。叹年来踪迹,何事苦淹留?想佳人,妆楼颙望,误几回、天际识归舟。争知我,倚栏杆处,正恁凝愁! 大意为,站在江边,对着潇潇的风雨,风雨将秋色洗涤了一番。秋风凄冷,山河冷落,余晖照耀着江楼。到处花落叶凋,美好的景物都已经凋零。只有默默无语的长江水,在一直的向东流去。实在不忍心登上高楼远眺,看故乡遥不可及的远方,归思之情难以抑制。感叹这几年四处奔波的情景,是什么事让我长期停留。想一想佳人,一定在高楼远望,盼望我回家,不知道有多少次,将过往的船只误认作我回家的归舟。你可知我此时正在倚栏远望,心中充满了思乡的愁苦。 上片写景,意在烘托小锁凄冷的氛围,秋雨潇潇,“洒”字写出了雨的动态,仿佛听到雨飘落下来的声音。霜风凄紧,“渐”字领头,感受自身体温慢慢下降的过程,山河冷落,残阳笼罩,毫无温暖可言,更显孤独凄凉。万物萧条,花败叶落,词人身处此中,心境凄冷可想而知。“惟有”二字对比前句的苒苒物华休,只有长江水,默默无语的一直向东流,暗指长江水不理解词人的感情,江水无情,写景中蕴含了词人忧愁之情。 下片着力写情,“不忍”说明词人既想家乡,不怕想家乡,这样一种矛盾的心理状态。然后接着解释了这种矛盾,故乡太远,遥不可及,但思想之情难以抑制。“叹来年”此句,作者有问无答,可谓十分茫然,将游子有家难回的状态写的相当贴切。然后词人联想家中佳人的状况,想象对自己归家的翘首以待的样子。最后用自己的实际处境进行对比,可谓是两两相望,但中间隔着千山万水,情真意切悱恻动人。 纵览全词,词中表达柳永常年游历在外的思乡之情,感叹四处漂泊的羁旅生活,这种题材在交通落后的古代具有普遍意义。全词步步深入,铺叙充分,结构严密,前后对应,过渡自然,将感情完美的宣泄了出来,哀婉中情真意切,令人回味无穷,非常体现柳永词的特色,是柳永词中的代表之作。 |
|
来自: 静水深流JSSL > 《诗词曲赋对联谜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