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陈扬,自由撰稿人,《红楼梦》爱好者。 作者 陈扬 为什么宝黛共读西厢,发生在落红缤纷的桃花树下? 为什么龄官含泪划蔷,发生在繁盛茂密的蔷薇架下? 曹雪芹用景写景独具匠心,充满了艺术的构思。 中国的文学,诗是最精华的的核心部分。 其它的一切文学艺术形式都受到了诗的影响。 像元杂剧,几乎全用诗句来完成。 中国最好的小说也常被赞美为语言如诗。 诗言志抒情,写人怀抱而又含蓄典雅。最符合中国人的审美观。 要含蓄典雅就不能太直太露。 借景抒情,以景写人,烘云托月,就成了中国诗最常用的手法,也是一个最大的特点。 《诗经》中《关雎》、《燕燕》、《蒹葭》、《采薇》等篇章,都是如此,不一一述及。 下面列举两首唐诗与大家共赏:
青山隐隐,白水萦绕。片片白云在空中飘远,一轮红日正徐徐而下。 扯不清的离愁别绪,尽在其中矣!
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这一句结语,带给人的画面感真是太强烈。 一下子就把人的心带到了白居易的客船上去了。 琵琶女的技艺炉火纯青,一曲奏罢,情绵绵,意袅袅,闻者久久沉浸于其中。 一江秋水,一轮圆月,一切都醉倒在了这个美好的夜晚里。 《红楼梦》做为小说,最精妙的文字,还是要算人物的对话。 王熙凤、黛玉、湘云这些主要人物就不用说了; 即使是像李嬷嬷、王善保家的、春燕娘这种出场极少的人物也是语言鲜活的; 甚至只出场一次的,像焦大、二丫头之类人物,曹雪芹也能写出惊鸿一瞥、让人过目难忘的效果。 但于用景写景,曹雪芹同样也十分用心,精心,达到了诗的境界。 像: 为什么宝黛最美丽的爱情瞬间--共读《西厢》,是发生在沁芳亭畔的桃花树下? 就是因为诗经中《桃夭》的爱情寓意!
此诗以桃花起兴,为美丽的新娘谱写的一首赞歌,成为中国古典爱情诗的最经典意象。 那龄官的哭泣又为什么是发生在蔷薇架下呢? 因为蔷薇泣、蘼芜愁,也是中国诗词惯用的意象。 李商隐的《房中曲》是一首怀念爱人的诗,开头便是,蔷薇泣幽素。 这些看似漫不经心的,镶嵌在大场景中的,其实都是作者独具匠心的设计。除此还有一些是具体的景象描写:
贾雨村寄居在葫芦庙,虽穷困潦倒,但气象雄伟,踌躇满志。 而士隐,家殷小富,雅好结交。 二人甚是投机,一句景语,托出两位文士的豪兴。
这是李纨后来居住的稻香村。 李纨形如槁木,心同死灰。古井之水,不起波澜。 曹雪芹却给她安排了一个喷火蒸霞的景象,反衬之笔,可谓大胆!
黛玉听见宝玉被贾政叫去,一日未回,心中十分牵挂。 晚饭后,闻知宝玉回来,忙到怡红院问询消息。 不想晴雯和碧痕拌嘴,正没好气,让黛玉吃了闭门羹。 黛玉素来心思细腻敏感,泪珠早滚落下来。 又听得一阵笑语之声,细听竞是宝玉、宝钗二人。 真是冷水浇头怀抱冰,怎能不“苍苔露冷,花径风寒,”直写到黛玉心里去了。
宝玉大病初愈,拄了一支杖,靸着鞋来到园中。桃红柳绿,春光未老;杏子结实,今非昨日。心中万千滋味。 仅举以上数例,足可见曹雪芹用景写景之独具匠心。 如诗如画,诗中有画又画中有诗。令人回味无穷! 雅物 · 红楼梦研究 热/卖/推/荐 喜鹊梅花 春喜上眉梢 黛玉原是草胎木质 宝玉也只是一块顽石 |
|
来自: 昵称37581541 > 《红楼赏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