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年人的保险逻辑与视野

 AndLib 2019-04-12

我在2006年(39岁)、2016年和2019年进行了三次保险调研。2006年的结论是不该买保险,应该买房子;2016年的结论是,应该买保险补充养老;今年,2019年,调研的目的主要是重疾险是不是该买?

想彻底了解一下这个风险敞口究竟有多大,最好的应对策略是什么(买,或不买?)。

我分层次地调查了很多周围值得信任的亲友。有做公益的年轻同事,有两个财务自由者,有上市公司副总裁,有大律师所合伙人,有私募经理,有自我创业的企业家,有台湾美籍华人前同事、香港前同事,和新加坡前同事(考过注册理财师CFP)。调研的最大的一个群体是前外企同事,几十个人(部分分享给我了其保单),多是外企的中高层,其中一位是原下属公司人事总监,目前自己在上海开了一家劳务派遣公司也兼卖境外险种。

前同事群的画风就是下面这样的:

我刻意避开了保险顾问,因为他们有销售保险倾向,因而也有利益冲突。

除了一个例外,团团是我的马友,她是中国最大的保险公司做团险业务的,我也征询了她的意见,她本科就是学习保险的。认识好几年了,她从没有主动推销保险给我,还是我收的唯一的修行的小徒弟,名义上的,从来没教过任何东西。

(团团给我做的保险思维导图)

总之,我调研的对象,基本上是基于信任的熟人。

今天写这个文章,也是对调查对象的一个反馈,他们也想听我的保险结论,很多人也买了境内外的保险,但都不是很清楚,有隐隐的焦虑。

所以,今天的这个保险思路,基本上是基于peer review的结论,主要是给自己用的,也给同伴做参考。它回答的核心是:50岁的中年人,该不该买重疾险,以及怎样在中国的情况下,配置保险安排。

下面分享我的思路,纯粹是个人实用主义,不是保险普及贴:

(一)社保医疗险已经覆盖了什么?

(二)补充医疗保险的作用?

(三)ICU怎么办?

(四)70岁以上的父母还能上什么险?

(五)寿险的考虑?

(六)重疾险买还是不买?

(七)买不买境外险?

(八)很多高收入精英忙于事业,保险意识不够,但问题也不大。

(九)要不要考虑孩子的保险?

(十)拟购买的保险组合,以及关于生活方式的几句废话。

(整个调查从2月23日-4月10日,约45天,我成专家啦,哈哈哈!)

(杭州,净慈寺,南屏晚钟)

(一)社保医疗险已经覆盖了什么?

简单地说,门诊报销70%(在职),85%(退休),封顶2万元(农民50%,封顶3000元);如果住院,报销85%(在职),90%(退休),封顶30万元(农民75%,封顶20万元),详见下图:

(农民本身钱少,报销的还少,,不过,新农合缴费也比社保少)

敲黑板:有些药不能报,如有些进口药、进口人造晶体/血管等、自费药不能报,ICU不能报,器官移植的器官获取费用不能报,根据是国家一个《药品目录》(不进目录的不能报,进目录的便宜的能报,贵的不能报。药品分甲乙两类,甲类便宜100%可以按规定比例报销,乙类贵先要自付部分,再按规定比例报销)

不过按二八定律,甲类药覆盖大多数基本疾病。一旦重疾或者意外引起的重大医疗费用,其它商业医疗保险的存在,就是为了覆盖不能报销的自付部分。


我妈妈今年72岁,最近住了两次医院,第一次的费用大约1.4万,其中自付2500元左右,第二次费用大约5500元,其中自费800元。从这个经验上看,貌似社保医疗还挺管用。

(二)补充医疗保险的作用?

补充医疗是跟着社保医疗的报销原则走的,是团体保险,是以企事业单位或法人为员工投保的保险,保障范围是社保范围内社保未报销的部分(每人每年保费约1000-2000元)。ICU在社保范围外,所以也在补充医疗外。

补充医疗的基本意义在于可以补充报销社保医疗不能报销的超过门诊2万和住院30万以上的部分。

但这是一个“嫌贫爱富”的险种:年轻人基本用不上,而老年人保险公司不给上。保险公司原则上也不给个人上此险种。

(三)ICU怎么办?

ICU发生时每天费用可以到1-2万元,为什么会这么贵,原因有三:一是设备专属,如辅助呼吸机,微量注射泵,心电图机等;二是专属护士;三是重症多用很贵的进口药,药费这是大头。

要保险保障ICU的费用,只要每年花费几百元购买住院医疗保险就可以。所以此项保险是能买就必买的(父母年纪大了是买不了的,超过65岁不行)

住院医疗保险:保障范围突破社保限制,只要是合理的必要的治疗手段(包含ICU),在社保报销+补充医疗报销后,进行再次报销(自费药+进口药+靶向药等)

(四)70岁以上的父母还能上什么险?

70岁以上父母可以上两种保险:一是意外险(200元/年),防止摔跤意外;二是癌症医疗保险(5000元/年保200万),比较实用合算,这两种保险费用不高几百元,保险公司还给上。


(这款是可以给父母老人家上的意外险)

意外伤害的出险地域是北京,因为这个险种是惠民险种,承保年龄是50岁-无上限,基本上适合所有长居北京的老年人,所以对地域有划分。

意外医疗5000元是因意外引起的医疗费用在基础社保报销完后还可以二次报销(需要2级以上公立医院,且社保范围内)上限5000元。

意外住院津贴是因意外住院,按住院实际天数给付住院的每日津贴,60元/天,单次不超过90天,每年累积不超过180天。

(只有这一款防癌保险可以70-80岁初次投保,其他公司的医疗险都只到60-65岁初次投保)

今天的父母,就是未来的自己,怎么给他们上保险,也对怎么给自己上保险有启示。我妈妈今年72岁,爸爸今年80岁,岳父母今年都是80岁。这四位老人的医疗费用,是未来一项大的开支,如何投保覆盖风险?

这一辈人有人是公费医疗,和社保医疗保险有所不同。报销政策如下:

退休人员门诊费用报销比例(年度内校内、校外医药费合并计算):

≤3000元:公费医疗报销90%,个人负担10%;

>3000元:公费医疗报销95%,个人负担5%;

退休人员住院费用报销比例(年度内):

≤10000元:公费医疗报销95%,个人负担5%;

>10000元:公费医疗报销97%,个人负担3%。

父母辈的情况有两个启示:

一,社保医疗保险基本满足了他们的医疗使用;

二,已经到70-80岁了,身体还相对很好,没有重疾险和住院医疗险,保险公司已经不给上了,但也没有用上。

现代人由于营养、运动、医疗条件,现在的70岁,和“人生七十古来稀”不是一个概念,相当于古时候年纪除以二加10岁,比如现在的70约等于45岁,现在的80约等于50岁。

但现在的保险公司对年龄的歧视和费率精算,并没有反映这个现实。个人投保时要有“新年龄视角”。

由于杠杆率很高,而老年癌症发病率又不低,我觉得给80岁父母上癌症险是划算的,年交5000元,保额200万。目前癌症的治疗费用平均30万元。

据统计,60%的重疾险赔付是癌症,那换个角度看,癌症险解决了重疾险60%的治疗问题。癌症险也可以理解为住院医疗险的子集。

(五)寿险的考虑?

一是应该买,买多少看自己定。推荐的数量一般是你年收入的N倍,并要加上负债的金额,比如房贷,就是万一死了要给家人留生活费,别给家人留债务。

二是买定期寿险,而不是返还型寿险。可以买返还型寿险主险的附加险,不返还定期寿险

寿险是最简单直接应该买的。我的老板庞复兴说,就买定期寿险,这个没争议,死了就赔,不死就算了,和保险公司对赌。

(六)重疾险买还是不买?

分析下来终身型和定期型重疾险都不必买,原因有四:

以某款终身型重疾险为例:

1、每年每人4万5千,交20年费用约90万,对赌保额60万,意义不大;

2、按父母遗传和生活方式,20~30年内用到保险可能性小(妈妈今年72岁,双方其他父母80岁,现在都很健康);

3、未交的保费在自己手里,20年的的未来现金价值远远高于60万元,具体NPV就不细算了;

4、在没有重疾险的情况下,万一发生了,重疾险的一次性给付60万元也不决定财务生死......关键是重疾险的一次性给付几乎和你自掏腰包差不多,除非你投保后几年内就生病了。

综合来看,还有一个情感因素要考虑,这点非常重要:

按父母的健康情况做参考的话,很有可能30年之内,你用不上这个保险赔偿,而你在50岁开始交保费,在退休之后的20年时间里,每年两个人交出9万左右给保险公司,每个月7000元左右,同时又没有新收入,相当于在晚年又开始交一个房贷的量,这对退休人员不算少的钱,会比较郁闷,一旦开始交,退保有损失,会严重影响退休后幸福感......你的保费可能和中小城市基本买菜的生活费都差不多了。

买不买重疾险的一个判断指标是,其保险额比如说60万元,会不会对你的家庭生活有毁灭性财务影响(很多人因病致贫,在没有保险赔付的情况下,花几十万治病家里就垮了;还有是刚花了所有储蓄贷款几百万买房的年轻同事,就不敢不买重疾险,因为一旦重病,在失去收入的同时,没有钱治病,会陷入困境。同时年轻的重疾险也便宜,保险杠杆率高)

重疾险定位是弥补重大疾病所带来的经济损失,对退休或准退休人员收入弥补意义不大。

(团团有不同意见,她认为重疾险应该买,原因如下:

重疾保险的保额60万是覆盖重疾多次保障,并不只是赔付60万终止;重疾事故并非都是原发性疾病,若因为意外原因发生的重疾责任,也是可以直接申请索赔的;如若真是健康百年了,身故受益金可作为受益人的个人财产,且免税避债,实现资产无误传承)

(团团联系方式......呃,主要是如果有任何保险问题不要问我,这只是我的自我梳理文章,也不是非常专业和严谨,是实用主义的文章)

(七)买不买境外险?

不买。

我周围有些朋友是在香港买的保险。我为什么不买?因为香港的重疾险是“无限告知责任”,只要你上保险时有身体情况没有完全告知,理赔就可能扯皮。由于距离问题,国外索赔心理成本和旅行成本都会更大(广东深圳等大湾区的人士除外,距离近,好索赔)

而国内是“有限告知责任”,索赔政策角度看,国家原则上为了维稳是保护消费者的,赔付没有索赔挑战。按团团的说法,寿险连续上两年以后连自杀都赔付(我不知道是否真的如此,但选择相信团团)

(自杀条款在中国人寿免责第三条: 

因下列任何情形之一导致被保险人身故,本公司不承担给付身故保险金的责任:
  一、投保人对被保险人的故意杀害或者故意伤害;
  二、被保险人故意犯罪或抗拒依法采取的刑事强制措施;

  三、被保险人在本合同成立或合同效力最后恢复之日起二年内自杀,但被保险人自杀时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的除外;
  四、被保险人服用、吸食或注射毒品;
  五、被保险人酒后驾驶、无合法有效驾驶证驾驶或驾驶无有效行驶证的机动车;
  六、战争、军事冲突、暴乱或武装叛乱;
  七、核爆炸、核辐射或核污染。
  无论上述何种情形发生,导致被保险人身故,本合同终止,本公司向投保人退还本合同的现金价值,但投保人对被保险人故意杀害或伤害造成被保险人身故的,本公司退还本 合同的现金价值,作为被保险人遗产处理,但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

如果未来索赔可以走线上申请或者快递申请,那么索赔成本是可以下来的。迎面而来第二个问题,索赔款项可否打入国内账户…...外管局已有硬核规定:索赔不能入境

具体解读如下:

「因为对于出境旅游、留学等活动,属于贸易行为,购买的意外险、疾病险是为保障出境旅游、留学这种贸易行为的,因此这类交易属于服务贸易项下的交易;而人寿保险(包括终身重疾险也属于人寿保险)和年金分红类保险,涉及资本的流出和长期投入(甚至终身投入),因此属于资本项下的交易,这种行为属于资产(资金)转移行为,这种行为对国家是有影响的,所以我国人民币实行贸易项下的自由兑换和资本项目的严格控制,也是为了使人民币汇率不容易受到国际金融市场的冲击,所以是此类赔款是无法划回境内的!其实也是【以终为始】的方式控制购买资本外流。因此官宣是很直接、很明确的:境外人寿保险、投资分红类保险的理赔款、分红、利息都无法入境;」

当然,如果是通过海外保险做海外资产配置,海外有银行账号,海外花这笔索赔是可以的。

国际旅游时则一定要买境外急诊保险,尤其是美国和日本这种急救非常昂贵的国家,不然一次海外游发生急诊就破产了。

(八)很多高收入精英忙于事业,保险意识不够,但问题也不大。

前期调查时发现多数朋友和我当时一样对自己公司给自己上了什么险都很迷糊,也有朋友买了香港的寿险和重疾险已经交了多年,说每年交保费的时候,心里都涌起一阵焦虑,不知道自己花这钱究竟到时候管不管用,因为不知道自己是不是会因无限告知责任未满足而不能索赔。

中国人普遍缺乏保险意识,很少人按保险行业建议的那样,用年收入的10%来购买保险。

不过,我通过自己的经验和最近的分析,发现精英们即使保险意识不强,没有额外配置保险,在年轻时问题不大。

因为社保基本医疗,加上好的公司一般给员工配了补充医疗,再加上高收入,以及年富力强患病概率相对低,基本上没有大的风险。我前两个单位员工数量分别在1万5千和3千5百人左右(同属一个公司不同部门),高管患病出现财务灾难的还没有过。

50岁之前,不用过分投保,如买以上分析的重疾险,以及年金险。

仅是个人意见。

(团团的不同意见:

保险是具有特殊属性的金融产品,有别于传统金融产品,它的意义与功用已在社会各层级的生产创造中所不可撼动地应用。

金融资产的配置应该遵循身份规划在先,资产配置在后。

需要根据社会角色、家庭角色挖掘存在的风险缺口,进行“未雨绸缪”的规划行为,将在风险来临时准备一笔“埋在地底下的”应急资金。

中国的保险业在79年恢复,个险业务在96年复苏,而今将23年度,国民的保险意识也在复苏且日益增强,越来越多的人选择风险转嫁及风险分摊,不再是风险自留。我们从业者每天与“出生证明”、“诊断证明”、“事故证明”、“死亡证明”等打交道,深感意外和明天哪个先来的无常,只愿风和日丽,倘有风浪,也愿同道者可以“闲庭信步”渡过。

如果笃定风险离自己很遥远,那请保持激进节奏。如果未可知,何不如做豁达的准备,在阳光下深度思考,在风雨中闲庭信步)

(九)要不要考虑孩子的保险?

原则上可以不考虑。因为孩子已经成人参加工作,有社保基本医疗 单位补充医疗、意外险和重疾险。父母不用越俎代庖。

但从身心健康的角度,可以买一份百万医疗住院险,每年费用300-400元,这个心安的心理收益足够大了。

让孩子自己交,培养保险意识,并滋养由保险带来的安全感。因为孩子的潜意识会觉得,万一住院,有600万的保险费用可以覆盖。这种潜意识安全感会消灭焦虑,有利孩子成长。

(团团的不同意见:

原则上孩童是健康体,病史清洁,是最年轻最健康的标准体,20岁的自然费率也会比40岁低很多,关键还是身体康健,健康保险不是想买就能买的险种,每天都有很多的客户因为甲状腺结节、乳腺结节、高血压、高血脂、脂肪肝、胆结石、乙肝小三阳大三阳等等被保险公司条件承保或者直接拒保...

常见的重疾会带来3-5年康复期,那健康险保额在完全覆盖医疗额度后,还需要补给收入损失(3-5年年收入) 康复期生活费用(子女教育、父母赡养) 企业贷/房贷/车贷...

所以重大疾病保障及寿险保障绝对是家庭资产保全的“防火墙”,越年轻越健康更该早配置。

企二代的婚姻风险是普遍需要考虑的事情,在企二代成人后结婚前是需要企一代做资产配置的,利用年金保险这个金融工具将真金白银的嫁妆幻化成隐形,实现单方赠与,将企二代的婚姻风险进行提前规划,让孩子有一辈子稳稳的幸福)

(十)拟购买的保险组合,以及关于生活方式的几句废话。

综上分析,这篇针对是否购买重疾险的结论是:不买重疾险。

但这是针对个人情况的结论,不具有普适性。它隐含的信息是,发生重疾个人有能力承担。

另外一个重要结论是,给年迈父母买癌症险意外险,不给成年子女另买保险。

仅从保障的角度看,保险思维图如下:

按此思维图举个例子例子,不是任何人的真实情况,不构成购买建议

以下两个具体保险购买方案,分别来自专业人士团团和自学成才的同事WJ,独立提交给我的,供比较参考。

团团方案:

(4个老人 夫妻,每年保费约48000元)

WJ方案:

(4个老人 夫妻每年保费约42000元,WJ没找到合适的老人意外险产品)

(今年第一跳……)

关于生活方式的几句废话:

分析保险,预期疾病和死亡这两项人人都必经之地,让人重新审视生活。

第一,应该及时行乐,for whatever reasons;

第二,有点终极信仰没坏处;

第三,人体健康的基线有两个,一个是血糖,一个是胃液,都要稳定。血糖应该测糖化血红蛋白,而不是空腹血糖,因为空腹血糖漏诊率太高。胃液波动主要要避免晚饭过多和暴饮暴食。少吃主食,少吃晚饭,少吃外卖;

第四,运动上多花钱,就是在减少未来的医药费。至少隔日运动;

第五,早睡;

第六,和你喜欢的人在一起,不喜欢的别浪费时间和情绪......那都是在浪费你的命和钱。

(平息病魔尊胜佛母,长寿与福慧,)

爱亦无涯,My Love.

“当下甜美,无声无息”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