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人体论,春夏季阳气发泄,气血趋向体表,内里相对空虚,因而表现为皮肤充盈、润泽,毛孔开张,疏泄多汗,脉象浮大,呈现一种表盛里相对不足的状态。通过多种调摄保养,即养生,可以增加人的体质,提高正气对外界环境的适应能力、抗病能力,从而减少或避免疾病的发生使机体的生命活动过程处于阴阳协调、体用和谐、身心健康的最佳状态,从而推迟人体衰老的进程。当其季节、相应脏腑主事,而感于时邪,亦先令主脏受病,故乘春则肝先受之,故春病多在肝;乘夏则心先受之,故夏病多在心;乘长夏则脾先受之,故长夏病多在脾;乘秋则肺先受之,故秋病多在肺;乘冬则肾先受之,故冬病多在肾。 春病关键:春季多风,风为百病之长,故春多风病 《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指出:春三月,此谓发陈,天地俱生,万物以荣。遵循春季宜畅不宜郁、宜升不宜滞的原则,起居应夜卧早起,广步于庭,被发缓形,以使志生。 穴位小百科: 感冒常见多因肺气虚引起,故要先养肺增强免疫力,中医里有个重要养生原则「虚则补其母」,所以养肺要先增强脾胃功能。补肺气润肺阴的主要穴位有膻中、天突、中脘、足三里和气海。所以秋季穴位养生既要照顾好脾胃,还还要保养好肺部。 l 天突穴位于胸骨上窝正中,当咳喘发生时,气机从肺部上冲经过天突穴,按揉天突穴可抑制咳嗽气喘的发生。该穴尤其善于治疗咳喘,并对肺系疾病所引起的其他症状,如胸痛、咽喉肿痛、声音嘶哑等都有特效。 l 膻中穴可调节人体全身气机。膻中穴和人体最重要的气密切相联,但凡和气有关的疾病,如气虚、气机淤滞等都可找它来调治。所以膻中又被称为气会。 l 中脘穴具有和胃健脾、降逆利水的功效。中脘穴属「奇经八脉」中的任脉,是任脉的主要穴位之一,位于胸骨下端和肚脐连接线的中点。 l 气海穴是任脉的穴位,为诸气之海,有大补元气的作用。中医认为:气会膻中,与气海相迎送。就是气机在膻中穴和气海穴之间有一个交合、升降、鼓荡的现象,能送到气海的气为真气。 l 足三里穴是「足阳明胃经」的主要穴位之一,中医认为按摩足三里有调节机体免疫力、增强抗病能力、它具有调理脾胃、补中益气、通经活络、疏风化湿、扶正祛邪之功能。 在以上穴位上我们可以依据体质给予按摩、刮痧、艾灸等中医特色治疗法对于改善「功能性病症」特别有效,例如局部酸痛、身体无力、中暑晕眩、头痛烦躁、发热胸闷、呼吸不顺、气血不畅……等,可谓是立即见效。 |
|
来自: 竹林雨蝶 > 《咳嗽 感冒 发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