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贴敷疗法和处方(大全)!

 智慧書生 2019-04-13
前言:

贴敷疗法是以中医基本理论为指导,将中药制成适宜的制剂形式,施于皮肤、孔窍、腧穴或病变局部的治疗方法,属于中医外治法的药物外治法范畴。

贴敷疗法包括敷法和贴法,敷法的药物一般没有和皮肤的黏合力,需要用辅料调和药物,使其和皮肤贴合;贴法的药物制剂一般有自黏力,很容易和皮肤贴合,如黑膏药、橡胶膏等。

贴敷疗法是中华民族传统的中医疗法之一,其历史悠久,临床应用广泛。贴敷疗法具有“简、便、廉、验”的特点,深受患者喜爱。

在国家中医药政策的扶持下,“三伏贴”在全国得到了推广应用,这也正是中医外治法发展的成果。

贴敷疗法常用制剂类型

(1)散剂

散剂是穴位敷贴中最基本的剂型。根据辨证选药配方,将药物碾成极细的粉末,过80~100目细筛,药末可直接敷在穴位上或用水等溶剂调和成团贴敷,外卉用纱布、胶布固定,或将药末撒布在普通黑膏药中间敷贴穴位。

散剂制法简便。剂量可以随意变换,药物可以对证加减,且稳定性较高,储存方便。自于药物粉碎后,接触面较大,刺激性增强,故易于发搏作用,疗效迅速。

(2)糊剂

是指将散剂加入赋形剂,如酒、醋、姜汁、鸡蛋清等调成糊状敷涂在穴位上。外盖消毒纱布,胶布固定。糊剂可使药物缓慢释放,延长药效,缓和药物的毒性。再加上赋形剂本身所具有的作用,可提高疗效。

(3)膏剂

有硬膏和软膏两种,其制法不同。硬膏是将药物放入植物油内浸泡l~2日后,加热腑炸,过滤,药油再加热煎熬至滴水成珠,加入铃粉或广丹收膏,摊贴穴位。硬膏易于保存且作用持久,用法简便。

软膏是将药物粉碎为末过筛后,加入醋或酒,人锅加热,熬戍膏状,用时摊贴穴位,定时换药。也可将适量药末加入葱汁、姜汁、蜜、凡士林等调成软膏,摊贴穴位。软音渗透性较强,药物作用迅速。有黏着性和扩展性。

(4)丸剂

是将药物研成细末,以蜜、水或米糊、酒、醋等调和制成的球形固体剂型。丸剂贴敷通常选择小丸药。丸者缓也,可使药物缓慢发生作用,药力持久。丸剂便于贮存使用。

(5)饼剂

是将药物粉碎过筛后,加入适量的面粉拌糊,压成饼状,放笼上蒸30分钟,待稍凉后摊贴穴位。有些药物具有黏腻性,可直接捣融成饼,大小、重量应根据疾病轻重和贴敷部位而定。

(6)锭剂

将敷贴药物粉碎过筛后,加水及面糊适量,制成锭剂,晾于,用时以水或醋磨糊,涂布穴位。本剂型多用于慢性病,可减少配制麻烦,便于随时应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