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资深法官和律师分享:律师如何进行案件准备?

 激扬文字 2019-04-13

本公众号开辟“律师赢得诉讼的艺术”专题系列,以经典著作《律师的艺术—如何赢得你的案子》(米尔思等著,刘同苏、候君丽译)为主线,结合有丰富实战经验的法官、律师及法学教授的经验,谈谈律师如何赢得诉讼。

本篇根据印度法官M·L查特威迪《案件的准备与研究》一文,以及印度法官格雷姆沃德·米尔思爵士《如何赢得你的案子》一文,简要梳理法官视角下律师该如何准备案子,在之基础上结合法律人虎妞的诉讼实践以及其他资深律师或法官的经验之谈,探讨“律师如何进行案件准备”。

让法官思维和律师思维,深刻碰撞!

法律人虎妞,与忙碌的你一起精进!

1.为当事人尽最大努力的心态

法官查特威迪指出:人生的职责是,每个阶段都尽最大力量去工作,办案律师更应强调这一责任。

因为当事人对法律一无所知,他们完全依靠律师来处理他们的麻烦。接受案子的律师,便有为当事人全力服务的责任。

而且,律师的前途取决于他在辩论过程中表现如何,他正给听他辩论的人(包括法官、律师同行及当事人)留下他关于效率和公正的印象。

如果一个律师认为,他只需要为大案进行准备,而无需对小案进行准备就能辩,那他根本别想获得多少辩大案子的机会。

解读:任何一个行业有灰暗地带,但律师要合法和合理地维护当事人利益,该如何衡量?“感觉不违背良心,是最重要的尺度”(这是我清华大学老师给的最朴素建议)。

不为利诱,在“法律允许”限度内,诚实地履行职责,无愧于客户、自己及自己的职业,方才能获得良心平静。

这种诚实,既是无胜诉希望时不给当事人虚假的胜诉希望;也是专业人士的不盲从,拒绝无理要求,不给当事人造成不合理预期。

2.习惯于事事讨教是不良工作习惯

法官查特威迪指出:有些律师习惯于事事向同事讨教。这些律师习惯于先从更有经验的同事那里获得些启发,然后才开始对事实进行调查。这种不良习惯,容易产生依赖他人和自身懒惰的习性。

律师首先应自己尽全力准备,探究一切可能的解决方法。只有在用尽所有招数之后,才可以去求教更富有经验的律师,请他指点更好的研究途径。

这样获得的请教,也必定是真诚的。有位著名法官说过:“律师之间的精神应该是绅士般的竞争精神,而不应该是残酷和怨恨的敌对精神。”

解读:对年轻律师而言,没有什么比养成好的工作习惯有更高性价比的。因为经验积累,需要时间的沉淀,但是养成好习惯并从中受益,却来得快得多得多!

好的工作习惯,除了自己先尽力思考再求教别人,还包括:工作积极不推诿,主动承担大部分工作;以终为始,注重成果提交;及时汇报和回应;注重双赢,无论与律师同行还是客户;要认清努力不一定有回报,别人没有义务教你;不要乱说话,拿不准时少说话等。

3.准备案件的素质源于艰苦实践

法官查特威迪指出:有良好素质的律师,方能对案子进行适当准备。而这种素质,与其说是上天恩赐,倒不如说是经过艰苦实践而获得。

法官格雷姆沃德·米尔思爵士指出:只要充分准备,一个能力虽属二流但却勤奋的律师,却能一次又一次战胜一个才华横溢却较少勤奋的对手,这是千真万确的事。

4.如何研究案件事实?

查特威迪法官指出:律师在对一个问题进行法律准备之前,需对事实部分进行认真仔细的研究。

应先将文件按时间顺序排列,然后再研究。若案卷中有双方当事人装订好的文件,应拆散并按时间顺序整理,然后再研究。通过此,对案件历史有正确理解,并理解案卷内的不清楚之处。随后需要按照类别整理。

研究完案卷之后,要调查口头证词。如果对方证人说了有利于己方当事人的话,这必然比己方证人阐述更有分量。

解读:必须先根据己方和对方提供的所有材料来研究案件事实。刘美邦律师建议研究案件事实分为三个层次:

(1) 严格按照时间顺序整理大事记。要求整理全面,不先入为主判断哪些材料没有用。要注明事实所依据的材料名称,做到言必有据。若整理过程中,发现事实矛盾或文件篡改等疑点,可先用不同色笔标注出来。

(2)按照法律关系类别整理案件事实。例如,合同纠纷中根据合同签订、履行及违约事实来梳理。

(3)根据双方不同立场,整理出双方的故事版本。在之基础上,找出无争议事实和有争议事实,从而初步分析双方争议焦点。

事实研究,与证据梳理,存在互为表里的关系。证据梳理方面,研究较透彻的是李谦律师,她提出证据梳理“四步法”:

(1) 依诉讼主张对证据进行有利和不利的二分。有利证据留待进一步整理,不利证据用于全面了解案情、洞悉对手策略,从而准备应对方案。

对不利证据保持和有利证据保持相同的重视,甚至更重视。知己知彼,方能料敌于先。研究不利证据,对对手诉讼策略有一个全面预估。进而及时调整诉讼主张,发现新的待证事实,完成必要的证据补充并为开庭作准备。

(2) 对有利证据进一步细分剥离。先列明主张成立需要的证明要素,再将构成各要素的证据抽取出来,归为提交证据,剩下的作为储备证据。

(3) 依待证事实对证据编组。根据证据证明事项不同而编组,证据同一待证事项的归为一组。独立成组证据要达到转移证明责任最低证明标准,低于此限度要想办法补足。

(4) 依证明效力进行证据排序。同一组证据,应将具有最高证明力的作为核心证据,排在首位,其他作为辅助证据列于其后。

5.如何研究法律问题?

查特威迪法官指出:在研究判例之前,应先认真研究制定法,而对判例研究又常会使律师三番五次返回阅读成文法规则。

引用判例之前,也需要认真研究判例的事实。两案事实上的一点细微差别,可能使判例不适用于所办之案。众所周知,判例只是这样一种法律:其效力仅限于它所判决的案子和逻辑上与此案相同的案子。

解读:互联网和大数据技术的演进,使得法律研究变得快捷高效,从某种意义上说,能否做好法律研究的关键在于,能否做好法律检索。

毫无疑问,目前法律检索研究得最为深入的是天同所。天同所李谦律师推崇“体系化”的检索思维。此处,介绍一下如何从全局上建立检索层级。

(1) 横向系统梳理检索资源

6类检索资源,包括:综合搜索引擎、专业数据库、专业网站、自媒体、书籍、询问。按照如上6类资源的先后顺序进行检索,可有条不紊。前述资源可根据自身情况组合使用,具体如图:

(2)纵向做好检索知识储备

检索到的知识,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需要做如下类别或轻重主次的区分:

根据上述横、纵向网络图,有序选择检索资源,合理确定知识类别和效力等级,从而避免检索散乱无序的弊端。

6.也要准备边边角角的小问题

查特威迪法官指出:对边边角角小问题进行准备的逻辑在于,很难预料开庭时案子将怎样发展。很可能律师认为不重要的问题,却在最后被法庭设定为极重要的问题。

就如一场战争,律师需要考虑对方可能采取什么样的行动,并在该案中可能提出什么样的论点来反驳。

对于己方弱点,律师也要足够重视。因为千里长堤溃于蚁穴,即使一个案子有十个有力论点而只有一个弱点,整个案子很可能就败在这个弱点上。

法官格雷姆沃德·米尔思爵士将之比喻为“弈棋术”,必须考虑你和对手在盘面上有多少和什么样的棋子,并尽可能猜测对手会如何下,然后看看己方如何移动棋子,以获取最大效果,无论是为了进攻还是防御。

7.认真考虑如何提问

查特威迪法官指出:在研究完事实和法律之后,律师需要认真考虑如何提问,并列出提纲。这一提纲是关于如何开始他的案子,如何应对该案中提出的的不同论点。

关于如何交叉提问,法官格雷姆沃德·米尔思爵士提醒,我数十次看到,一个极有希望的案子,毁在一个满不在乎而造成的糟糕交叉提问之上。常常有对方提出危险问题,应对方做出必定导致失败的回答。有时候律师为了弥补对手攻击留下的漏洞而随意乱回答。

在交叉提问环节,任意发挥是最危险的事情,你几乎必定因此而触礁翻船。由此,应牢牢记住你认为可以从对方证人那里获得的东西,不要超过你为自己确定的界限。如果你没有对证人提问并让他离去,法官不会认为你无能。

如果对方证人没说什么不利于你方的话,那就让他过去,没有理由相信你能从他那里挤出对你方有利的东西。对此,法官非但不会有贬意,反而认为你是一个远远高于一般水平的机智而灵活的律师。

解读:提问,主要包括回答法庭提问、回答对方提问以及向对方提问。张金捷律师对于提问的如下看法,给人启发。

(1) 庭前要预判法庭可能提的问题,并做好应对准备。庭审中,回答法庭提问需简洁、准确且态度坚定,不要因为犹豫或含糊而让法官反感。

(2) 对于对方提问,不要因为轻敌而随意回答问题。要想准确判断对方提问的目的,需庭前做好充分准备。

关于如何巧妙回答提问,建议先向法庭解释对方发问意图,欲证明事实,然后一一指正,至于是否真的回答,就不那么重要了。

法庭上随意回答问题,是大忌。要合理判断对方提问是否与本案事实相关,若是诱导性或无关提问,应向法庭申请不回答,并说明诱导或无关的理由。

(3) 关于己方如何提问。张金捷律师很少提问,因为提问的唯一目的是要借助对方的自认来实现逻辑闭环。


但是,这本身意味着己方事实不能通过自我述理来实现。如此不利的环境下,设计问题巧妙,方能使对方陷入不得不回答或撒谎的困境中,然后寄希望于对方的良知。

英雄所见略同,上述观点与法官格雷姆沃德·米尔思爵士对于提问的看法有相同之处。

8.请你不要泄气

查特威迪法官指出:如果一个初级律师没有足够的工作,或者他感到周围的气氛不令人鼓舞,他也不要泄气。他应明白,太阳还有黑子呢。

因此,律师界也会有小小不完善之处,但这个职业整体灵魂是充满活力的,即便现在,它也一如既往地放射着炫目光彩。

解读:也许年轻的你,没有足够的资源,甚至弱小到没有足够的工作锻炼自身。但请你不要泄气。

斯科特·派克根据临床实验和自我反省,出品《少有人走的路:心智成熟的旅程》,他这样总结到 :

人生困难重重,无可避免,但人生而具备克服困难的能力和智慧。正是在不断克服困难过程中,我们心智逐渐走向成熟。

克服困难、促进心智成熟的关键是自律,包括:迟延满足、承担责任、尊重事实及保持平衡。而促使我们自律的动力是爱,阻力是懒惰,终极力量来自于我们自身。

这条心智成熟的路艰难曲折,越往后走人越少,但这条路对每个人都敞开着。

愿与忙碌的你,一起交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