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长春中医药大学

 书山有路勤耕耘 2019-04-14

长春中医药大学——伤寒汤证鉴别2

(2016-01-20 17:04:30)

12、桂枝甘草汤证、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证、桂枝去芍药加蜀漆牡蛎龙骨救逆汤证的鉴别比较

 

证型

桂枝甘草汤证

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证

桂枝去芍药加蜀漆牡蛎龙骨救逆汤证

病机

心阳虚损

 

 

 

心神浮越

痰浊内扰

主证

心下悸,欲得按或耳聋

烦躁,心悸不宁

惊狂,卧起不安

治则

温通心阳

 

 

 

潜镇安神

潜镇安神兼化痰浊

方药

桂枝、甘草

 

 

 

龙骨、牡蛎

龙骨、牡蛎、蜀漆、生姜、大枣

鉴别要点

心悸为主

烦躁为主

惊狂为主

条文序码

64、75

118

112

 

13、大陷胸汤证与小陷胸汤证的鉴别比较

 

证型

大陷胸汤证

小陷胸汤证

病机

邪结于心下

 

 

热与水结,涉及胸腹

热与痰结,正在心下

主证

心下痛

 

 

甚则从心下至少腹硬满而痛不可近,但头汗出,脉沉紧

正在心下,按之则痛,脉浮滑

治则

泄热逐水破结

清热化痰开结

方药

大黄、芒硝、甘遂

黄连、瓜蒌、半夏

鉴别要点

病在心下涉及胸腹,病情较重

病局限于心下(胃脘部),病情较轻

条文序码

134、135、136、137

138

 

14、小陷胸汤证与大黄黄连泻心汤证的鉴别比较

 

 

证型

小陷胸汤证

大黄黄连泻心汤证

病机

邪热与痰相结心下

无形邪热壅聚心下

主证

正在心下,按之则痛,脉浮滑

心下痞满,按之濡,关脉浮

治则

泄热

 

化结开痰

和胃消痞

方药

黄连

 

半夏、瓜蒌

大黄、黄芩

鉴别要点

邪属有形

邪属无形

条文序码

138

154

 15、半夏泻心汤证、生姜泻心汤证、甘草泻心汤证的鉴别比较

 

证型

半夏泻心汤证

生姜泻心汤证

甘草泻心汤证

病机

邪热内陷,脾胃不和,寒热夹杂

 

胃气上逆

胃虚不化

脾虚肠寒

主证

心下痞硬,呕逆,腹中雷鸣下利

 

呕逆

干噫食臭,胁下有水气

下利日数十行,谷不化

治则

和胃消痞

 

降逆止呕

散水消滞

补中止利

方药

黄芩、黄连、半夏、干姜、人参、大枣、甘草

 

同上

加生姜,减干姜用量

增炙甘草用量

鉴别要点

重在呕逆

重在干噫食臭

重在下利,谷不化

条文序码

149

157

158

 

16、葛根汤证与桂枝人参汤证的鉴别比较

 

证型

葛根汤证

桂枝人参汤证

病机

表邪未解

 

内迫阳明

太阴虚寒

主证

恶寒,发热,下利

 

头痛,无汗、脉浮紧

心下痞硬

治则

发汗解表,升津止利

温中解表

方药

葛根、麻黄、桂枝、芍药、生姜、大枣、甘草

桂枝、人参、甘草、白术、干姜

鉴别要点

太阳阳明合病,表证为主(实证)

太阳太阴合病,里证为主(虚证)

条文序码

32

163

17、调胃承气汤证、小承气汤证、大承气汤证的鉴别比较

 

证型

调胃承气汤证

小承气汤证

大承气汤证

病机

阳明实热内结

 

热结于胃,肠燥便秘

热结于肠,腑气壅滞

实热深伏,燥结亡阴

主证

共同

发热汗自出,不恶寒,反恶热,腹满便秘,心烦,舌红,苔黄,脉大

 

热型

蒸蒸发热

潮热

日晡潮热

 

汗出

全身汗出

汗出

手足然汗出

 

神态

心烦

心烦或谵语

谵语或躁扰

 

腹诊

腹满

腹大满痛

绕脐胀痛

 

舌红苔黄

舌红苔黄燥

舌红苔焦黄或起芒刺

 

滑数

沉迟有力

治则

泄热和胃,润肠通便

泄热通便,行气破滞

峻下实热,荡除燥结

方药

大黄四两,芒硝半升,

甘草二两

大黄四两,枳实三枚,厚朴二两

大黄(后下)四两,枳实五枚,厚朴半升,芒硝三合

鉴别要点

邪热内结程度由轻渐重,而热发于外程度由重渐轻,表现在蒸蒸发热,潮热,全身汗出,手足然汗出等

 

燥实重,痞满轻

痞满重,燥实轻

痞满燥实俱重

条文序码

29、70、94、105、207、248、249

208、209、213、214、250、251、374

208、209、212、215、217、220、238、240、241、242、251、252、253、254、255、256、320、321、322

 

 

18、茵陈蒿汤证、栀子柏皮汤证、麻黄连翘赤小豆汤证的鉴别比较

 

 

证型

茵陈蒿汤证

栀子柏皮汤证

麻黄连翘赤小豆汤证

病机

湿热瘀蒸,肝胆失疏,胆汁外溢

 

里有结滞

热重于湿

兼有表邪

主证

身、目、尿黄,色如橘子,小便不利

 

腹满便秘,心中懊,渴引水浆

心中懊

恶寒,无汗,身痒,脉浮

治则

清热利湿

 

导滞

 

解表散邪

方药

茵陈蒿、栀子、大黄

栀子、黄柏、甘草

麻黄、连轺、杏仁、赤小豆、生梓白皮、大枣、生姜、甘草

鉴别要点

湿热俱盛兼腹满便秘等阳明实证

热重于湿,身热较盛

兼恶寒,无汗等太阳表证

条文序码

236、260

261

262

19、栀子豉汤证、白虎加人参汤证、猪苓汤证的鉴别比较

 

证型

栀子豉汤证

白虎加人参汤证

猪苓汤证

病机

热扰胸膈

胃热炽盛,津气两伤

阴虚水热互结于下焦

主证

身热

 

虚烦不得眠,心中懊,心中结痛或胸中窒,舌上苔

心烦,渴欲饮水,大汗出,时时恶风,背微恶寒,舌燥,脉洪大

渴欲饮水,小便不利,脉浮

治则

清热

 

宣郁除烦

益气生津

养阴利水

方药

栀子、香豉

知母、生石膏、甘草、粳米,人参

猪苓、茯苓、泽泻、阿胶、滑石

鉴别要点

心中懊(病在上焦)

大汗,烦渴时时恶风(病在中焦)

小便不利(病在下焦)

条文序码

76、77、78、221、228、375

26、168、169、170、222

223、224、319

20、五苓散证与猪苓汤证的鉴别比较

 

证型

五苓散证

猪苓汤证

病机

膀胱气化不利

 

表邪入腑,水蓄下焦

阴虚水热互结于下焦

主证

发热,脉浮,口渴,小便不利

 

渴欲饮水,水入即吐,兼有表证,舌苔白

心烦不得眠,咳而呕渴,舌红少苔

治则

利水

 

化气兼以解表

育阴清热

方药

茯苓、猪苓、泽泻

 

桂枝、白术

阿胶、滑石

鉴别要点

邪与水结,表邪未解,津液未伤

阴虚有热,津液不足

条文序码

71、72、73、74

223、224、319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