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春中医药大学——伤寒汤证鉴别3
(2016-01-20 16:59:18)
21、小建中汤证与桂枝加芍药汤证的鉴别比较 证型 | 小建中汤证 | 桂枝加芍药汤证 | 病机 | 脾络不和 |
| 中气不足,气血虚少 | 表邪不解,邪陷太阴 | 主证 | 腹痛 |
| 心中悸而烦 | 头痛,恶寒发热,自汗出 | 治则 | 和脾止痛 |
| 温中健脾,调补气血 | 解肌祛风,调和营卫 | 方药 | 桂枝汤 |
| 倍芍药,加饴糖 | 倍芍药 | 鉴别要点 | 重在中气不足,以饴糖为主药,甘温补中 | 重在表邪不解,以桂枝汤解表为主 | 条文序码 | 100、102 | 279 |
22、四逆汤证、通脉四逆汤证、通脉四逆加猪胆汁汤证、白通汤证、白通加猪胆汁汤证的鉴别比较 证型 | 四逆汤证 | 通脉四逆汤证 | 通脉四逆加猪胆汁汤证 | 白通汤证 | 白通加猪胆汁汤证 | 病机 | 阳气虚衰,阴寒内盛 |
| 同左 | 虚阳外越 | 阳亡阴竭 | 虚阳上脱 | 阳亡阴竭 | 主证 | 恶寒蜷卧,四肢厥逆,呕吐,下利清谷 |
| 脉沉迟(微) | 脉微欲绝,身反不恶寒,面色赤 | 吐已下断,汗出而厥,四肢拘急,脉微欲绝 | 面赤、脉微 | 利不止,无脉,心烦面赤 | 治则 | 温阳祛寒 |
| 回阳救逆 | 破阴回阳, 通达内外 | 回阳救逆,益阴和阳 | 破阴回阳, 宣通上下 | 回阳救逆, 益阴和阳 | 方药 | 干姜、附子 |
| 甘草 | 甘草,再加重干姜、附子 | (上方)加猪胆汁 | 葱白、干姜减量 | (上方)加人尿,猪胆 | 鉴别要点 | 阳虚阴盛证,温补脾肾以回阳 | 阴盛格阳证,重用姜附急挽中阳以救脱 | 阴盛戴阳证,急于通阳止利以救脱 | 条文序码 | 29、91、92、225、323、324、353、354、372、377、388、389 | 317、370 | 390 | 314、315 | 315 |
23、附子汤证与真武汤证的鉴别比较 证型 | 附子汤证 | 真武汤证 | 病机 | 阳气虚衰 |
| 寒气凝滞,营血不利 | 寒水泛滥 | 主证 | 恶寒,脉沉,舌质淡 |
| 身体痛,手足寒,骨节痛,背恶寒,口中和 | 心悸,头眩,身瞤动,振振欲擗地,小便不利,四肢沉重疼痛,腹痛,下利 | 治则 | 温阳 |
| 逐寒,补益元阳 | 利水 | 方药 | 附子、茯苓、白术、白芍 |
| 人参 | 生姜 | 鉴别要点 | 重在寒凝筋脉,治以温补为主 | 重在寒水泛滥,治以温散为主 | 条文序码 | 304、305 | 82、316 |
24、附子汤证、桂枝新加汤证、麻黄汤证的鉴别比较 证型 | 附子汤证 | 桂枝新加汤证 | 麻黄汤证 | 病机 | 阳虚阴盛,寒凝筋骨 | 营气不足,筋脉失养 | 风寒外束,经脉不利 | 主证 | 身疼痛 |
| 手足寒,骨节痛,背恶寒,口中和,脉沉 | 脉沉迟 |
|